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芳 冯红艳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重庆 400000)
课程标准是教学管理实施、教学质量评价、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是组织教学、制订课程考核标准的指导性文件,是执行教学计划、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本的纲领性文件 。应构建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的课程标准,保障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行车、客运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掌握应急处理基本知识,在工作岗位上能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合理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保证行车安全和乘客人身安全。课程涉及面广泛,揽括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运营控制中心、车站、乘务三个方面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组织协调工作,并结合实际,阐述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原则及程序,让学生全面熟习行车调度员、乘务、车站值班站长、车站值班员、票务员、站务员等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真正具备上岗操作能力,使学生进入企业之后能够迅速独立上岗。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企业深入调研,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在校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对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标准设计课程目标。教学设计以实现“学生好学、教师好教、企业好用”三方共赢为目标。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各类突发事件下的不同情境设计项目和任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将教与学过程在工作过程系统化之中。为使学生具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理实一体,实战训练”。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实训考核,使学生注重学习过程而不只是结果,一切教学工作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展开,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实战训练过程中,真正具备上岗操作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医疗急救知识;基本的反恐防暴知识,掌握反恐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掌握消防设备设施的使用方法;具备基本的自然灾害防范知识,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方法;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伤亡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火灾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件及大客流等常见客运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熟知相关岗位的职责。
能够对伤病乘客进行简单急救,会操作心肺复苏术;能够合理处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伤亡类突发事件;能够合理处理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类突发事件;能够合理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类突发事件;能够合理处理城市轨道交通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能够合理处理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等常见客运突发事件。
培养学生具备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有维护乘客人身安全的责任心和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具备严守规章制度、坚守岗位、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树立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的运营宗旨。
本课程通过工学结合、岗位实践、教师参与行业活动等多种方式校企合作来开发课程制定本课程标准的思路,实现教学目标与岗位群职业标准相衔接,教学任务与岗位能力相融合,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体现课程的职业性,通过实施院(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与校外实训基地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取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方式,实现理论教学符合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强化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实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课程内容包括乘客伤亡类突发事件应急及安全管理,恐怖袭击类突发事件应急及安全管理,火灾类突发事件应急及安全管理,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急及安全管理,客运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及安全管理总课时为54课时,授课方式采取理论讲授结合实训教学。其中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方法止血包扎、心肺复苏术;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伤亡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车站、区间乘客应急疏散演练;区段列车运行调整;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灭火器、消火栓、缓降装置的使用;全线列车运行调整;车站发生火灾事件的应急处理;跨座式单轨列车区间故障救援组织;列车在区间发生火灾事件应急处理;车站大客流事件应急处理,包括预见性大客流应急处理,突发大客流应急处理。
城轨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课程要从高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本课程实施要结合工作岗位的要求,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理论讲授环节应多结合岗位案例和工作情景,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理实一体,实战训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工作情景,加强实战训练。实训教学环节可采用院(校)内工作情景模拟和企业岗位实习相结合的的教学模式,强化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学生岗位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教材编写
教材作为实施教学的主要工具,其内容和类别必须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要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方向,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根据课程标准和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构建与专业相适应的高职客运服务课程教材体系;通过分析现行教材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重新制订教材的编写大纲和编写内容、体例等。在教材编写上应突出基本理论知识、实训操作知识及岗位流程和标准等内容,既要强调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突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也要体现高职教育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的教育理念。
(2)开发和利用多样化、信息化的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等一般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数据库、教育网站、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设置课程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发布相关的课程资源,便于学生网上学习。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
建立院(校)考核标准、企业评价、用人单位等多要素结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采用理论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一是院(校)内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主要采用教学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教学督导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和教学资料等;同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课堂管控和教学方法等;学生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基本知识掌握、实训操作能力培养和教学效果等。二是企业、用人单位等多方面评价并提出反馈意见,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加以及时完善、改进。
本课程考核应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考评,采取动态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即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方式与企业考核方式相接轨,分为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两部分,实操考核分布于学期之中,共6次,分别是心肺复苏术考核、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伤亡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考核、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考核、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考核、城市轨道交通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考核(自然灾害情境无法模拟,采取学生口述的形式进行考核)、其他客运组织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考核;理论考核于期末进行,考核形式为试卷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