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独处计划

2018-11-28 04:33孟尧
画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策展盒子社交

“24小时独处计划”是一个探讨个体与公众、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公共项目。它由策展人林书传发起,即将发生在8个玻璃盒子中。这8个盒子位于南京建邺区的九骏马公园内,是2014年南京青奥会后废弃待做他用的遗留物,也是初定于明年开馆的坡美术馆的外延空间。

截至本期《画刊》发稿,“24小时独处计划”还处在筹备阶段。我们用4篇文章记录了这项计划从概念落实为方案的种种变化,呈现了策展团队在项目进展中的种种思考。

林书传从总体层面描述了自己在策展理念与现实局限之间,如何做出策展方案的妥协与转变。丁成则从自己负责的“陌生人计划”和“诗歌扭蛋机”项目出发,以一种更加切近的视角阐述了“24小时独处计划”中各个单元之间的价值关系。

“独处”和“24小时”,是这项计划的核心概念。策展人希望在透明的玻璃盒子里,以一桌、一椅、一床、一灯的基本设施,限定独处的环境,并期望在24小时的周期里,让参与者获得一种非日常的经验。项目以文字、图像、视频记录下这些独处的状态,留存一份“独处”的精神样本。

今天,“独处”已经变成一种稀缺能力。移动互联网让我们无时无刻不被一种系统性的碎片生活所裹挟。微博、微信、推特、脸书、ins、快手、抖音……社交媒体的迭代升级,强力助推了集体无意识的媒介狂欢。大多数情况下,“‘独处’无非是一种社交的附庸”(林书传语)。这是今天我们在世界中的真实处境。因而,“独处”是困难的,得借助外力,“把人从喧嚣、繁杂、交互中‘剥离’出来”(丁成语)。从另一个角度,由以太网和屏幕相互勾连的移动生活,也正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意义上取消“孤独”。这是一个“活人”在今天面临的尴尬。

在个人生活的层面,我认为24小时独处计划和100多年前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独居生活具有相似的价值主张和思想意义。它们都用一种抽离的方式强调个体改造的价值,以抵抗俗世生活的陈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独处”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一种于私密和透明之间展开的24小时思想实验,才更加血肉丰满和发人深省。

猜你喜欢
策展盒子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新时代博物馆策展人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以沈阳故宫博物院为例
《策展哲学》
社交距离
称盒子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寻找神秘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