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燕
(江苏省南通市通师二附幼儿园,江苏南通 226000)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强调通过幼儿自身积极的体验促进情感的发展[1]。这一理念不仅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也说明在幼儿园教育中必须注重幼儿情感体验,促进其情感的健康发展。健康的情感包括自信感、信赖感、合群感、惜物感等。如何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教师的宽容之爱能促进幼儿的情感获得健康发展。
培养幼儿的自信感就是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对别人、对集体是重要的;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相信自己只要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成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之后,心里感到快乐和自豪。
案例:歌唱活动中有几个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唱歌,他们坐在椅子上动来动去、玩纸巾。看得出他们几个对本次唱歌活动不感兴趣。笔者走过去抚摸他们的脸,对大家说:“刚才被我摸到脸的孩子是我最喜欢的,我要听他们演唱刚才学的这首歌,比比谁唱得最好听”几个小孩先是一愣,但立刻精神抖擞地唱了起来,虽然歌词不熟练,但个个都十分认真。接着笔者请了一位会唱歌的小姑娘帮助他们唱准歌词,后来他们一直努力地唱。教师的表扬、同伴的掌声让他们乐开了花。
感悟:教师是爱的使者!法国文学大师雨果也说:“人生是花,而爱是花的蜜。”教师的爱能使幼儿感悟真、善、美,使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宽容是一种理智的爱,是建立在对孩子充分信任基础上的爱。宽容之爱是自信的基础,宽容之爱是一种促进幼儿成长的力量。宽容之爱的魅力就是教师每天要把微笑带进幼儿的活动,让活动洒满人性的阳光。教师应每天把爱和自信投射给孩子,让孩子日日在爱的环境中形成自信;教师应每天把激励和赏识存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时时体验学习和生活的快乐。自信的力量就是对宽容之爱的最大回报。
培养信赖感即让幼儿喜欢并亲近父母和教师,乐于接受给予他们的爱抚;喜欢与小伙伴们交流,乐于将自己的事情告诉他们;有了不会做的事,主动请亲近的人帮助,并为此感到快乐。
案例:筱筱刚从其他幼儿园转入我班,入园第一天由妈妈牵着手走进活动室,当和妈妈道“再见”时开始哭泣。笔者牵住他的小手,并带他看外面的小朋友做早操,筱筱渐渐停止哭声。但开始集体活动时,他又开始哭。带他离开集体活动来到寝室,他还是不停地哭,笔者蹲下来对他说:“老师知道你想妈妈,我也很想带你找妈妈,可是外面那么多的小朋友怎么办?所以,你现在有两种选择:一是一个人在这里哭,二是停止哭跟教师去玩游戏。”教师转身离开时,筱筱拉住教师的手停止了哭泣。后来的音乐活动,筱筱又哭了,可能陌生的歌曲让他感到不安,而且他坐在离教师较远的地方。我走过去拉住他的手,将他安排在离我最近的小椅子上坐下,筱筱很快安静下来。离园时,笔者悄悄地告诉他:“教师很喜欢你,明天高高兴兴地来,教师还和你做朋友。”他高兴地点点头。
感悟:幼儿年龄小,认知有限,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会产生恐惧、哭闹等情绪。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那些哭闹的幼儿,笔者总会面带微笑去拥抱他们,主动和他们交谈,谈论他们喜欢的动画片、玩具,谈论他们爱看的绘本等,让幼儿们对教师感到亲切、愉悦。渐渐地,笔者发现用我的宽容、我的爱可以使他们对我产生信赖,逐渐、主动地融入新的集体、新的环境中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幼儿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对幼儿施加良好的影响。教师的宽容之爱能建立起师生间更加真挚的情感,也必定会产生神奇、巨大的教育效果,使幼儿更愿意接近、信任教师。
培养幼儿的合群感,就是使他们感到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是件高兴的事;在活动和游戏中乐于遵守规则,并能宽容别人的无意过失,从中体验到相互合作、谅解的愉快。
案例:吃餐点时,婧婧伤心地哭了,胖乎乎的小手背上印着两排清晰的小牙印。“是雷雷咬我的。”又是缺乏同伴交往经验的雷雷的杰作,昨天才打了同伴,今天又……“雷雷为什么咬你?”我问。“他要和我换位置,我不换他就咬我手。”我把雷雷叫到跟前,雷雷知道错了,低着头走来。我提醒自己不能生气,对他说:“婧婧的手可疼了,你应该怎么做?”“对不起,婧婧,我以后再也不咬你了。”善良的婧婧很快原谅了雷雷。“如果你刚才不咬婧婧,可以怎么做?”雷雷摇头。我找来几个善于和同伴友好交往的幼儿一起想办法,雷雷听了说:“教师,我知道了,以后不咬婧婧了,有什么事情我可以找同学和教师帮忙。”我给雷雷竖起了大拇指,并在全班幼儿们面前表扬他。我也每天期待着雷雷能友好地和同伴们交往、游戏。
感悟:宽容之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一种智慧。宽容之爱就是当你看到孩子发脾气时能坦然对待,启发诱导他们产生积极情感。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在幼儿园教育中,这种称赞和肯定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幼儿的进步,他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成功,都值得肯定。这也是笔者不忘给予孩子进步行为微笑和夸奖的原因。
培养幼儿的惜物感,即让他们从小养成保护周围环境和动物、植物的习惯,对被损坏的东西感到可惜,并对自己损坏物品的行为感到内疚,懂得爱惜劳动成果。
案例:班里的自然角展示着一个蝴蝶标本,幼儿们很喜欢,有空就围过去看。一天游戏时,有幼儿喊:“教师,玥玥把蝴蝶弄坏了。”我一看,果真蝴蝶的一只脚断了。此时的玥玥正不知所措地看着我。“让玥玥赔。”“对,弄坏东西要赔。”这是我在班级里制定的一条班规,是为了鼓励幼儿保护班级的各种材料而定的,同时规定工艺品不允许摸。“蝴蝶已经坏了,怎样帮助玥玥走出尴尬,让大家原谅她呢?”我望着大部分幼儿激动的正义感和玥玥无措的表情,决定首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原来星宇想把蝴蝶标本拿下来看但够不到,玥玥帮忙但拿下来时不小心碰了一下,蝴蝶的一只脚就断了。原来玥玥的过错是源于她的助人之心,我让小朋友们原谅玥玥。
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之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海量包容,是无私真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幼儿人虽小,但是教师和同伴的宽容之爱同样能让他们产生羞愧感,宽容之爱能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善良本性。以宽容之爱对待犯错幼儿,更使他们感受到关爱与抚慰,起到的效果远甚于惩罚。
幼儿教师的宽容之爱能给予幼儿一份充满理智的爱,是对幼儿成长的一种信任和期待,是对幼儿心灵、情感世界的悉心呵护和细致解读。笔者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强化幼儿健康、积极情感的发展,就一定能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开朗、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