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新时代数学教学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乐于提问、善于提问,是每个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提问技巧
新课程标准提出“过程性目标”,要求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正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的切入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激发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教学技巧。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在课堂上,多数学生因畏惧心理不敢主动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引导和帮助。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对学习产生强烈兴趣,就会越学越起劲,敢于提出问题;对数学不太感兴趣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敢于尝试提问。可以说,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敢于提出数学问题的前提。
二、精心设计,让学生易于提问
学生敢于提问,并不代表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积极发问。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思考,精心设计,针对一些重要的知识与关键技能,巧妙地为学生创造一些可发问的机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一是预习中的设计。教师在教学新知识前要注意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强调问题意识,要求学生提出一些与预习内容相关联的数学问题;上课时,教师要注意用鼓励和赞扬的方式检查预习情况,把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出来。
二是针对教学内容的“标题”提问。“标题”往往揭示了相关内容的核心或切入点,因此针对“标题”提问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三是在例题教学中提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培养,都需要通过例题教学来引导。例题教学可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先自学例题,然后对例题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推演得出各自变式,这样可取得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四是在练习课中提问。让学生限时完成相关习题,然后以提问的方式找出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再以师生互动的方式逐一予以解决,这样能够提高习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对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表示赞赏,这样就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习、探索与发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积极引导,让学生善于提问
学生由于思维、语言的局限性,往往会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或者没有意义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注意提问的技巧,让学生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 示范引导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教师是怎样根据教学内容找出问题的,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边提问边板书: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怎样解决?讲完题目后,总结应用题的解法时提问“应用题的解法有何特点?”“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应用题?”等等。
2. 发问范围的引导
漫无边际地发问会扰乱课堂正常的秩序,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重难点知识和重要方法上提出问题,在关键处发问。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引导学生对“平均数”发问,如“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与自然世界,积极探索和发现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只要引导有方,学生就能发现问题,逐渐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及时评价,让学生乐于提问
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需要适当而持续地引导,同时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和及时的肯定。探索与发现的成就感会激起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和進取心,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相关知识的意义,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激励学生不断探索,乐于提出问题。
总之,教师要对学生勇于提问给予充分的肯定。要是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指出所提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提问题有所感悟,才会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越来越喜欢提问题,越来越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作者简介:卢有珍(1981— ),女,苗族,贵州丹寨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