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其防制

2018-11-28 11:39刘继汉王小全
农家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刘继汉 王小全

摘 要: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仔猪大量发病死亡,母猪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育肥猪生长发育缓慢等,严重危害猪群健康,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提高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制效果,本文主要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七个方面对猪伪狂病进行了阐述总结。

关键词:猪伪狂病;诊断;防治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ms,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以繁殖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20日龄以下的仔猪感染率和死亡率可达100%,成年猪在感染后多数耐过,不发病呈现隐性感染过程,但是,长期带毒排毒。伪狂犬病最早发生于美国, 60年代之前,猪被PRV感染后的症状比较温和,在养猪业中没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然而在60-70年代,出现了PRV的强毒株,猪场暴发PR的数量显著增加,并且各种日龄的猪都可以被感染,而且症状和造成的损失明显加剧。现在全球范围内都有PR的流行。近30年以来,在我国PR疫情也频繁暴发,不仅对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一、病原学

1.伪狂犬病病毒形态结构

PRV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甲型疱疹病毒亚科(Alphaheresvae)的猪疱疹病毒1型(Suls Herpes 1),属于DNA病毒。病毒粒子呈椭圆或圆形,有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直径约为180nm,没有囊膜的粒子直径大约为110—150nm。囊膜表面有呈放射排列的纤突结构,长大约8—10nm,DNA的分子量为87×106。成熟的病毒粒子分四层,最外层是脂质双层囊膜,囊膜上镶嵌着病毒编码的蛋白,多为糖蛋白。病毒囊膜内面是一层非晶体蛋白样结构。

2.伪狂犬病毒培养特性

PRV是一种具有泛嗜性的病毒,他能在多种细胞内增殖,如猪肾传代细胞(PK-15)、牛肾、兔肾、猴肾细胞和羊、犬的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Hela细胞和小鼠成纤维细胞等。主要差别在敏感度不同,在猪肾和兔肾细胞上最为敏感。在鸡胚和多种哺乳动物细胞上形成嗜酸性包涵体,在猪肾、兔肾细胞形成蚀斑。

3.伪狂犬病毒理化特性

伪狂犬病毒对热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44.5℃时5h仍有活性,在25℃于干草、树枝、食物中可存活10-30d,-8℃可存活46d,在肉中可存活5周以上。在60℃条件下可存活30-60min,在80℃条件下可存活3min,在100℃条件下可存活1min。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能存活1个多月,日光直射6-8h可使病毒失活。对脂溶剂如丙酮、氯仿、乙醚、酒精等高度敏感,对消毒剂无抵抗力。应用0.5%次氯酸钠、3%酚类10分钟就能使病毒灭活。碘酊、季胺盐及酚类复合物能迅速有效地杀灭PRV。经过6小时0.6%Na0H溶液浸泡还不能使PRV完全灭活。PRV的最适PH值为6-8,过酸或过碱的环境能使其很快灭活。

二、流行病学

PRV的易感动物种类较多,羊、犬、牛、猪、猫、兔、鼠、水貂、熊、狐等动物都能在自然条件下感染发病。各日龄的猪都易感,是PRV病毒的天然宿主、贮存者和传染源。人对PRV无易感性。PRV可以通过交配、精液、母体胎盘等途径垂直传播给子体,而母体的免疫球蛋白不能够通過胎盘屏障,所以PRV病毒对子体的感染是致命的。PRV也可以水平传播,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更容易间接传播。PRV可从鼻分泌物和唾液中排出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使易感猪群受到感染。也可通过其他媒介如靴子、衣服、饲料、运输工具等传播。被污染的饲料、带毒的鼠、羊等动物也可以传播该病。

该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在寒冷的季节发生,但其他季节也时有发生,因为低温更有利于该病毒的存活。

三、发病机理

病毒首先在扁桃体、咽部上皮组织内增殖,然后通过嗅神经和舌咽神经等到达脊髓,又进一步增殖后扩散到整个大脑,引起神经细胞感染,导致脑和脊髓炎症。并且通过人工感染家兔证实,该病毒系沿神经干传播。

在自然条件下,PRV感染的最初部位是咽部上皮和扁桃体,随后病毒由淋巴管扩散至局部淋巴结,当病毒被舌咽神经、三叉神经和嗅神经末梢摄入后,有囊膜的病毒粒子或者无囊膜的核衣壳沿轴突逆行至三叉神经,并至中枢神经系统,然后在脑桥和脊髓中复制,再侵入小脑和大脑。

伪狂犬病毒还可以通过病变局部白细胞的摄入或细胞表面的吸附作用,然后由白细胞经血液循环将病毒带到机体各个部位,尤其是孕畜的胎盘组织,然后侵入胎儿,导致流产或产死胎。

四、临床症状

动物种类、年龄和伪狂犬病毒毒株毒力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所差异。PRV主要嗜侵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不同日龄的生猪感染后呈现的症状存在差异,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常见神经症状,育肥猪和成年猪常见呼吸症状。

1.仔猪临床症状

仔猪潜伏期较短,感染后的症状最重,15日龄内仔猪多属于最急性型,死亡率可达100%,临床表现为神经症状不明显,出现高热、流涎、食欲废绝、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精神沉郁、肌肉震颤等,接着出现运动机能失调、间歇性抽搐、昏迷、衰竭死亡等。随日龄增加,仔猪的死亡率逐渐下降。

2.成年猪临床症状

成年猪常不发生死亡,主要表现为增重减缓,耐过后呈现长期隐性感染带毒和排毒,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育肥猪的潜伏期一般为3-5天,表现为发育障碍和增重减缓,死亡率一般不超过3%,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时,死亡率较高。种猪主要表现不育,母猪临床症状体温升高至40.5℃~41℃,食欲不振,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弱仔,并且以产死胎为主;在妊娠初期,母猪可在感染20天左右发生流产,在妊娠后期,常发生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或者产出弱胎。公猪常发生睾丸肿胀、萎缩等症状,精液品质下降。

五、病理变化

该病常无特征性病变,眼观一般看不到病变或病变很轻微。一般可见浆液性纤维坏死性鼻炎,但只有劈开头骨,暴露整个鼻腔后才能观察到。剖检上呼吸道可见扁桃体坏死,淋巴结肿胀出血,浆液性纤维化坏死性鼻炎,病变可延至喉气管部;在下呼吸道可见肺水肿,散在性小叶性肺炎。缺乏被动免疫的幼龄猪可见胃肠粘膜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肝脏和脾以及浆膜面下可见散在的黄白色坏死灶。中枢神经系统剖检症状表现为脑膜充血、出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等,弥散性非化脓性脑膜脑炎是其主要组织学病变,有明显的血管套及胶质细胞坏死。通过脑神经细胞、鼻咽粘膜、脾及淋巴结的淋巴细胞的镜检可见核内酸性包涵体。流产的母猪有轻微的子宫内膜炎,子宫壁水肿。检查胎盘,可见坏死性胎盘炎。感染胎儿或新生猪的肝脏和脾脏一般有坏死灶,肺和扁桃体有出血性坏死灶。

六、猪伪狂犬病的诊断

因PR无特征性剖检变化,给该病的诊断带来了难度。临床中必须结合流行病学,根据发病猪的主要临床症状做初步诊断,并采用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确诊。同时还要注意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小病毒等病因引发的母猪繁殖障碍相区别。

1.临床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

成年猪没有明显症状,母猪仅表现流产或产死胎,仔猪出现神经症状,肌肉震颤,严重时出现四肢划水样运动,体温升高达41℃~42℃。取PR病例的脑和脊髓做成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呈现非化脓性脑炎变化。在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可检出A型核内包涵体。

2.病毒分离和鉴定

采集患病动物的脑组织和扁桃体组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制成10%悬液,经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接种到猪肾传代细胞(PK-15和IBRS-2)或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等敏感细胞。接种后24-72h内观察是否有细胞病变,若无明显细胞病变,则再盲传3代后观察。将病变细胞用HE染色,判定的标准是镜检时是否有嗜酸性的核内包涵体。从敏感性和特异性上来考虑,PRV的分离常常被认为是该病诊断的“黄金标准”。

3.兔体接种试验

由于兔子对PRV强毒最敏感,因此,除接种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外,还可以用直接将病料接种家兔这一种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具体方法是将病毒悬液经过10min离心(2000r/min),然后取2ml上清液经过肌肉或腹侧皮下接种家兔,通常36~48h内会在注射部位出现剧痒,病兔啃咬注射部位皮肤,导致皮肤脱毛、破皮和出血,继之出现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最后角弓反张,抽搐而亡,可以诊断为PR。

4.血清学诊断

(1)中和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又称为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是病毒检测的经典方法之一,也是大多数国家检测伪狂犬病的法定方法之一。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因此被列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法定的鉴定伪狂犬病毒的诊断方法。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常称ELISA)具有快速、简便、敏感、特异、可靠性好的特点,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检测猪PR的常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优点,3~4h内就可以得出试验结果,也适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广泛用于伪狂犬病的诊断。目前国际上有各种商品化ELISA检测试验盒。

由于PRV存在gC、gE、gG等多个非必需糖蛋白基因,缺失这些基因的病毒突变株不会产生相应的糖蛋白,同时病毒的增殖与免疫原性也不会受到影响。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动物后,机体将不会产生针对缺失蛋白的抗体。根据这一原理,自然感染野毒的血清学阳性猪与免疫猪可通过ELISA方法分开。

5.PCR诊断

PCR诊断是实验室主要诊断技术的一种,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等优点。采集患病动物的鼻咽拭子或組织病料等材料,处理后扩增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进行确诊。PCR与病毒分离鉴定相比,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也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但试验的进行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支持,目前在我国基层兽医单位推广还存在困难。

七、猪伪狂病的防制

要控制伪狂犬病,必须提高管理,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比如:坚持全进全出制度、加强引种检疫和日常监测、严格进行饲养管理及人员车辆流通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实施消毒及灭鼠工作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自繁自养,培育健康种猪群

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培育健康种猪群是猪场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新引进的后备猪以及精液必须来自PRV野毒感染阴性猪场,并且预先经过检测PRV gE抗体为阴性。

2.加强疫苗免疫,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在猪伪狂犬病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实施广泛的疫苗免疫接种。根据当地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3.定期检测,及时淘汰野毒感染阳性猪

基因缺失苗的成功研制对该病的防制极为有利,借助ELISA试剂盒能鉴别接种疫苗的猪和受野毒感染的猪,从而能及时淘汰野毒感染猪。注射基因缺失苗的繁殖群每半年检测一次,引种(包括精液)要来自伪狂犬病阴性猪场,新补充的后备猪隔离2周后检测一次,野毒抗体阳性猪及时隔离淘汰。经过2~3年的检测淘汰,高阳性率猪场可转成低阳性率猪场或阴性猪场。同时,可以了解猪群注射疫苗后后的免疫效果和野毒感染情况,对修订猪群免疫程序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国内外对于该病的净化及防制经验表明,只依靠免疫接种是不能够净化及防制猪伪狂犬病的,必须进行监测和淘汰阳性猪只,并结合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才能有效防制该病。如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坚持自繁自养,定期监测,及时淘汰发病猪,选用高效消毒剂对猪舍、圈栏进行定期消毒,并对养殖场内外环境、设施器械、饲养用具、交通工具等进行消毒;禁止在场内饲养它种动物如狗、猫、并对病死猪只、死胎、流产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进行灭鼠、灭蝇等措施。

参考文献:

[1]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45.

[2]黄骏明.伪狂犬病研究进展,中国畜禽传染病[J].1993(1):62-63.

[3] ]彭峰.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控制、净化方案研究及推广应用[D].河南:河南农业大学:2009.

[4] 刘镇明,蓝天.猪伪狂犬病病毒粤A株的分离与鉴定.华南农业人学学报.2000,(21)2:76-78.

[5] 娄高明,杜伟贤;伪狂犬病抗原抗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1998(4):236—239.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