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与热点领域
——基于2002—2016年CNKI文献的共词分析

2018-11-28 02:27吴金凤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家庭儿童研究

吴金凤

一、引言

《辞海》将家庭教育定义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1],随着社会活动及家庭教育相关研究的推进,家庭教育内涵经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家庭教育从被认定为是家庭私领域到现今被认为是公共领域的事情,从认为家庭教育只是家长向子女在学龄前进行的教育到现今发展为终身教育,实践场域从家庭内部扩大到家庭教育需要联合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在我国,赵忠心教授1988年出版的《家庭教育学》标志着家庭教育正式成为一门学科[2],此后家庭教育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家庭教育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家庭教育为主题进行搜索,1990年后家庭教育研究达两万五千多篇。如何在庞大的文献群中了解家庭教育的前沿研究情况,探索文献之间的关联,找出家庭教育研究的热点研究领域,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研究方向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家庭教育研究进行讨论,为今后的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提供支持。

二、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文献。进入中国知网后,采用高级检索,选择期刊”,在“篇名”中输入“家庭教育”并选择“精确”;时间维度方面,郁琴芳依据我国两个重要的家庭教育学术团体成立时间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家庭教育研究分成三个阶段,其中,2002年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繁荣发展期的标志[3],为此,本研究选择2002—2016年作为数据收集节点;由于文献繁多并涵盖家教故事及经验分享,为了提高所选样本的学术代表性及权威性,勾选“核心期刊”及“CSSCI”后获得579篇文献,经过剔除刊物目录、会议信息后,最终获得有效文献题录569条。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研究方法:共词分析法通过提取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本文采用崔雷教授1996年所开发的Bicomb软件,该软件能高效、准确、客观地处理中文文献并结合科学计量学进行可视化的相关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4]。研究过程:首先,保存有效文献题录并将其转化为ANSI的txt格式。第二,采用Bicomb进行关键词统计,依据普莱斯高频阀值计算公式M=0.749Nmax,其中M为高频阀值,Nmax表示区间学术论文被引用频次最高值[5]。区间论文中关颖的《天津市青年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被引103次最高,为此确定其高频阀值为7.7,为了保证研究范围的精准性,对大于等于8的关键词定为高频阀值。第三,利用Bicomb生成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导出为EXCEL格式。第四,将共现矩阵导入SPSS20.0,通过双变量双侧检验从而形成相似矩阵,并导入Excel表格中,通过“相异矩阵=1-相似矩阵”统计学运算原理将相似矩阵转化为相异矩阵,然后对相异矩阵进行聚类分析。第五,进行多维尺度分析(ALSCAL)生成知识图谱。最后,根据知识图谱综合分析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词频、作者及文献来源统计分析

1.高频关键词分析

由于各作者在关键词界定上有所不同,需要合并相近关键词,以提高文献分析的科学性。本文参照骆风教授对家庭教育研究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合并关键词的依据[6],将“幼儿家庭教育”“学前家庭教育”归为“早期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观念”与“家庭教育理念”归为“家庭教育理念”,规范处理共获得关键词1604个,总词频2996次,频次范围为1∼366。频次为8以上的高频关键词37个,占关键词总频次33.48%(见表1)。从表1得知,2002—2016年刊载家庭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家庭教育(366)、教育方法(42)、学校教育(34)、家庭教育投入(33)、古代传统家教思想(32)、教育理念(28)等。通过高频关键词的呈现,家庭教育主要的研究对象有大学生、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研究方向包括家庭教育理论及技术、境外家庭教育评介、家庭教育投入影响因素研究。这些高频关键词能有效反映家庭教育研究的热点及重点,但还需要深入挖掘这37个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及隐藏的有效信息,为此,有关高频关键词的深度分析将结合聚类分析及多维尺度分析一同进行。

2.作者及期刊来源分析

2002年至2016年间,依据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统计,发现骆风、黄河清、关颖等人有关家庭教育研究的期刊论文具有较高影响力。在现有文献中,单篇文章被引用频次处于前五名的包括关颖的《天津市青年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赵娟的《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研究》,张进峰的《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黄河清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张良才的《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现实与对策》。从家庭教育作者的期刊发表量及总被引频次来看,黄河清、骆风、关颖等人排在前几名,这些文章对家庭教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家庭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高校及科研院所(详见表2)。

从期刊来源统计来看,教育类期刊为刊登家庭教育研究的主要阵地,除了《中国青年研究》及《当代青年研究》外,刊载数排在前十名的基本为教育类期刊(见表3)。

表1 频次大于等于8的高频关键词表

表2 家庭教育作者、期刊发表量及被引频次情况(部分)

(二)高频关键词相异系数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将Bicomb导出的共现矩阵导入SPSS20.0中,通过双变量双侧检验从而形成相似矩阵,将相似矩阵导入Excel中采用1减相似矩阵得到相异矩阵(见表4)。相异矩阵中,数值越接近1,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大,相似度越小。从表4中看出各关键词与家庭教育距离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为:家庭教育投入(1.000)、教育投入(1.000)、实证研究(0.714)、教育理念(0.633)、古代传统家教思想(0.454)、教育方法(0.378)、境外家教评介(0.339)、学校教育(0.300)。这个结果说明,在论及家庭教育方面,会更多与学校教育、教育方法结合在一起探讨。采用上述原理,可以通过完整的家庭教育相异矩阵的数据得出初步的结论:已有的家庭教育成果中,大量研究聚焦于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与家长教育、亲子沟通及教育方式有关。

表3 刊载家庭教育文献量前十的核心期刊及CSSCI

表4 家庭教育研究高频关键词的相异矩阵(部分)

(三)高频关键词聚类及热点图谱分析

聚类分析是选定一些分类标准,将不同对象分别归类的过程,相似度高的关键词聚成一类,以呈现不同研究热点的类别。从图1可以看出,2002—2016年家庭教育研究高频关键词被分为3个类团。第一类团包括对策、问题、大学生等12个关键词,包含两类小主题,第1小类主题聚焦于未成年人、大学生群体出现的心理问题,折射出现今特殊群体的问题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第2小类主题聚焦于农村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研究。第二类团包括教育指导、教养态度、教育理念等20个关键词,该类团聚集大量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及技术相关研究,如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影响,家校合作与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理论转化成实践的场域与手段,海外家庭教育评介对我国家庭教育理论本土化的意义。第三类团包括家庭教育投入、影响因素等5个关键词,聚焦于家庭教育投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图1 2002-2016年家庭教育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

热点知识图谱则通过多维尺度分析(ALSCAL)挖掘资料内在深层次的结构,用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因子间的内部联系及不同因子间的相互联系[7],其X轴表示向心度,表示不同类团间相互的影响强度,Y轴表示密度,表示同一类团内部联系强度。多维尺度分析在生成构面图时需要考虑维度选择的压力系数(Stress)及模型距离解释的百分比(RSQ)[8]。本研究多维尺度分析得出Stress=0.11,RSQ=0.96,说明能有效反映家庭教育研究高频关键词间的亲疏和联系状况。综合系统聚类分析及多维尺度分析,将所形成的家庭教育研究知识图谱划分为三个热点领域。热点一为家庭教育理论及技术本土化研究,该热点聚集大量的研究,趋于成熟稳定;热点二为不同群体家庭教育研究;热点三为家庭教育投入影响因素研究。

图2 2002-2016年家庭教育研究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矩阵

四、研究热点前沿动态及讨论

整合聚类图、热点知识图谱及现有家庭教育文献发现,我国现有家庭教育研究涉及多个领域的议题,以下针对三个研究热点做进一步探讨,更好把握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

(一)我国家庭教育理论及技术的本土化研究

发展我国家庭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应用,是家庭教育研究非常重要的环节,学者聚焦于家庭教育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基础研究部分,围绕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与海外家庭教育理念对我国家庭教育理论发展的启示研究。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丰富多元,历代家训思想以及近现代所推崇的家庭教育思想是我国的宝藏,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优秀家庭教育思想。家训研究中,以颜氏家训、张英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传统家训经典为主。家训有历史的变迁过程,从而影响家庭教育知识观的变化。我国家庭教育知识观历经由封闭到开放的态度,由单一到多元的知识内容,由重视人文到重视实用知识价值的演变[9]。此外,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研究期待转化并运用于当代家庭教育理论的发展及实践上,家训文化应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家庭教育提供借鉴的价值[10],家训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借鉴不断被讨论(佘双好,2001;李立新,2013)。海外家庭教育理念中,以探讨马卡连柯、华德福、蒙特梭利、格雷厄姆、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为主,从国内家庭教育类书籍畅销热度来看,海外教育理念书籍受到家长的热捧[11],此外,海外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进入中国后经历“理念本土化”的过程,蒙特梭利的爱与自由、华德福注重个人自我成长规律的家庭教育理念在我国实践后,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及师资培养被迅速建构整合,丰富了我国家庭教育理念,拓宽了我国家庭教育的内涵。

应用研究部分主要围绕境外家庭教育经验介绍、政策借鉴、文化差异及实践应用的本土化。首先,境外家庭教育经验介绍方面,新加坡的教育合作伙伴计划,从政策设计、组织架构、服务输送、参与主体层层梳理后认为该计划勾连家庭—社区—社会关系,切合终身教育的先进理念,为我国家庭教育服务实施提供直接的参考[12];政策借鉴方面,台湾的《家庭教育法》作为综融性的法律体系,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公私协力,保障家庭教育的管理、推广及实施[13];除此之外,国家间的文化脉络、社会体制及教育目的有所不同,在借鉴他国经验时应强调文化的差异,结合本土文化及传统家庭观念,发展出适合我国情景化的家庭教育内容及方法[14];最后,我国逐渐创设符合我国的家庭教育理论及实践,如台湾地区学习型家庭理论被运用于我国学校、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中,以上海《在“小手牵大手”的过程中创建学习型家庭》经验为例,形成具本土化特色的研究成果[15]。为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理论及技术的基础研究,注重我国优秀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继承、海外优秀家庭教育思想及经验的本土化,发展出契合我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及应用实践的发展研究。

(二)不同群体家庭教育研究

学界主要围绕未成年人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自2002年《光明日报》报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后,留守儿童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6],段成荣、周福林依据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抽样数据,于2005年估算我国留守儿童规模为2290万[17],2014年估算留守儿童规模达6100万[18],流动儿童规模达2581万[19],该数据与全国妇联所预测相当。随着留守、流动儿童以及家庭教育相关政策的颁布,如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关注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2007年《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通知》强调加强留守儿童受保护权益;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以政府为主导、吸纳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2011年及2016年颁布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2016—2020年)》提出,强化特殊困境儿童群体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学界对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关注不断增加,如张礼认为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治安状况对儿童造成消极影响,提出家庭层面需转变育儿观念,政府层面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避免其凋敝现象,留住青壮年,政策层面需保障各级服务组织、服务输送体系及资金落实,切实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20];刘天娥认为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家庭文化偏低、教育方式随性及欠缺社会保障,提出从政策上强化流动儿童社会支持系统,通过社区—学校—家庭协调配合,解决儿童入学问题,形成教育合力,保证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资源公平合理[21]。除了现状研究、政策倡导外,段鑫星从社会工作微观角度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进行干预研究,结果呈现,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频次有所增加,交流时间有所延长,交流内容有所增多,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教育方式趋于理解[22]。大学生家庭教育研究方面包括探讨家庭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家长的抚养方式、文化程度、教育理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23]。研究发现学生进入大学后,家庭教育出现断裂,家长将家庭教育拱手相让于高校,导致家长对孩子状况缺乏了解,家庭教育实施困难[24],现今大学生深陷“校园贷”“裸贷”导致自杀的新闻层出不穷,是家庭与高校教育割裂不无关系。总的来说,不同群体的家庭教育研究丰富多元,随着此类群体凸显的社会问题以及相关社会政策的颁布,学者从宏观的政策建议、对策研究到微观层面的干预研究,希望能从学理到实务上改善不同群体的家庭教育。

(三)家庭教育投入研究

家庭是教育投入的重要主体,R.D.Conger认为家庭教育投入是指父母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系列教育资源、活动及机会,包括学习资源、直接的教育活动及扩展性的学习机会[25]。家庭教育投入的操作化定义中涉及一系列指标构成,研究需以大量的数据为基础,为此,该研究热点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研究内容聚焦于从家庭、社会经济、教育制度改革与发展三个层面分析家庭教育决策影响因素。家庭因素层面,首先,西方人力资本、教育经济等理论已证实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教育投入成正相关关系,同样,父母教育程度对孩子的投入及未来前途影响尤为明显[26];第二,家庭教育理念及教育期待直接影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由于存在城乡差距,我国农村家庭教育以智力投入为主,家庭教育投入带有功利化的色彩[27],农村家庭教育投入承载着家庭的期待,家长希望通过教育机制实现身份、阶层的转变;第三,子女数量、性别影响家庭教育投入目的及期待。在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下,性别差异与教育期待显著相关,家庭教育投入更偏向男孩;子女较少的家庭,受现代生育文化的影响,性别偏好与教育期待无显著相关[26]。在经济发展因素层面,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已表明教育对经济的贡献,Mankiw等人在1990年代采用增长回归框架,丰富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但由于教育变量包含内生性的一系列问题,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难以形成统一的因果关系结论[28]。在教育制度改革与发展方面,家庭教育投入通过教育质量、教育投入结构、教育投入取向三个维度构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支持因素[29]。家庭教育投入受成本—收益机制的影响,基于权利与义务的对等要求,家长进行教育投入时会关注收益的预期效果,提高家庭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度;必需性投入及扩展性投入组成家庭教育投入的结构,前者满足教育基本所需如学杂费、校服、食宿费,后者包括择校费、家教费等。合理的教育投入结构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全面发展,但何为合理的教育投入结构?说起来容易实践难。家庭教育投入作为公共教育投入的补充,满足家庭利益及个体需求,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对教育投入取向偏好不一。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不受公共教育投入的影响,会为孩子进行更多的扩展性投入,或具有排他性的优质教育资源,而家庭社会经济越低的家庭表现出对公共教育投入的依赖性,只能满足孩子的必需性投入[30]。总体而言,由于地域、经济、文化脉络差异大等原因,学理上家庭教育投入研究还需不断探索,为我国制定家庭福利政策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决策。

五、总结

审视我国家庭教育学术研究的成果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多学科研究增多。家庭教育研究从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为主,现今统计学、伦理学等学科参与明显增多,不同视角下多学科的关注参与使得我国家庭教育研究趋于多元化;二是研究方法丰富多样。质性研究中多采用个案研究、干预研究、文献分析法;量化研究中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通过不同模型验证研究成效,描述性、解释性及预测性研究不分伯仲。未来家庭教育研究需要加强的方向:一是需加强持续追踪研究,现今家庭教育的横断面研究丰富,但持续跟踪研究较为欠缺,未成年人未来心理健康、人格发展、职业发展需要持续追踪才能更好反映不同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成效;二是丰富多元的家庭教育研究最终指向家庭教育实务应用场域,应积极拉近家庭教育在学理上及实务上的差距,进一步从理论研究、政策制度设计、组织输送到专业服务,为家庭教育夯实基础,契合我国的家庭教育理论及家庭教育实务应用是最终努力的方向;最后,虽然社会上对家庭教育成为公共领域的事情已达成共识,但家庭教育政策立法支持还是不足,在借鉴国外各种先进经验基础上,学者、政府及家庭教育单位应积极促进立法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家庭儿童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家庭“煮”夫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