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揭阳市机关少霏幼儿园 陈洁玲 王洁纯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基本生活能力之一,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促进幼儿动作协调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独立自信的良好品质具有深远意义。 “生活自理能力”的概念,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简称 “自理”。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活动中,吃、喝、拉、撒、睡、洗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有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能获取丰富的直接经验。教师要“巧”放手,让幼儿掌握必备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巧”的基础是专业。专业的教师懂得科学养育,懂得幼儿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自理可以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如何发现幼儿的需要。 “巧”能把握好 “放与不放”的度,懂得放手不等于撒手不管,呵护和照顾不等于包办代替。如更换衣服汗巾,有的幼儿能力弱,教师就不能 “放”,而要协助;贪玩的幼儿需要教师的提醒,避免因 “保”的不细致而让幼儿受寒感冒。 “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幼儿能力有高低,速度有快有慢,让速度快、先完成任务的幼儿多干点 “活”,服务其他幼儿,让他们有事可做,避免干等。能力弱的幼儿需要教师的持续关注,应允许幼儿慢慢来,个别问题个别 “支招”,允许幼儿试错,使其有安全感,慢慢地能够胜任,避免产生挫败感,切忌用质疑的目光: “咦,你怎么还不会哩?”要用鼓励的眼神与幼儿确认: “你能行!你可以的!”
“巧”是 “授之以渔”。从幼儿入园之始,教师逐步放手,让幼儿懂得饭要自己吃,口渴可以自由取水喝,衣服要自己穿,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擦嘴,活动完毕自己收拾整理……在操作区贴流程图,让幼儿观察模仿、反复摸索、实践练习、敢于尝试。动作难度高的不要求一步到位,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小步递进,像系鞋带这种有难度的生活技能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一日生活中不断让幼儿反复尝试摆弄练习才能达成的。
“巧”是体现教育的渗透性。像饮水区布置有记录标识,让幼儿在取水喝的同时记录计算自己的饮水量。 “巧”就是摒弃简单机械的重复操练,而是与故事儿歌、顺口溜和情境游戏结合起来,让枯燥的生活自理变得生动有趣,维持了幼儿尝试的热情。得之 “渔”的幼儿更懂得自己探讨、合理安排,如,甲班幼儿为了避免拿取被席时拥挤,商讨着轮值,相互服务,睡前卧室交由值日生协助布置准备。
“巧”是善于创设安全规律、适宜接纳的环境氛围,让幼儿自主探索、独立尝试、自我服务,不断习得生活技能,获取生活本领,累积经验,自立自强。环境必须绝对安全,防止幼儿操作受伤。像通过尝试发现网购的幼儿打扫工具不合适,幼儿必须弯着腰才能够打扫,违背健康发展规律,立即更换。又如削果皮神器,刀片太过锋利,必须做足防护措施,有教师在场指导才可使用。
“巧”,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幼儿年纪小,协调性不足,让幼儿尝试必须留足时间,尤其在练习期间更该耐心等待。如系鞋带难度系数高,一时半会是学不来的,从小中班开始,教师在区角就要投放穿洞洞打结等练习材料。到了大班,则在区角投放有关替代品,如塑料瓶弄成的鞋子模型,让幼儿练习穿鞋带绑鞋带,同时要求家长给幼儿买一双有鞋带的鞋子,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反复练习,还可以让幼儿学习记录系鞋带流程。一次,在检阅系鞋带活动中,有一名学了好久才学会系鞋带的幼儿 5分钟过去了还没完成动作,班级老师和其他幼儿并不嫌弃,而是慢慢等,为他加油鼓劲,最后,这名幼儿终于完成了整套动作,大家纷纷为他点赞,让耐心等待也固化为一种美丽。
幼儿学会了生活自理,可以尝试自己处理问题,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更多的生活技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逐步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乐趣多多。像在学习系鞋带中,幼儿探讨出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是 “拉起两个兔耳朵,交叉拉拉手”,也可以是 “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
掌握了生活自理的幼儿心灵手巧,更喜欢动手动脑。早到园的幼儿喜欢照顾花木,为花草浇浇水;在区域活动生活区里,幼儿喜欢自己动手摆弄美食,有水果拼盘、饭菜拼盘、蛋糕、饼干、蛋挞等;在区域活动表演区里,幼儿自己化妆、换衣服、扎辫子,将自己打扮一番才登台表演。幼儿以自己动手自我服务为乐。
自我服务过程是幼儿规则意识及良好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机。幼儿每天在园洗手、吃饭、穿脱叠放衣服、摆放玩具、整理区角等等,这些活动周而复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幼儿懂得,喝水取餐有小朋友在前面时一定要排队等待、不推不挤;使用过的玩具物品一定要整理归位;吃自助水果餐按需自取、节约不浪费;上盥洗室,会分流选择错峰。幼儿可以自己讨论表决、制订记录规则公约,相互提醒,认真遵守,教师只是帮幼儿完善及协助监督管理。在自我服务过程中还可以渗透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尊重他人的教育,如活动前检查鞋带是否系牢;在行进中、活动中鞋带松了,会靠边站找个安全的角落处理,不要挡住别人的道。在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过程中遵守公约、尊重他人,养成良好习惯,变得更加文雅。
家庭必须延续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家园同步,幼儿在园养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才能得以固化。我们追踪了三年来甲班与乙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展示活动情况,甲班家长比较重视支持,乙班则持无所谓、观望态度,结果对比表如下,甲班整体完成效果良好。
在幼儿园养成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良好习惯,怎么有的到了家里就变样了呢?原因有三:一是家长过于保护,幼儿养成的能力在家里得不到锻炼,好的习惯得不到延伸,家园教育相抵消。像有的家长经常给幼儿穿太多衣服, “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我冷”,让幼儿以父母的冷暖为标尺,久而久之失去感知冷暖的知觉。二是家庭没有良好生活习惯的样板环境。幼儿在幼儿园从小班起养成了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但数据显示只有六成多的幼儿在家里饭后也漱口,其余的幼儿在家没有这种习惯。三是家长的态度影响了幼儿。据了解,乙班家长不大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在我们进行的相关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幼儿各项能力达标指数偏低,家长对参加此类活动热情度不高。
“那些生活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在学习上喜欢钻研和坚持;相比之下,那些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在学习上容易放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跟他们多方面的素质紧密相关。 “孩子的手指动作越多越娴熟,大脑皮层神经元相关的联结越牢固,孩子的大脑越聪明,尤其是在动手能力方面的大脑区域越发达。”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强的班级,自律能力、团队凝聚力、向心力、规则意识等均优于其他班级。家长也认同,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幼儿习惯良好,有较强的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较好,动手能力强,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的发展较好。此外,我们通过幼儿生活自理展示活动发现:检测前的小段时间密集训练能够引起幼儿及家长重视,促使幼儿有效完成该项活动;户外体育锻炼充足、手工能力强的孩子,大小肌肉群得到了充分锻炼,灵敏度、协调性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