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婕 焦仕军
摘 要:在分析民和县2015-2016年度民和县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的前提下,对2016年民和县冬小麦各生育期的气象条件进行对比,发现2016年气象条件对民和县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情况,为当地农业部门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海东市民和县2016年度气象条件满足冬小麦全生育期生长发育的需求,无病虫害发生,未出现灾害性天气过程,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对比分析冬小麦全生育期各阶段气象条件对产量的影响, 指导生产部门趋利避害,增加产量,与2015年相比,属增产年份。
一、资料来源
所用气象资料来自海东市民和县气象局所辖 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 2015—2016 年冬小麦生育期间的平均气温、累计日照时数、累计降水量等。历年同期值是2006年—2015年10年平均所得。
二、冬小麦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
气象因子主要是光热水条件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形成,统计民和县2016 年冬小麦全生育期(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 平均降水量,与常年同期值相比(图 1 ),降水略偏多且时空分布均匀,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的积累,形成高产。
1.越冬前。2015 年夏季( 6—8 月) 全县平均降水量为111.6mm,较常年同期少67.2mm 。当年夏秋季降水对来年冬小麦播种影响较大,7—8 月降水偏少,不能满足冬小麦播种及苗期的底墒需要 。由于降水量略偏多,且时空分布比较均匀,加之民和县灌溉条件较好,冬小麦适时进行播种。由图 1 可知,冬小麦从播种到越冬,降水量与常年持平,前期因温度偏高,大田及时进行了灌溉,土壤墒情好,冬小麦出苗整齐,生长发育良好。越冬前分蘖数和大蘖数比往年偏多,无冻害发生。分蘖是决定冬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分蘖数能提高小麦产量,如果播种过早,冬前旺长,分蘖过多,过早脱肥,形成老苗,易受冻害,影响产量。总之,冬前光、温、水条件较好地满足了冬小麦出苗和出苗后的生长发育的需要,促使冬小麦出苗齐,壮苗数多,3 叶以上大蘖数较常年偏多,有利于冬小麦有效穗数的形成。
2.越冬期。由于 2015 年 12 月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0.6℃,降水偏多4.4mm,造成冬小麦越冬期较常年推迟 5d左右。越冬期间 ≥0℃ 积温为39.0℃,与常年同期持平,降水量 8.3mm,较常年同期值偏少 3.9mm;累计日照时数622.6h,较常年同期偏多 12.3h。整个越冬期间平均气温为-3.8℃,与常年同期持平。返青时平均每株分蘖数和大蘖数均比越冬时增加,冬小麦安全越冬,没有发生冻害。
3.返青至抽穗期。由于 2 月份平均气温比往年偏低 0.4℃,降水持平,3—4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8— 2.0℃,降水量偏多16%—100%,5月份气温与往年持平,降水量偏多57%。由表 1 可知,返青期≥0℃ 积温为788.2℃,比往年同期值偏多21.8℃多,降水量为65.9mm,与常年同期持平。由于光热水资源满足冬小麦返青拔节期的需求,冬小麦拔节、抽穗期较常年提前 3—5d 。
降水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保证这一阶段的适宜土壤湿度是冬小麦丰产的关键 。降水量减少,产量随之降低,但降水量超过需水量则产量下降 。这一时期民和县降水量与往年持平,农业部门根据大田土壤墒情实时指导种植户浇灌冬小麦拔节水,增加土壤湿度,对冬小麦产量的形成有利。
4.开花至成熟期。拔节后冬小麦需水量逐步增加,到抽穗至开花期达最高峰 ,此时若出现干热风天气,易造成冬小麦籽粒灌浆不饱满。由图1可知,5月份降水量为73.8mm,较常年同期偏多57%,6-7月份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值偏多3%—93%,期间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同时满足了冬小麦抽穗、开花期的生理需求,有利于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
据民和县气象局观测资料, 2016年冬小麦生长期间,全县灾害性天气较少,据县气象局大田调查,冬小麦长势好于往年,在产量形成后期,既没有出现干热风天气,也没有发生连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天气晴好,光照充足,有利于冬小麦产量形成。据县农业局抽样调查,2016年民和县冬小麦产量达到7430Kg/hm2,是一个丰收年。
三、 结语
2016 年民和县冬小麦喜获丰收,主要原因是气象条件好,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冬小麦播种时底墒足,在需水的关键期(5—6月),自然降水加上适时的灌溉使冬小麦穗粒数增加,冬小麦全生育期无病虫害发生,冬小麦生长后期没有受到干热风災害的影响, 有利的气象条件对冬小麦开花、灌浆、成熟以及增加千粒重起到了重要作用,保证了冬小麦增产丰收。
参考文献:
[1] 冯秀藻,陶炳炎.农业气象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
[2] 程民光.农业实用新技术[M].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3] 龚绍先.粮食作物与气象[M].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8.
[4] 河南省中牟农业学校.作物栽培学(北方本上册) [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78.
[5] 冯秀藻,高亮之,沈国权.中国的气候与农业[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6] 北方小麦干热风科研协作组.小麦干热风[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8.
通讯作者:焦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