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佳
(山东省日照市卫生学校 山东 日照 276800)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已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语文教学作为教学中一门重要的教学科目,是包括知识性、思想性以及审美性于一体的基础性学科,在教学中探讨审美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同时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语文的教学思路。
一般来说,自然美多半是体现在自然界中客观事物所体现出来的美感。具体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过人为的加工改造的自然现象,如田园美景;另一方面是大自然直接显现出来的景色,如星空、大海等元素。对于自然美的定义,不同的美学家所给出的解释也不尽相同,马克思主义美学人为自然美是美被人为的发现和改造,是人所改变的自然的景物,是自然性和社会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文章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桂林山水、黄山云雾,这些景物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强化对祖国的热爱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所谓的社会美是客观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不但包括具体的自然事物,也包括了人的美好情感,其具体表现为心灵美、行为美以及人为所创造的各种社会物质的美。在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中,有很多知识内容是描写社会美的,如为了科学进步而牺牲生命的布鲁若,为了百姓生活无私奉献的焦裕禄。这些内容的叙述,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白真善美的思想情感,从而提升了自我的情感认知,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1]。
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也是艺术家创造劳动的产物所追求的个性风格要素,与现实中的实际美感相比较而言,艺术美更加的具有集中性、生动性和独创性。艺术美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艺术形象和艺术意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其教学内容就可以称作为艺术内容体系,如文章的写作特点,语句的优雅流畅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美。
虽然语文教材内容体系当中蕴含着诸多的美育元素,但是语文教材并不是纯正的美育教材,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元素一般隐藏在知识内容的深处,没有直接的显现出来,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认真研读,挖掘深藏在课文内容当中的各种美学元素,以此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既要在整体上感知课程教学素材,提炼文中所蕴含的美,又要对发现的美要反复推敲,做到把教材中的美展现在自我的教案当中,引导学生去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
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学生自身对美的感受以及体验。所以,教师在知识内容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获取对美的直观感受,达到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深挖文中所叙述的人物形象或者是景物意象,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事物形象。三是在语文教材中,其教学内容多半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美育元素非常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对学生进行审美鉴赏的培养,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文内容体系的美学当中去。四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让课文的文字转变为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动人的声乐,形成声感和色感相结合的生活场景,创造出美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美的感受[2]。
教师在教学中承担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教师的身体力行等诸多外在表现都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通过语文知识内容的教学来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说中职语文教师就是美的传播者,所以教师的为人师表和自身的一言一行,都是影响学生对审美能力的重要节点。一是中职语文教师要精准的把握课文内容的情感内容,理清文章所展现的喜怒哀乐,用正确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价值传授给学生,进而达到学生对审美能力的把握。二是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恰当的动作身体语言,展现出人物的形式美和艺术美,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做到口语清晰,发音标准,通过教师对语感的把握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当中所蕴含的美学要素,强化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进而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加强。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审美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利用语文的知识内容来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项十分必要的教学步骤,这个步骤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研究,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和美育内容是不同的两个科目,二者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所以通过运用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处理好语文和美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从整体上提高语文教师利用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水平,强化学生审美能力的理论分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3]。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作为中职语文学科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根本上加强对审美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的运用教材以及课本外的美学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获取审美的情感乐趣,继而使得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为构建社会主义会和谐社会贡献他们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