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红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江苏南通 226361)
地理在初中教学体系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可谓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将生活的内容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从而让初中生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讲授,初中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枯燥乏味的地理原理和知识使得初中生对于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荡然无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终生的地理素养。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模式使得初中生不再机械、被动地学习地理理论,而是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规律和理论[1]。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相关资源,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地理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不少学生缺少生活的技能,缺乏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内容,精选能够启发学生生存意识的内容,帮助学习者提升生存的技能,让学生走到社会中去,引导学生对社会中的地理知识和问题进行探索思考。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利用所在地域的地理资源,创设通俗易懂的生活化情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应付会考,学生只会乏味地背诵书本上的知识点,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现在所有学科的教学目的都是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初中地理是和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的学科,学生在课堂上积累的地理知识绝大部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材中枯燥无味的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情绪,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把单调的地理知识转化为丰富、具体可感的生活情境,使得地理课堂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在地理课堂上,生活化的地理知识会让学生倍感自然和亲切,从而让学生更易于接受知识和规律。教师要重视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来营造生活化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点。例如,在教学七年级《多变的天气》时,初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和气温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因此,笔者在授课前要求学生关注近两天的天气,让学生谈谈今天是什么天气,吹的是什么风,风力是几级。因为与他们的生活相关,大家都有话可说,踊跃回答。接着,笔者在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资料,把握天气的特征、影响之后,再让学生观看一段天气预报资料,让他们认识天气符号,并且鼓励他们扮演主持人来播报天气。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留心生活、积累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在讲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学重难点,还要敢于突破课本,从生活中挖掘地理教学资源。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容易忽视地理知识对生活的巨大帮助,这就需要教师把生活和地理联系起来,选取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地理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探讨,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还应改变教学模式,尽量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生活中探索、发现地理知识。例如,在教学《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这节内容的核心是气温,让学生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由于气温曲线相关的数据和资料较为枯燥,笔者在着手设计时认为课程难度较大,只有在教学中融入生活的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笔者尽力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教学,在导入时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例子谈一谈气温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举例说明,让他们意识到气温对人类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进行“温差”教学时,笔者让学生思考“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生活现象。为了更好地讲解知识点,笔者还让学生思考,去海边游泳,在中午海水和沙滩哪一个气温高?很多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谈体会。
笔者在这节课中渗透了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会有地理知识,让地理学习的重难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课堂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而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学生有一定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和地理相关的生活化的活动,用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开拓学生的地理视野,把地理和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实践能力会越来越强。例如,在教学《地图》时,笔者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找出所熟悉的城市的平面图,让学生通过熟知的事物,引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好奇心。还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知识说说如何节能环保、野外生活等。在教学《中国的资源》这章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去调查他们生存的环境中资源存在的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走向社会,深入调查,讨论人口老龄化、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周边生活,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和地理相关的生活化课题,让学生形成留心观察生活,收集地理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例如,笔者让学生围绕“我身边的地理”这个主题展开调查,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关注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通过多媒体、电视等来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制作相关课件,培养了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在学生进行活动时,还需要进行积极的指导,适时鼓励表现积极的学生,引发他们参与课题活动的热情,培养的他们自主创新能力。在课题成果展示环节,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他们所探究的成果。在学生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他们成了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培养了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模式能够将地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挖掘生活化元素,采用情景教学,积极开展生活化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取生活所需的知识,从而提升地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