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2018-11-28 11:28陈晓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52期
关键词:讲授课文情感

陈晓霞

一、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效果及不足

1.教师的教学方式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所以老师的讲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主导作用。传统教学中老师教授阅读理解的方法较为单一,对文章的关键词深度把握不够准确,甚至只理解字词的表面含义,与文章写作意图大相径庭,浅层次的学习文章内容。

2.老师在文章的思路解析中,仅仅注重讲授目的,而忽略了学生对词句的揣摩,不能深层次的抓住文章要点。例如:小学六年级课文中的《山中访友》,通常老师仅对文章访友的喜悦情感进行把握,而忽视了学生对 “津津乐道”“德高望重”“凝神”等关键字词的意向揣摩。

3.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无非就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使得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厌倦,很容易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还浪费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间。很多时候老师上课的方式存在弊端,不能有效地照顾到每位学生,例如:有时老师讲课投入的情感非常深刻,但却没有带动起学生对阅读理解学习的积极性,就导致了老师讲课眉飞色舞的表演,学生却闻所未闻木讷呆滞。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很多时候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胡乱局面,导致学生不能够明确学习方向,阻碍学生随文章意图的理解。

二、学生学习的状态、态度、感情及效果

态度决定一切,对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如果用不正确的讲授方式进行长期的文章理解指导,难免会造成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专注积极,不理解的地方不能及时地向老师请教,造成了问题的堆积,长此以往对文章的脉络情感把握自然相差十万八千里。良好的学习状态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例如在阅读理解中要坚持读完弄懂文章内容再进行下一步学习,不能急于求成。长期的坚持必定会有良好的回报效果,在无形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重视课文预习

在学习阅读理解之前学生进行文章预习是十分必要的。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在预习过程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加以标注,更有利于学习目的的达到。例如:课前对《詹天佑》进行预习,批注生词难句,以及关键词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題。

2.重视课堂设定

教师在讲授文章的过程中要学会以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要照顾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对问题的设置应当科学合理,有针对性。此外还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互动,把学生引入文章设定的情景中,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阅读文章中的情感把握。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让学生以表演形式读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段,对人物进行分析,讲完课文留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随课微写结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课堂随文小练笔

所谓“课题随文小练笔”,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深度挖掘教材,巧妙找准文本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实感受,围绕已给的写作的重点进行小篇幅的写作练习。它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教材,把写作有机适时的融合于阅读之中,使读写相得益彰。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省时有效的途径。

结语

语文教学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语文是中华语言文字的精华凝结,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能忽视对语文的学习,而阅读理解作为语文中的重中之重,则更应该加强任务学习。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在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还需要进行不断地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

猜你喜欢
讲授课文情感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情感
台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