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群石实验小学 肖丽萍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在人一生中是启蒙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此时读一些合适的课外书,有效指导其进行课外阅读,将对孩子终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此,我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情况,谈谈我是如何让低年级学生走进童话,与童话“交友”的。
王尚文教授曾说过:“听,是语文学习的精髓。”“听童话”是低年级教师指导孩子“会听”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听童话是“童话引路”教学的起步。实际的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抓信息,听故事的大概内容。在听故事时,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培养学生抓住故事的重要信息的能力,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
2.抓线索,听故事的发展。听故事时,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3.抓中心,评人物。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品读中,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4.抓画面,促想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听故事中在头脑中展现画面,拉近与童话意境的距离,走入童话人物的情感世界,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复述故事”是让孩子把听到的故事,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故事的梗概利用自己的语言再讲一遍。复述作为“说”这项能力的重要训练手段,如何开展“复述故事”的环节呢?
1.利用插图,激情引趣
比如《丑小鸭》,本文图文并茂,分别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编绘了三幅图画,从刚开始长得又大又丑遭人讨厌,就连哥哥、姐姐也嫌弃它,后来,丑小鸭很沮丧地离开了他们,在外面,它的流浪生活并不好过,同样处处受到欺负,它又冷又饿。忽然有一天,丑小鸭在清澈的水面上看到自己的倒影,它再也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了,而是—只美丽的白天鹅。低年级的童话故事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说,最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事中的插图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富有童真童趣,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教学《小猫钓鱼》一文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然后说说小猫起先为什么钓不着鱼,后来为什么钓着鱼了?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作为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进行观察,看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人物的语言、心理,最大地发挥了课文插图最大的作用。所以学生会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图文结合,唤起他们的情感,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2.抓住关键词,利用填空形式复述
“复述童话故事”是锻炼儿童记忆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可以抓住关键词,利用填空形式引导学生复述。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填空不是照搬原文,而是只为学生提供一根复述的“拐杖”。通过老师设置的情节畅所欲言,学生有了表达的框架与表述的顺序。这个环节由扶到放,降低难度,提高了孩子们的口语能力。如复述《勇敢的小刺猬》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
在小伙伴当中,小猴最瞧不起小刺猬了。因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 。
有一天,小伙伴们正在做游戏,突然_____________ 爬到了它们跟前,小动物们_________________ ,可是小刺猬___________ 。最后蛇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抓住关键词,利用填空形式引导学生复述 ,从而在复述中充分训练了每位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童话故事曲折有趣,语言浅近、生动、口语化,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孩子易于接受。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模仿各种人物的语气进行角色朗读,运用了富有变化的朗读形式,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燃起学生读书的热情。例如,教学《勇敢的小刺猬》时,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当大家要一起玩的时候,小刺猬也想参加,小猴是怎么说的
“呸,你呆头呆脑的能干什么?去去去,别凑热闹!”(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小猴的话中体会人物的语气,那么为了更好地把小猴生气的语气表现出来,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较快的语速、较高的语调表达出小猴的态度)
2.当小猴不欢迎小刺猬的时候,小鹿和小松鼠怎样说
“小刺猬并不笨,每天夜里他都能捉几只老鼠。求求你了小猴,还是让小刺猬参加吧!”(从句子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小猴的语气是伤心的,那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较慢的语速、较低的语调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课本剧的表演,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培养阅读兴趣,张扬个性的效果。表演过程中,老师可充分用声音、图片、动画、情境等形式,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通过肢体扮演,用“玩”的方式来对待童话,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的特征,真正满足了儿童游戏的自然天性。
我们在这里所提倡的表演只是手段,“醉翁之意”在于让学生参与体验,把自己的理解展示出来,在演的过程中还可以抓住故事的重要信息,用神态、动作来表现,再加上各种角色形象的扮演,引导学生在“演”中“悟”,在“悟”中“演”。如在《小猫钓鱼》的故事中,老师利用小猫、鱼竿、老猫等头饰进行分角色表演,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活动中,大部分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充分模仿各种人物的语气,把老猫的语重心长、小猫的调皮任性,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很好地复述出来。在愉悦的表演中,学生积累了语言,提高了表达能力,以演促悟——在表演中张扬个性,既顺应了语文学科性质的要求, 也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兴趣特点。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正确引导,设计不同的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语言文字为基础”带领孩子们真正地走进童话,感受童话中的真善美!相信只要我们携手,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品悟童话之美,必将开启学生的阅读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