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 林 玲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应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快乐、简单地学习知识,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完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缺少目的性和规划性,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对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模式实现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使教师的教学更有成效。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游戏的兴趣远超过学习,教师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创新。导学案教学具有引导、启迪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通过导学案,可以对教师即将讲解的课程有大致把握,从而使教师讲解内容更加顺利。根据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将导学案装订成册,避免学生因粗心而造成的导学案丢失。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知识结构串联起来,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采用猜谜语、讲故事的方法作为课程内容的先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程导入中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例如,我在讲解《象鼻桥》这节内容时,在导学案的开始向学生引出问题:“大象的鼻子弯弯的,像什么呢?”学生在导学案的问题指引下积极展开思考,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大象的鼻子弯起像不像倒过来的桥呢?”学生在听到我的讲解之后恍然大悟,都觉得象鼻像弯弯的桥,由此可以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快速投入学习状态,对我讲解的课程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教师合理设计导学案,采用设问的教学手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导学案的问题,可以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高涨,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加理想。
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受自身学习能力的限制,缺少对知识系统化的学习,达不到高效便捷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需考虑学生这一学习特点,可以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对即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大体脉络,从而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紧跟教师思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缺少让学生预习这一环节,学生在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学习效率非常低,教师只一味追求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课前预习环节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在新的一节课程内容即将开始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让学生在课下根据导学案认真阅读所学内容,掌握要求掌握的问题,不能对教材浅尝辄止,在不了解课文讲解内容的情况下完成预习作业。例如,我在讲解《乌鸦喝水》这篇文章前,在导学案上提出了有关课文内容的题目,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后进行解答:“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学生在导学案的提示下,就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使自己的课前预习更有针对性和具体性,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效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即将讲解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可以使得课堂上的学习更加轻松,避免出现掉队现象。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素质综合发展的学生,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全面发展完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很少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和想法的机会,学生只是被动参与课堂,不能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必要的知识互动、心得交流,导致语文课堂学习氛围沉闷,难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对学生进行课文引导是一部分,同时还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发挥“学”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享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使学生有更加广阔的空间进行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的训练培养。例如,我在讲解《喝水不忘挖井人》这节内容时,让学生对导学案上的问题展开小组交流讨论:课文题目的用意是什么?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同时借鉴其他同学的优秀想法,课堂氛围活跃融洽,学生在此种模式下学习效果也更为加强。教师利用导学案的“导”“学”联动作用,给学生更为清晰明确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可以在导学案的帮助下更快速地投入课堂,实现自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完善,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教师合理利用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导学案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对教师讲解内容理解得更加充分。学生借助导学案发挥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语文素质的完善发展,达到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导学案教学具有条理清晰、引导启迪的作用,相信学生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可以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