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荣
(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 山东 东营 257000)
心理健康教育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当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新发展。作为学校,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还必须兼顾他们的身体、心理两方面的健康,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确保学生健康发展。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塑造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维护者。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改变,面对社会竞争压力,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来自学校和家长多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身心困惑,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当代社会竞争过于强烈,导致人们心理压力过重,小学生在面对升学压力时,心里很是压抑。人们经常在报纸、电视、新闻上看到学生出走或是自杀的报道,甚至有学生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危害社会及他人的健康。学习的紧张程度,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学习的持续时间,学习环境条件都会加重学生的情绪变化,都会引起学生的学习疲劳感,使学生产生不爱学习的心理思想。还有某些学生由于跟不上班级的学习进度,完不成学校交给的任务进度,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而产生逆反厌学、自暴自弃、自卑的心理。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则对学习产生不了兴趣,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力,而导致学业的不理想。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当肩负使命和社会责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中,做好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工作。
以上种种的学生不良心理行为都在警示着教育工作者,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教师应当科学的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晨会、班会、课外活动等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学习名人的活动,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协助学校开展有关的心理知识讲座,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帮助学生解决和解读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常识,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使他们能积极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的焦虑和烦恼,在班集体中开展心理辅导,可能无法针对于个人的烦恼,这样的心理指导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应针对个别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的进行认真、耐心的心理辅导,通过朋友之间的谈心,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利弊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教师必须秉承着循序渐进的态度,坚持潜移默化的方式,努力坚持不懈的去协调学生的心理问题。
新时期的班主任在对学生不能完全了解的情况下,要借助家长的力量,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与家长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任。家长与教师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除了关注的学习情况,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教师应当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正确的教育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保障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新时期的班主任不能采用单一的方式去对待班级的每个学生,班主任要想充分全面的了解学生,就必须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慢慢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班主任要充分信任和关心学生,用实际行动和真实情感感化学生。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动态,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对于学习不自信和交际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学生的开导思想工作,鼓励学生促进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帮学习,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使学生能更快的融入周围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因地制宜的扮演好各种角色。在课程安排上,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去吸引学生,使得学生在玩中有所收获,在玩中得到历练,在玩中得到健康成长,为学生创造一个净化、美化、和谐的良好环境,使得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