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斌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洋中分校,福建尤溪 365106 )
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独立自主地、自觉能动地、积极创造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1]。一句话,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学校教育而言,它强调师生的双元互动关系,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本文就初中主体性生物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简要阐述。
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主体意识,就不能自觉地学习,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自觉纳入教师有计划的学习中,并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只有清晰地知道自己所从事事务的目标和意义,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努力学习。为此,我一般尽量先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安排,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种子的萌发》的教学中,我会逐层出示教学目标: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种子是如何萌发的。依据目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从而发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具有完整的和有生命力的胚,有足够的营养储备,并且不处于休眠期;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和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力强。在教学中,只有师生的关系平等、民主、合作、融洽,才能营造出学生主动发言、师生共同讨论、愉快合作、共同进步的和谐互动的教育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遗传和变异》的复习课教学中,我会采用:①全班参与竞赛;每人一块小黑板,比赛书写“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儿子,这对夫妇的遗传图解”;②遗传知识抢答:由学生当主持人,分组抢答如“人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等;③分组讨论:如“基因突变引起人类遗传病的原因分析”;④课堂小型辩论:如“为什么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通过以上四种方法相结合,可以营造热烈、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程度不同,每节课的内容与要求难度不一,形式各样,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备好内容,备好学生,设计不同梯度的教学任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不同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①请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上台观察演示实验,说出快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口时看到了什么现象(表层性参与);②学生分组设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较深层次参与);③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方法,探讨如何设计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深层次参与)。通过以上教学策略,既发挥了优等生的长处,也鼓励了后进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及经历,收到良好的效果。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应由教学的主体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为此,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教师应主动学习,掌握先进教育理念,注重开展自主决定、自由探索、积极参与、充分交往的教学活动。同时,更新知识结构,除了具有一个学科(或专业)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同时还应具备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懂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及教学艺术,这样才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取得教学上的主动权,真正做一个知识的传导者。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观察学生的个体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智力水平,多样化地组织教学,如可采用讨论法、实验课、小组合作学习、课外活动、个别辅导、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学会比较、分析、钻研,培养多思、勤问、设疑、善辩的自学能力和解惑能力。例如,在开展“环境保护”的教学活动中,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国内最近发生的较大污染事件,以及国内外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课中引导学生树立政治、经济、生态相互影响的新观念,关注与人类共生共存的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课后布置学生调查分析洋中小电站对洋中河流的生态学调查。
改革从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忽左忽右的情况。为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处理以下三种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而又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不要“满堂灌”,也不要为了“哗众取宠”而唱“独角戏”,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会倾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表扬学生的创新思维,纠正错误。
根据学生发展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本为本”的物本教育,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力求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新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创造、学有发展[2]。
总之,初中生物课堂主体性教育是根据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特点以及教学进展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教育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从而达到课标“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
[参考文献]
[1] 360百科解释.主体性教育[EB/OL].https://baike.so.com/doc/2274163-2405902.html.
[2] 试论主体性教学的基本规定和特征[EB/OL].http://www.3edu.net/lw/lltt/lw_3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