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芝
(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商丘 4762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多发于结肠和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病程周期长,反复发作,任意年龄段都可发病,以20~30岁较为多见[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水平的进步和微生态研究领域取得进展,普遍认为肠道有益菌群失调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在UC疾病发生和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探寻UC疾病的发生原因,也为临床疾病进展的判断和治疗提供指导。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10日-2017年1月10日在本院就诊的15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进展分组,测定不同组患者的粪便球杆比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初步探明肠道菌群比例与机体免疫力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1.1 患者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0日-2017 年1月10日在本院就诊的15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UC诊断标准参考《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根据Sour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2]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成4组,其中,症状缓解组(小于2分)55例,男28例,女27 例;年龄12~68岁,中位年龄25岁。轻度活动组(3~5 分)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12~70岁,中位年龄30岁。中度活动组(6~10分)42例,男20 例,女22例;年龄18~75岁,中位年龄28岁。重度活动组(11~12分)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15~71岁,中位年龄34岁。本研究得到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1周内未服用或者注射任何含有抗生素或者益生菌的药物进行治疗;②未患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肌无力及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③患者充分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方案。
1.1.2 免疫球蛋白检测试剂盒 人血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试剂盒、人血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试剂盒和人血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杰美基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1.2.1 粪便球杆比测定 粪便的收集:便后,使用洁净的容器取粪便表面未被污染部分,密封送检。粪便涂片:用无菌接种环挑取适量粪便于载玻片的边缘,用无菌推片以30°左右角度匀速推片,形成均匀薄层。火焰固定:载玻片菌层朝上,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来回过2、3次,以不烫手为宜。革兰氏染色:滴加1、2滴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 min,轻轻洗掉染色液,滤纸吸干水;加2滴碘酒染色1 min,水洗,滤纸吸干;95%乙醇溶液脱色30 s,水洗,吸干;石炭酸复红复染3 min,水洗,吸干。镜检计数:选取染色均匀处计1 000个细菌,革兰氏阳性菌为紫色,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计算粪便球杆比。并以每个视野下细菌数量501~5 000个菌群为正常,101~500个为I度菌群失调,11~100个为II度菌群失调,小于10个为III度菌群失调。
1.2.2 免疫球蛋白水平测定 采血:无菌采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血清制备:于37℃培养箱静置1 h后,转移至4℃冰箱过夜。次日,用Pico17低温离心机(塞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3 000 rpm离心5 min,无菌吸取上层血清,4℃冰箱储存。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具体测定过程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数据读取使用Thermo Labserv K3酶标仪(塞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
所有录入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免疫球蛋白值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Dunnett-t检验;疾病分级与菌群失调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症状缓解组相比,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的IgG(t =3.214,P =0.125;t =3.113,P =0.532;t =4.267,P =0.764)、IgA(t =3.065,P =0.114;t =3.552,P =0.472;t =3.022,P =0.464) 和 IgM(轻 度 活 动 组t =2.116,P =0.089)的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活动组(t =1.022,P =0.034)和重度活动组(t =1.142,P =0.042)的IgM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随着UC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正常和I 度菌群失调的比例逐渐下降(87.27%,80.00%,71.43%,9.09%),II度菌群失调和III度菌群失调的总和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Spearman检验相关系数 ρ=0.286,P =0.017<0.05,说明 UC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呈正相关。见表2。
表1 各组免疫球蛋白水平(±s,g/L)
表1 各组免疫球蛋白水平(±s,g/L)
注:†与症状缓解组比较,P<0.05。
组别 病例 IgG IgA IgM症状缓解组 55 12.54±1.35 2.08±0.42 1.12±0.31轻度活动组 50 12.38±1.42 2.24±0.25 0.94±0.55中度活动组 42 12.67±1.58 2.17±0.67 0.88±0.25†重度活动组 11 12.98±1.77 2.14±0.55 0.69±0.12†
表2 各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例(%)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减少,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增多[3]。本研究中与症状缓解组相比,轻度、中度和重度活动组血清IgA和IgG变化不明显,而中度和重度活动组IgM变化显著。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所以,检测肠道菌群失调的程度对于判断疾病的进展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结合粪便球杆比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也可以判断疾病的恢复情况。
人体肠道中存在大量的肠道菌群,这些细菌在生活过程中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是肠道抗原的主要来源,经肠道黏膜免疫后,产生的主要抗体为IgA。Frehn等[4]也证实UC患者粪便中大肠杆菌特异性抗体IgA下降。李健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研究中也发现,活动期UC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以及消化球菌都明显低于健康组和缓解组。徐晓玲等[5-6]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研究中也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内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菌群数量明显降低,而大肠杆菌、肠球菌等有害菌数量增多。在本研究中也发现,随着UC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肠道菌群失调更加严重,这与李健和徐晓玲等[5-6]的研究结果一致。而随着肠道菌群失调的加重,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IgA都有下降的趋势,这与Frehn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免疫力逐渐降低。本研究通过对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粪便球杆比相结合的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调和体液免疫的相关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切实的参考依据。
综上,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上,可将粪便球杆比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也可作为疾病预后的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