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能被动开放金融
——基于中美贸易战的战略思考

2018-11-28 12:52黄少安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贸易战贸易金融

黄少安

(山东大学 经济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规律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具体到国际贸易中,历史规律就是:哪个国家强,就力促自由贸易,哪个国家弱,就反对自由贸易或极力坚持贸易保护;同一个国家,哪个阶段强,就力促自由贸易,哪个阶段弱,就反对自由贸易或极力坚持贸易保护;同一个国家,哪个方面强,就力促自由贸易,哪个方面弱,就反对自由贸易或极力坚持贸易保护。选择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的原则只有一个:国家利益。强者强调自由贸易,因为强者可以通吃。弱小国家或国家处于弱小阶段或在某些弱小方面,如果盲目开放或被迫开放,结果都是损失惨重、甚至失去了由弱变强的机会。

二、准确研判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目的和目标

(一)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根本目的就是遏制中国发展

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多少,中美统计口径不同,具体数据不同。根据美国官方统计,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从1983年开始,2002年超过1 000亿美元;根据中国官方统计,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从1993年开始,2005年超过了1 000亿美元。不管根据哪国统计,中美贸易总量增速和顺差增速加快,都是2001年以后的事情,并且主要是商品贸易,而中国正是在2001年才加入WTO。可以看出:中国加入WTO促进了中国商品出口和世界自由贸易。美中商品贸易千亿美元以上的逆差持续10多年了。那么,有两个问题必须深刻研判:为什么当时美国同意中国(以中国付出巨大代价为前提)加入WTO?为什么2018年美国公开违背WTO规则,发动大规模的、激烈的贸易战(以前也有贸易摩擦,但还不能说是贸易战)?

关于第一个问题,当时美国的判断是: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以以苛刻的条件让中国加入,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有竞争力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大为有利,甚至抱着殖民主义心态,企图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倾销地。但是,美国可能存在四个方面的低估:第一,低估了中国制度的总体适应性和弹性。总是带着意识形态的偏见看中国制度,看到的多数是“弊端”。第二,低估中国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性。认为中国会发生“变色”“革命”,并且也发动过实实在在的不光彩的小动作,想在中国“搞事情”,结果总是无法得逞。第三,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韧性和学习能力。第四,低估了中国资源的支撑力(中国过去许多中低档商品的出口都是以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为支撑)。因此,美国没有预计到,中国加入WTO后,商品出口贸易增长会如此迅速,而且制造业产品质量提高如此之快。

这里存在一个疑问,这不正好说明开放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吗?但不能忽视的问题有六个方面:第一,中国的商品市场是在长期保护之下逐步开放的。第二,加入WTO是中国请求在先,从某种意义上是中国要求美国等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向中国开放市场,如今是美国等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反过来要求中国消减关税、开放市场。第三,艰难的谈判过程实际上是中国力求最大限度保护本国弱势产业的过程。第四,中国加入WTO是经过认真研判和权衡以后的主动行为,不是被动开放。第五,中国在加入WTO初期确实在一般商品出口贸易领域存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环境成本计入不全,出口加工企业以合资、外资、私人企业为主,与国有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效率优势。第六,问题的关键在于,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商品市场的开放有着太大的差异,尤其在现代资本市场条件下,强者通吃的速度惊人地提高。

关于第二个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大量向美国出口价廉物美的商品,美中贸易虽然存在逆差,但与中国的贸易极大提高了美国人民的福利。指责中国出口影响了美国就业的说法很难成立,由统计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美中贸易高速发展、美国逆差多的年份,是美国经济增长率高和就业率高的年份。经济学理论也可以进行解释:中国对美国出口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长,至少刺激了消费从而促进增长。如果说美国经济真有问题,肯定不能归因于美中贸易逆差。可以说,逆差的发生其实是美国占了中国的便宜(当然中国也获益,虽然代价不小)。但为什么美国以前“占便宜不喊肚子痛”或“喊得不厉害”,特朗普总统上台后,就罔顾事实、“大喊肚子痛”而发动贸易战呢?是不是因为特朗普总统原本是一个商人更看重商业利益?是不是因为特朗普总统的性格问题?或是因为美国反全球化和反自由贸易?如果如此判断,中国可能会犯战略性错误。

首先,要对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今非昔比,但仍然是一个中等收入、人口最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商品贸易大国,还不是商品贸易强国。

其次,对美国的“中国战略和策略”需要有清醒的认识。美国的基本国策是利用和遏制中国。现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威胁到美国的霸主地位,美国必然采取措施遏制中国。不同政党执政、不同总统上台,基本国策不会变,只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战略、策略和具体任务。不同的总统可能有不同的说话和行事风格,但这种风格差异不会影响其基本国策。

最后,要清醒认识美国的所谓“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美国在进行贸易保护时是根据美国实际情况及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相对情况选择性地实施保护。美国对商品贸易进行保护,同时极力主张金融等服务贸易自由,逼迫别国开放金融,是因为美国的金融等服务贸易在世界占据优势地位。美国的一些做法看起来是与全球化相背,但美国否定金融全球化、军事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吗?没有。因此,美国的贸易保护和逆全球化完全是基于美国利益的、选择性的。

(二)让中国在金融领域与美国同台竞争才是美国的战略目标

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目标是什么?必须分清楚其战术目标、战役目标和战略目标。

战术目标就是希望中国削减1 000亿美元、甚至更多的美中贸易逆差。其实这只是一个小目标,甚至只是一个“诱饵”。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战役目标就是打击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要求中国放弃“中国制造2025”,这种要求无理而狠辣。不过还有更狠的战略目标,就是诱惑和逼迫中国按照其要求全面开放金融,即中国金融全面开放和自由化。

中国能够应对美国所提出的削减中美贸易顺差的威胁,这是因为中国是多边自由贸易,可以开拓美国之外的世界市场,而且中国国内市场巨大,出口的小幅下降不会对经济有太大影响,考虑到资源状况和环境状况,中国还应该对某些商品的出口进行限制。中美贸易战可能在短期内对中国先进制造业有一些影响,但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是美国想遏制就能遏制的。现在的中国,人力资本积累、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已经到厚积薄发的时期,美国根本不可能遏制,只会迫使中国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只有打开中国金融的大门,才可能实现对中国经济的致命打击。美国的战术目标完全可能是一个诱饵,不按其要求开放金融,就让中国损失千亿美元的出口,按其要求开放金融,中国的损失可能就不只千亿或万亿美元的出口,而是中国经济失去了再上台阶的机会。美国现在的思路很清晰,就是通过搞乱、搞垮中国金融,从而搞垮中国经济,进而遏制中国。中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三、美国会如何逼迫中国开放金融?

美国对中国的总体要求是金融全面开放,尤其是资本项目全面开放,金融自由化。

第一,汇率自由化和市场化,目的是让人民币与美元直接对战,让人民币失去定价的自主权。

第二,利率完全市场化,同时逼迫银行业和保险业进一步开放,使得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在技术水平、人员素质较低却冗员、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与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竞争,目的是控制或击垮中国的金融机构。

第三,通过逼迫资本市场开放,美国既能在中国资本市场圈钱,又能制造混乱,扰乱证券市场和其他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从业人员的整体能力和职业道德、监管水平决定了其难以在与美国公司的竞争中取胜)。美国还会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收购和兼并等方式,控制中国产业,如制造业、农业、马云式商业企业和土地等重要资源。

第四,最可怕的是美国试图间接控制中国的货币发行,通过一系列手段掌握主动,使得中国货币发行不得不被其牵着鼻子走。

第五,阻止人民币国际化,或引诱人民币非理性地、急速地国际化而落入“国际化陷阱”。

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总体思路或策略从战术目标到战役目标,再到战略目标层次清晰。从商品贸易战开始,让中国觉得贸易战会使得中国出口受损,影响国内一些企业及就业,甚至打击中国的制造业,让中国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希望能够缓和。美国必然借此提出金融开放作为筹码,试探中国的反应。如果中国怕吃小亏而中大招,按美国的要求开放金融,那么中国将落入特朗普政府设计的陷阱,可谓“特朗普陷阱”。

四、中国金融能答应美国的开放要求吗?

必须对中国金融的现状有一个客观认识和评估。中国金融强大了吗?能自由开放了吗?能打金融战或货币战了吗?能够与美国同台竞争了吗?

第一,“物”的方面。银行体系庞大、资产总量大,金融业产值大,但资产质量、技术含量不够高。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巨大:巨额企业债务和政府债务、银行不良资产巨大、不良影子银行和影子银行业务多、杠杆水平居高难下;监管制度有待完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低,硬件一流,软件一般;人民币国际化刚起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与美元不在一个层级。

第二,“人”的方面。中国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与金融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在现代金融技术、金融产品知识运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差距较大,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相比,也并不一定占优势,特别是对世界经济史、金融史和当代金融体系运行规律的研判水平不高。

五、结论:不能被动开放金融

中国必须认识国际贸易的历史规律,准确研判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目的和目标,冷静认识中国金融现状。决不能拿金融开放,尤其是资本项目开放作为交易以平息贸易战。中国金融需要开放,但主动权应在中国,以国家根本利益为原则。商品贸易战,中国现在打得起;金融战,如果按美国的要求被动开放,同台竞争,等于“自毁长城”。金融领域必须要先改善体制、在内部形成竞争和提高竞争力,不仅不能盲目开放,而且必须有适当时期、适当力度、适当方式的保护,这关系到中国的国家财富和经济命脉。

猜你喜欢
贸易战贸易金融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生命力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国从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购买商品来弥补对美贸易战亏损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贸易战重压市场 等待企稳再低吸
如何争取中美贸易无战事(经济茶座)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