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实验幼儿园 朱丽霞
绘本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生动有趣,深受孩子的喜爱。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许多教师在教学引导中不得其法,为孩子的入门造成了困难。如果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将绘本引入课堂,为孩子提供更直观、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的活动方式,那么孩子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将更加浓厚,数学活动的形式会更加丰富,数学知识也就更容易掌握。
数学绘本选择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数学活动的效果。总体来看,可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选择数学绘本一定要符合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知识目标与幼儿园教学相匹配,内容也要适合开展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好学的绘本就是幼儿能够理解又能够探索,逐渐发现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接触数学,自然地进入数学学习,并愉快地接受。所以在选择数学绘本时,特别要考虑绘本内容和幼儿已有的数学经验的关系。
数学绘本要具有数学的美感和数学的思想,画面与数学元素融合得恰到好处,能非常好地传递数学相关的信息与线索。
数学绘本要具有欣赏性、趣味性、渗透性、阅读性和延展性,让孩子在看绘本、读绘本、玩绘本的时候自然地通向数学的大门,进而领悟数学思想。
教育引导不应强制,尤其是对于幼儿而言,其身心发展均处于萌芽阶段,强制教学只会压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影响其兴趣的发展。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绘本顺其自然地引入课堂中来,在保证绘本内容符合孩子基本认知的情况下,为孩子提供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徜徉于绘本勾画的美好世界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数学知识。
绘本内容不仅具备教育价值,更具备艺术价值。丰富的色彩、充满童趣的图像,启发性的语言能够让一个个抽象的数字“活起来”,并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充满想象力的画面。基于此,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孩子进行欣赏阅读,让孩子在逐页翻看中,不仅要理解其中的内容,更要欣赏绘画的魅力,进而在完成的绘本故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些教师在绘本教学中更多的是停留在游戏与欣赏层面,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深入引导。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绘本价值的挖掘,让孩子能够深入理解绘本内容。例如在《时间的故事》的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绘本中的齿轮转动,让孩子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并从绘本拓展到自己的生活中来,展开联想,将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从而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时间概念。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数学教学这一主题,让孩子通过理解逐渐接受数学知识,并初步形成数学思维。例如在《大家来切派》的绘本教学中,教师根据绘本内容提出了公平分配的概念,并通过提问,对绘本中不同的切割方法进行分析与解释,引导孩子建立发散性思维,并从多角度理解问题,提高数学思考能力。
绘本教学不等于对绘本亦步亦趋地参考,而要对内容进行灵活调整与利用。在幼儿数学教学中,一些绘本形式有趣,但是在内容上却与教学目标存在出入,这时教师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故事情节进
行适当删减,以精炼学习过程,明确数学概念。例如数学绘本《圆、圆、圆》的教学活动中,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活动时间短,而绘本中出现了多次不同的按规律排序,页数繁多。我就对绘本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幼儿的特点删减了相应的画面。在保留故事开头和结尾的同时,中间只选取了大小排序、ABAB排序以及AABAAB的排序方式,在保证主要数学元素画面的同时,也确保了绘本故事的趣味性和完整性。
利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中,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清楚自己提问的出发点,把握好问题的关键,促进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如在数学绘本《乱七八糟魔女之城》中,教师可以从多个层次设计教学目标,如探索发现故事中的排列规律,尝试根据规律排列图案,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规律排列的美,发展观察、分析、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相互帮助的快乐,形成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针对教学目标,教师在引导绘本阅读中,向幼儿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按顺序数数,刚才大怪树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水果的怎样的规律?公主找到了钥匙,打开了门继续往前走,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谁来给公主指一条正确的道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条路的前半部分有什么颜色规律?那我们接下来应该怎样走下去?在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孩子逐渐进入绘本情境,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自主思考,提高了对绘本中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对绘本的运用应该注重课程的整合,不应将孩子的思维局限在数学层面,而应该从更加广阔的角度实现不同学科教学目标的整合,让孩子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够发展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
总之,绘本是美丽的,展示着不同的艺术风格。美丽的数学绘本不但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也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平台。数学中的美也无处不在,就让数学绘本带领孩子们一边快乐游戏,一边自然而然地积极思考,从而获得数学知识,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想,这也是最理想的数学学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