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

2018-11-28 11:28蔡竹青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52期
关键词:名著方法教师

蔡竹青

现在处于“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而那些需要沉潜心灵、慢慢阅读的文化名著无法适应人们的阅读方式,或被束之高阁彻底遗忘,或被肢解进行娱乐化解读得面目全非。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阅读方式如何变迁,人类尤其是中学生都需要文化的滋养,名著正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因此,名著导读在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高中名著导读教学的现状

首先,名著导读的“短路化”。由于升学考试压力大、教学时间紧等客观原因,部分教师设计名著导读教学时功利性太强,把大部头的名著压缩成干巴巴的故事梗概,抽离作者的思想,只让学生掌握主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确实有效,但这样粗略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足以让学生领略文学名著的深层次意蕴。

其次,名著导读的“随意化”。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多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展开,主体部分基本是教师对名著的理解及解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与课内课文教学也无很大区别,缺乏统一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随意性很大。

二、名著导读教学的原则

(一)指导性原则。

名著导读课不是学生的自读课,必须同时包含“导”和“读”两个因素,教师的“导”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读”的层次。具体来说,指导的内容应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激趣。高中阶段阅读的名著往往内容艰深,和高中生的现实生活有较大距离,学生并非一开始就有强烈的阅读动机;同时,文学名著的篇幅一般较长,阅读一本名著需要倾注大量时间和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理解困难或课业繁重,阅读兴趣就容易消减。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必须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恰当的切入点是名著导读课的“眼”,能激活课堂。此外,教师还要充分调动教学智慧,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冲动,保证名著阅读的效果。

2.授法。为了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率,使学生真正在名著阅读中有所得,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高中语文的名著导读课应该是一种读书方法的示范课,最终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长篇名著。学会阅读长篇名著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能立足自身的阅读实际,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文体,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自主性原则。

名著导读教学中,老师不能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更不能人为地设置所谓的标准答案。老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以往的情感、经验体味作品,对作品做出个性解读,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主动学习、探究,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名著阅读的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以往名著阅读经验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进行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续写和改写名著的热情。

三、名著导读教学的具体步骤

名著导读课按照阅读进程分为读前导、读中导、读后导三阶段,不同阅读阶段的导读,目的不一样,方法不一样,内容也不一样。“读前导”主要为激趣,诱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是引导学生投入名著阅读的过程;“读中导”侧重教会学生名著阅读的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促使學生完成阅读进程;“读后导”则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后续阅读的进行。名著导读课的目的就在于教师提供一种阅读方法,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从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名著,加深对经典文学的感悟。

名著导读教学不仅要从名著自身的文体特性出发,还对教师的文学素养提出了极高要求。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交流平台和激励性的评价,不断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名著方法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