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雷
“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公司里几位佛系90后员工的“淡定”让从事HR工作多年的80后李经理坐不住了:“重赏之下不再必出勇夫,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仿佛也失效了,佛系青年无欲无求,我拿什么激励你?
“轻轻地来,不带来一点一滴家的气息;悄悄地走,不带走办公室一片云彩。”“宠辱不惊”的90后HR干事小刘却对李经理的行为不屑一顾:“不争不抢,不哭不闹,不悲不喜,一切随缘,有什么不好?凭什么员工就该为老板的理想而奋斗?”
老板应该是HR第一责任人,面对佛系的世界,我当然不能置若罔闻。虽然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还是相信黑格尔的名言:存在即合理。何不将计就计来个佛系管理?
佛系时代,最好时代
百度一下佛系:佛系,网络流行词,该词的含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该词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
依我看,佛系心态早就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道德经》里,而且正是老子追求的境界。员工“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老板就做到了“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無知无欲”并不是不求进取,而是回归本真、淳厚朴实,就是老子说的“愚”。“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不被智巧、争夺搞得心迷神乱,从而回归原始的质朴、淳厚的人性,因顺自然,正是老子倡导的愚,也是今天说的佛系。
为什么一些管理者谈佛系而色变?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规规矩矩、缺少创新的管理方式。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的话没有错,但前提是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至少不是佛系时代。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即保持原有道的境界,这才是宇宙最高的心灵品质。失去了道才降到德的层次,失去了德才降到仁的层次,失去了仁才降到义的层次,失去了义才降到礼的层次。而礼的层次,表面上彬彬有礼,由内而发的忠诚信用已经少之又少了。员工已经佛系,还用“礼崩乐坏”时的对策当然不管用。
为什么说佛系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只要将佛系中那一点“走心的地方”发扬光大,就能“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人民日报》曾发表一篇评价佛系青年的文章,也对“走心的地方”不乏赞美之词:自然界中,也有“佛系动物”。比如老鹰和老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瞧着可随意了,可是一旦锁定目标,咔嚓一下,闪电一击,也不睡了,也不病了,往往一下毙命。本质上也是抓大放小。《庄子·骈拇》中说:“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绳索。”这常然,就是佛系中最走心的地方。佛系时代,是没有“失道”的时代,也就不存在什么德、仁、义、礼,更没有“礼崩乐坏”,是最好的时代。
虽然佛系青年和佛教无关,但还是有人把乔达摩·悉达多王子称为历史上第一位佛系青年。乔达摩·悉达多出生在古印度,是释迦族的王子。他和此刻越来越多“不婚主义”年轻人想的一样,虽然已经结婚生子,但在29 岁时选择了出家,他认为结不结婚、生不生子并不是必须应该做的。他和此刻的佛系青年一样“有走心的地方”,他“走心的地方”不是荣华富贵,而是生老病死,最后修成了伟大的佛陀。吾辈众生虽不以修成佛陀为终极目标,但也不必为自己上太重的枷锁。王健林曾经问金岩石教授如何为孩子规划未来,金岩石说:“第一,不要让孩子做你懂的事;第二,要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老爸不懂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何尝不是佛系的人生态度?不该走心的事不走心,该走心的事认真走心。相对上一辈人的“另辟蹊径”,谁能说王思聪不是一种进步?金岩石教授还对他的学生说:“很多人成功,其实就是因为没听父母的话!”佛系何错之有?
无名之朴,傻意盎然
员工佛系了,管理必须将计就计、与时俱进。如何将计就计?老子在《道德经》的短短五千言中多次给出答案:无名之朴,傻意盎然!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就要用“无名之朴”来镇住它。员工佛系,HR有无名之朴,何惧之有?HR的无名之朴高于员工的佛系,表现形式就是傻意盎然。
“佛系”一词乍一亮相即争议不断,因为真佛系、伪佛系鱼目混珠、真假难辩。但傻意盎然的管理者来者不惧,如圣人心存大德,对真正的佛系员工,敬之仰之;伪佛系员工,亦无不怜之。以一颗上善之心,挽救那些伪佛系员工之心,以保全其天性。
掌握无名之朴的HR如圣德的人一样,善于做到人尽其才,其眼中没有废弃的人;善于做到物尽其用,其眼中没有应该废弃的物品。能做到这些,就是掌握了道的精微高妙之处,做到傻意盎然!
“佛系”一词从诞生开始就充斥着调侃的味道,但不是每个“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人都有资格被冠名“佛系”。愿望与能力是员工胜任工作与否的两个重要维度,佛系青年的看淡是因为工作愿望不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资格冠之以“佛系”这个标签,必须有胜任工作的能力。躬耕垄亩时的诸葛亮称得上是佛系青年,有经天纬地之才却甘心隐居隆中,直到遇见拥有“无名之朴”的刘备。在《三国演义》中被演义过的刘备可以称得上傻意盎然了。刘备字玄德,也被演义得人如其名。在《道德经》里,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生养却不占有,帮助他人却不以功高自居,成就了万物却不做他人的主宰,这是最高尚的品德。佛系青年诸葛亮遇到具有“玄德”品质的刘备,工作的愿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即弱化了“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强化了“走心的地方”,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佛系青年方兴未艾,又开始有人为佛系管理捏了一把汗。在他们看来,佛系管理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笑看风起云涌,追求爱与和谐;内心波澜不惊,一片祥和;皈依我佛,看淡一切;不动怒,不吵架……”
殊不知,就像佛系青年那“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一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总得有走心的地方”!佛系管理“为道日损”也有个前提,即“为学日益”。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求学的人,其知识要逐渐地增加;而求真理的人,就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思维见解等。由于人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见解都有分别性、局限性,在寻求真理的路上会成为障碍。而大自然、真理是无分别性的,所以我们求真理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见解。佛系管理就是先“为学日益”,再“为道日损”,始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经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终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佛系管理重视“无为而治”,但并不排斥“有为”,只是不到关键时刻不去使用而已。佛系管理者深知“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之理,更非“妇人之仁、匹夫之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这是怎样的有为和智慧?佛系管理者如老子笔下的“微明”,但不轻易使用,因为“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管理学认为,要把靠谱的事交给不靠谱的人做,把不靠谱的事交給靠谱的人做。对佛系员工的管理,也是一个从有为(为学日益)到无为(为道日损)的过程。
“不争不抢,不哭不闹,不悲不喜,一切随缘,有什么不好?”90后HR干事的话没有错。佛系员工因为“不大走心”显得不靠谱,这时可以让他们做靠谱的事。为学日益,是孟子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和矩的束缚,虽然“不大走心”,但佛系青年因不缺乏能力,差也差不到哪里。
“拿什么才能激励你,我的佛系员工?”80后HR经理的担心不无道理。佛系员工“走心的地方”一旦被挖掘和放大起来,有工作的能力又有工作的愿望,就会变得十分靠谱。为学日损,是庄子的“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面对新鲜事物,面对挑战性的工作,心中有规有矩,要方得方,要圆得圆。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佛系管理就是这样的英雄主义:读懂佛系员工,并将计就计,让佛系员工为我所用,即跳出《三国演义》里的“玄德”,回归《道德经》的玄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责编/齐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