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曦
摘 要:工匠精神不仅仅是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而且对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大国工匠精神与德育课的融合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德育 大国工匠精神 融合
世界上的制造业强者,例如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无论是产品的核心技术还是质量要求以及外观,无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当然这离不开强大的技能型人力资源作为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当前“北雄安、南海南”新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中美贸易大战,都让我们意识到中国核心技术以及知识产权的不足,中国出口的基本都是日用品、服装这些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依靠价格优势占领了美国很大的市场造成贸易顺差,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没有核心竞争力将受制于人。品牌发展,高科技核心竞争力发展,大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三个转变”,概括起来就是“创、质、品”这三个方面大力发展。要实现这三个字,势必需要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精尖技术人才。重视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势在必行。
一、当代德育现状
职业院校是当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在课程的设置上,德育课已经被重视多年,但仍有很多中职学生不喜欢德育课,课堂效果自然不理想,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动机。同时在长期的德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德育课不受学生欢迎,有两个问题凸显出来。第一,学生学习认知问题,他们认为对于今后的工作来说肯定是专业课能更胜一筹;第二,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存在问题,德育教师大部分已经认识到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但仍改变不了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德育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单一,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德育课的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德育课担负着培养中职生工匠精神的重任,对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等养成起到关键作用,因而是中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随着工匠精神在德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地位逐渐增强,明确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在德育课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其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二、何为“大国工匠”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当前的产业发展不仅仅强调三个基本要求“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而且还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要有别具一格的创新思维,抓住市场的新需求,还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细节与质量,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开发出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优质产品。”那么我国要想紧跟全球经济发展步伐,不仅仅要发展制造业,更是要向制造业的高端发展,需要大批高水平的工匠,急需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这也是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
什么是工匠精神?笔者认为第一点就是态度,特别是工作态度,例如严谨、细致、专注、负责、一丝不苟、耐心、精益求精,当然还有精雕细琢的理念,高超精湛的技能,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这就是工匠精神。
中职教育一直以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各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让学生具备一技之长。目前在难就业、难提升和用人难的形势下,学生就业质量一直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就业好坏,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三、工匠精神与德育课的融合
1.明确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在德育开学第一课让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让其了解古今中外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自觉营造学习工匠精神的氛围。安排课下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学习研读《工匠精神读本》,为自己选一个榜样,树立今后目标。
2.大国工匠精神融入课上教学
(1)明确自身价值。在看完《大国工匠》纪录片后,大部分学生都会对“工匠”这个词有所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技能人才的理解,明确自己就是未来的技能型人才,认识自己的价值,在讲授《德育(第二版第一册)——道德法律与人生》中的“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时,笔者从“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和“技能成才与职业教育”两小点展开。整个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结合专业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法、情景创设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并结合网络平台、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微课、微信、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最终使课堂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大国工匠精神的积极性。笔者是这样进行设计的。
第一步——课前准备。提前一周通过微信发放该节课学习计划书,点明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学生通过完成计划书,明确该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为课上学习做好准备。这样有利于学生课前有计划,学习有目的,课上有准备地高效学习。笔者将教材上的知识以微课的形式呈现,供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登录网络平台(蓝墨云班课)进行下载并结合课本学习,总结问题,并在网上搜集,完成平台测试。笔者通过平台测试结果确定该节课的难点“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这样有利于学生方便快捷地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效率。课前5分钟,教师检查分组情况、计划书完成情况。
第二步——组织教学。一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价值。插入动画片段,激起学生观看兴趣,引出该节微课《西游记》关键人物。《西游记》中的关键人物是最具有大国工匠精神,最能引起共识的代表。首先布置任务,教师提问:“列举出在《西游记》故事中的五个核心人物?除唐僧外其他人物按照除妖等级的重要性分出先后顺序,若把整个取经路比成整个企业,你认为这五个核心人物谁是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同时安排小组讨论。在学生思考时,笔者按照除妖等级的重要性确定先后顺序为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并进行引导,让学生以鱼骨图的方法列举取经路上没有这五个人中任何一个人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并将这五个核心人物在企业的角色进行引导分配,派小组代表阐述。教师对各队作品进行点评,指出该节课的重点。学生听取教师点评继续完成作品修改。学生通过视频案例生动诙谐的呈现,分析案例和小组合作讨论制作作品过程,也逐渐领悟到了该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不难发现这五个人在整个取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也间接让学生们在故事中学习到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小组内分工一定要明確,否则无法完成任务。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学生的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是理解技能成才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通过教师再次提问:“在师徒取经最后封神大典中,每个人都封了神位,但是为什么不一样呢?为什么只有唐僧和孙悟空被封佛?”结合大国工匠精神(严谨、细致、专注、负责、一丝不苟,耐心、敬业的精益求精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的理念,高超精湛的技能,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分析唐僧和孙悟空。再次提问:“他们的技能是哪来的?”间接引出学生都受过职业教育。从而让学生理解技能成才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要成为一名技能型人才就要接受职业教育,培養职业技能,增强岗位适应性。
第三步——总结。通过测验检验学生学习程度。制作评价表,考核学生各方面能力,教师适当酌情给分。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教师把学生得到的分值转换成虚拟的钱进行分配,让学生体验到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直接与本人利益相关。
通过微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感悟企业的发展与技能人才、技能人才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意识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自己有可能就是未来的大国工匠。只有明确了自身的价值,才能为后续学习开好头,大国工匠精神的融入会变得顺理成章。
(2)职业素养的提高——大国工匠精神的融入。在讲到“会学习才能成才”这一知识点时,不仅要强化职业技能,还要强调全面发展,提高职业素养。笔者布置任务分析以下案例,回答问题。如“瑞士军刀曾经在我国一个小有名气的小商品产销地区生产,后来由于一些原因,影响了口碑,引起瑞士政府的注意,立即被喊停。此后,瑞士军刀被规定必须在瑞士本土生产。”小组讨论“瑞士军刀被规定必须在瑞士本土生产”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回答有可能产地的差别、做刀的钢材的差别或气候的差别,最主要做刀的“人”的差别。国人向来喜爱多产快销、偷工减料、片面强调产值和利润,而不在乎自己的声誉,这正是与那些一辈子专注于一项手艺,将自己作品看作是自己的生命的“匠人”的最大差别,也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明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除了要具备熟练专业技术之外,更重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助、乐于奉献、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等职业素质。
总之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贯穿于整个德育课的始终,当然还要与专业课、校内外专业实习进行有效结合,在强调技能至上的同时,学生的品格养成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更要重视。要把“大国工匠精神”始终贯穿于德育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由德国等老牌工业强国发起的“工业4.0革命”席卷全球时,守住优势,做出创新成果,守住核心竞争力,从而变大变强。让我们这个东方大国在面对经济强国的威逼时,更加有了自己的底气。
参考文献:
[1]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
[2]周培芳.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启发[J].职业,2017年(9).
[3]王云珠.“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本真的职业教育[J].江苏教育,2015(44).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