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让习作有声有色

2018-11-28 13:32:25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万安中心小学赖丹红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猪绘本习作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万安中心小学 赖丹红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文难,难于跃纸上。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学生因缺乏生活发现,提到作文就皱眉头,觉得无话语可言,无内容可写,无情感可抒;对习作缺少信心,习作语言僵硬,缺少灵动。

绘本以图画和文字两种形式共同讲述故事,遵循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塑造丰满的形象,安排生动的情节,将儿童生活、心理和趣味投射到绘本中,充满着浓厚的童真、童趣和童心,具有鲜明的儿童性。绘本的图与文之间相互衬托,足以提升儿童的观察力,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升华儿童的精神世界。课标指出习作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巧妙合理地利用优秀的绘本,抓住不同绘本的特点为学生的习作服务,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唤醒学生的习作意识,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习作有声有色。

一、丰富情境,激发兴趣

习作是一项需要激情、需要灵感的思维活动,这项思维的活动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熏染下发生的。绘本鲜艳的图画夸张可爱,富有童趣;灵动的文字简洁幽默;精彩的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学生对绘本有着发自内心、本能的喜欢。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故事创造出一个生动、有趣、和谐的情境,使学生融入故事,走近人物,获得真切体验,让学生愿意表达,乐于表达。

《一颗超级顽固的牙齿》讲了塔比莎的一颗牙齿松动了,为了让牙掉下来,塔比莎用尽了各种办法,可牙齿就是顽固得不掉下来。在塔比莎非常沮丧时,突然打了一个大大的啊嚏,这个牙齿“嘣”一下跳了出来。塔比莎太高兴了,给牙齿小精灵写了一封信,让小精灵收好她的牙齿。换牙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事,作者幽默的漫画风格融合了学生的内心情趣,文字与画面配合巧妙,俏皮可爱地描绘了大家都熟悉的经验。教师借助绘本图片和文字,与学生一起观察图画,一起猜测情节的发展,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被绘本奇思妙想的情节和夸张有趣的画面所吸引。当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时,就可以趁热打铁地引导学生:“孩子们,你们在换牙时,有没有遇到这样一颗超级顽固的牙齿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请你用几句话写一写,肯定很有趣。”因为有了情境的渲染,学生写作的兴趣油然而生,原本“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表”变成“有话想说”“有情要表”,而且写出来的作文出乎我们的意料——不再是干巴巴的、生硬的,而是有血有肉,字里行间流露出儿童所特有的那一份纯与真。

二、链接生活,积聚情绪

作文教学强调“我手写我心”,要尊重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我们看到学生平时缺乏生活发现,缺乏累积生活元素,作文就谈不上情动而辞发了,习作缺少童趣、童真。

绘本以独特的魅力贴近学生的生活方式,触碰着他们的心灵。在绘本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常常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相似的生活,如亲情系列的绘本《我爸爸》《我妈妈》《爷爷一定有办法》《爱心树》《生气汤》等等。教师在绘本作文教学中,将绘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链接,引领学生进入绘本故事世界,准确捕捉学生情感与文学故事情感共鸣处,选准恰当的时机,调动学生高度而饱满的情绪,让他们找到情感的出入口,便会思如泉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感悟,能真实地抒发内心感情,从而自觉地进入写作的状态中。

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绘本《我爸爸》时,选择其中最富形象、最动人的图画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让学生看到爸爸超级厉害:“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和鱼一样快”“像大猩猩一样强壮”“像房子一样高大”“像泰迪熊一样柔软”。窦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在面对亲情这样的主题时拥有了创作的热情,他们心中的爸爸形象也逐渐清晰明朗起来。同时,绘本中采用的比喻句式也足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方法,他们精彩地创作了“爸爸像牛一样高大健壮;爸爸像蜜蜂一样忙碌地工作;爸爸的心像太阳一样火热……”图文交融的绘本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寻找到爸爸生活的“影子”,学会珍惜、表达、分享自己由此联想到的亲情故事,这是一种生动的、丰富的而又立体的感受。

三、提升观察,开拓想象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想象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作文教学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让学生迸射出思想的火花,写出精彩的作品。绘本语言简练,没有烦琐的叙述,给学生预留了许多空白之处,为学生的想象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图画,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图画以外的世界。学生能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不由自主地对故事情节展开即时的丰富的联想,积极地设计故事的环境、情节等。有时,绘本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学生产生奇妙的联想,对故事进行扩充、延伸。如阅读《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时,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在接下来的路上,胡萝卜先生还将遇到谁?他的胡子还可以帮助谁?怎么帮的呢?”学生在画面和故事的激活下,开启想象的无限可能: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被渔夫当成了钓线,又成了小女孩的发绳,还变成了小弟弟的跳绳……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此外,面对不同的绘本,我们可以寻找不同的节点启发学生想象,如:看到标题,可以猜想正文,再把正文与所想象的内容进行比较;读了开头,猜想文章的结尾;读了上段,想象故事的关键点或高潮处……引导学生猜想各种可能性,让学生快乐地徜徉在想象王国里。

四、打开思维,学会构思

构思是作文的关键,它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充满创造性的过程。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文题要求,在反复对比推敲中学会构思,尽情挥洒自己的风采。

何捷老师执教《我的家是动物园》时,以绘本为媒介,给学生提供了各种观察性、思考性与感受性的认知学习经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构思。何老师在介绍 “小猴子”祥泰时,他借助画面重现原文,具体地介绍祥泰的特点:“首先,‘嗨,大家好,我是祥泰’是作者在如实地介绍自己;其次,‘其实……我是小猴子’是借助比喻介绍‘我’;最后,‘我最爱吃香蕉,爬树也很拿手,还很会模仿’是几个理由的集中说明……” 何老师以此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展开特向联想、发展人称转化能力。之后,何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练习表达,要求学生在交流时要说足三个理由,让大家喜欢“我”。有个学生把自己联想成小猪,一口气说了两个理由,可惜第三个理由一下子想不到,急得抓耳挠腮,何老师顺势而评:“什么都不想,萌萌哒,就是小猪!”学生眼前一亮,思路马上清晰起来,她终于能轻松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诉诸笔端了。

五、助力表达,落笔生辉

课标提出习作教学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虽有话可说了,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又无法真正同步,习作呈现出内容空洞、表达干瘪、语言贫乏。面对此症结,教师可利用语言魔术——绘本语言,它生动凝练,通俗浅近,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模仿和借鉴。教师可以灵活地引导学生从绘本中获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让他们发现如何巧妙地把身边静态的物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变成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还能把普通的事变成奇妙的情境,奏出一段段动人的旋律,让习作熠熠生辉。如《小猪变形记》向我们讲述了一只无聊的小猪想体验其他动物的生活,它用各种办法模仿长颈鹿、斑马、袋鼠等动物,可惜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受另一头猪的启发,才找到了真正属于猪的乐趣。这个故事以相似的语言结构多次描述了小猪对其他动物的模仿装扮,这种反复的情节设置适合学生的思维。在故事结局出现前,我止住学生阅读绘本故事的脚步,让学生大胆想象:“可爱的小猪还会遇到谁?又想变成谁呢?他会如何精心装扮自己呢?他的愿望实现了吗?”学生在之前阅读的过程中储备了语言文字,感受了故事结构、语言结构,在写作时便有了各种奇思妙想:“小猪找了一根又长又粗的绳子,接在自己的尾巴上,又找了两个海螺绑在了头上,把自己装扮成了一头力大无比的牛……”“小猪看到熊猫很可爱,它用油漆往自己脸上画了两个又大又圆的黑眼圈,又往身上涂了白色和黑色的油漆,悠闲地走进竹林中……”学生轻松地借助原文的段落结构,创造出生动的情节、精彩的细节,展现出习作的“无限风光”。

绘本并不只是“图画书”三个字这样简单,它是一个异常丰富的习作矿藏,它包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元素,教师要适当地挖掘其潜藏着的“写”的因子,链接生活体验,唤醒学生写作意识,帮助学生获取写作素材,掌握习作技巧,让学生的习作有声有色。

猜你喜欢
小猪绘本习作
绘本
绘本
绘本
可爱的小猪
小小艺术家(2018年3期)2018-06-11 15:31:46
小猪家着火了
习作展示
三只小猪
大灰狼(2014年2期)2014-04-09 03:59:09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