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语境里,“佛系”被解读为“什么都行、不必强求”的人生態度,这种态度会通过再解读不断地变形,例如带有幽默色彩的“佛系”,常会被诠释成更为消极化的“丧”。而在对“佛系”的分析中,不少评论都将“佛系”现象与消费主义、工具主义连接起来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佛系”潮流的讨论中,几乎没有任何反思声音,除了不断地戏谑、自嘲,以及围绕“佛系”所衍生出来的各种“段子”之外,只看到一场关于“佛系”的网络狂欢。随着社会竞争的愈发激烈,大部分年轻人都会在这场竞争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挫败,当“佛系”的戏谑与自我调侃不再具备安抚的力量,那些被掩盖的“焦虑”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