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北新小学 卫海峰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因此,识字教学成为第一学段教学的重中之重。心理学及脑科学研究表明,人在童年时期的记忆力是最强的。所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抓好这一关键期。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升低年级儿童学习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十多年的教学中,我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探索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我发现激发兴趣、寻找规律、教给方法、小组互助、结合生活这些方法有助于儿童充分地体验识字的乐趣,提升学习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教师要从“传授者”转为“促进者”,从“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才能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苏教版教材第一册《我叫“神舟号”》一文中,生字教学的难点是“飞”字,尤其是第一笔“横折斜钩”不易写好。在教学中,我把识字的指导巧妙地融入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情境中去。
师:一天,慢羊羊村长教小羊们识字,让大家说一说什么东西会飞……(没等我说完,学生就接过去了)
生:蝴蝶。
生:蜻蜓、小鸟。
生:飞机、飞船。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好像自己就是羊村里那只最聪明的小羊)
师:慢羊羊村长让大家睁大眼睛看清楚“飞”字,第一笔是横折斜钩,就像——
生:一架准备起飞的飞机。
生:这架飞机特别神气,它的胸脯挺得高高的,连尾巴也翘起来了呢!
师:第二笔撇和第三笔点像不像——
生:两只翅膀。
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仿佛自己真的成了动画中的人物,个个争先恐后,踊跃展示,一个个“字宝宝”好像是他们最要好的小伙伴一样。
所有的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但往往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低年级儿童的自主识字能力不强,所以识字要加强引导。那怎么引导呢?我觉得要把力气花在“寻找规律”上。
孩子们接触最多的汉字是形声字。“形”表“义”,“声”表“音”。到了二年级阶段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字的“形”和“声”,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如教学“苗—猫—瞄”,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这几个字的区别,然后告诉学生“苗”是基本字,是后两个字的声旁,“犭、目”分别表义。这样,学生很快理解了“猫”是一种动物,“瞄”是用眼睛注意看。最后再出现几个“相似”的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喵、描、锚。这样“授之以渔”,教一个,学一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教给孩子们一些最基本的认识汉字、记忆汉字的方法,就可以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识字、记字能力。这样,孩子的创新
创设富有开放性的话题,能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深层理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他们多提出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在彼此碰撞中收获更多的建议,以此来深入文本,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物我两忘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彰显学生阅读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抓手。创设与文本相似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模拟表演,有助于他们主动关注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强化理解。模拟表演,能够让学生在发挥想象思维中产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实现灵活运用。
创境模拟表演,能够使学生的自我理解更有新意。如,在《牛郎织女》的教学中,可建议学生运用课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鼓励学生扮演牛郎、织女、老牛、王母娘娘等不同的角色,围绕故事情节,适当融入自己的想象思维,提升表演的效果。很多同学在扮演的过程中,能够针对牛郎与织女的结局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紧扣重点中掌握语言、动作、肖像等描写方法的技巧,帮助学生主动融入交流中。
搭建相应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有助于学生在找出问题的基础上深化理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理解和感知,给他们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表演中走进情境,强化对文本的理解。
由此可见,读无定法,贵在得法。打破重教轻学的阅读学习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我交流和主动探索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在主动探索中积淀深厚的语言文化知识。告别浅显阅读,让学生在主动品味和互动中发现更多精彩和奥妙之处,使阅读教学更有吸引力和诱惑力,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