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月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江苏苏州 215200)
“思维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离不开思维,数学思维能力的强弱影响着解题质效。一些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会发生错误,究其原因是其解题思维出现障碍。针对学生解题错误,有些教师是简单责罚;有些教师则是冷静思考,帮助学生寻找错误症结,引导其分析出错缘由,并想办法帮学生突破解题思维障碍,培养他们的解题技能与习惯,避免和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天真幼稚的小学生在解题时出现差错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学生差错,教师要有包容的心态,理解和宽容学生,并帮助学生直面差错,引导学生纠偏纠错,助其飞跃思维障碍,提升解题质量,为今后的解题积累经验。我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解题中的错误,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梳理和剖析,探究出解题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并探寻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万事有果皆有因,小学生解题出错事出有因,错题中必定隐藏着特定的原因。我透过学生的错题,解读出学生解题思维障碍的成因。
态度决定高度,习惯决定成败,学生解题出错的原因多种多样。透过学生错题中的细节不难发现,学生解题错误基本上都是粗心惹的祸,在读题与解题时不认真,或书写潦草,抄错数字、符号;或手是心非,将加法算成减法,将除法算作乘法。这类错误属于教师常说的“低级错误”。譬如,有学生在计算“768-32”时,匆匆忙忙写出得数“800”。很显然,该生属于粗心马虎类型的学生,眼睛看到的是减法,大脑中却算成了加法。
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因此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数学概念、算理等掌握不到位,解题策略掌握不够,解题思维能力较差,导致解题错误。由于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在解题时对题意不明,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在解题方法上选择失误,以至于他们不知道错在何处、为何出错、怎样纠错。
解题思维是解题的必备条件。当前许多学生主动思维意识不强,自我纠错意识淡薄,喜欢盲目追随他人的思维,依赖性严重。如有些学生在做作业时不能自己检查,不愿主动质疑问难,过分依赖同学与家长;有的学生做完题之后就跟同伴对得数等。这都表现出学生思维惰性依赖他人,束缚了学生解题思维的发展。
人都是从不完美逐渐走向完美。为了避免学生解题错误,我们要针对学生解题中产生错误的原因,助力他们点亮思维,冲破解题思维障碍,提高解题正确率。我探索出如下策略,帮助学生突破解题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解题素养,使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题是解题的前提,读题能力影响解题效果,针对学生粗心大意、读题不细的现象,我培养学生读题与审题能力,授予科学的读题方法,减少解题思维障碍,提高解题正确性。
有的学生读题简单粗糙,只读一遍,题目没看清楚,题意没搞明白,就拿起笔来写,以至于发生解题错误。我探索出“读题三部曲”,授予学生科学读题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和细心审题的意识。“读题三部曲”即“粗读全题—细读复述—三读剖析”,要求学生在答题前先将题目读三遍:第一遍是粗读,学生用手指指着题目一字一句地完整地读出来,看清数字符号等信息,全面了解题目大意;第二遍是细读,边读边圈画出题目中的重要信息,如关键词句、易错点等,同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题意,对易错点进行自我提醒;第三遍读题后仔细斟酌题意,剖析算理或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经过系统的读题训练,学生的解题态度得到端正,解题思维变得缜密,审题能力得到增强,养成了良好的解题习惯。
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奠定坚实的解题基础,学生的解题错误才会减少。许多学生解题思维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数学知识基础不牢固,他们的数学概念、性质规律、解题策略等储备量不足,以至于一知半解,理解不到位。因此,我们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这样学生的解题思维不会受阻,解题错误才会减少。
学生在解题方面除了要拥有概念、公式等基本知识外,在计算时要掌握验算方法、估算方法、简算方法等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掌握画图、列表、假设等策略。在学生丰富知识素质的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一题多解,学会策略优化。这样,学生在解题时思维才会更加流畅,解题才能得心应手。
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时,我给学生出示如下题目:甲乙两辆汽车从A城开往B城,甲车每小时行驶10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甲车离开A城1小时后乙车出发,甲乙同时到达B城。求AB两城的路程。由于刚刚学习了方程,全体学生受思维局限,在解答此题时采用了方程:设乙车从A城到达B城用了x小时,120x=100(x+1),x=5,120×5=600(千米)。在评讲完该种方法后,我提示学生用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去解答。许多学生很快解答出来:100÷(120-100)×120=600(千米)。学生多掌握了一些解题策略后,他们的知识储备会更加丰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元思考,会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将把你关在门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题犯错不是坏事,只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错误将会成为学习的宝藏,为他们的解题推波助澜,让他们的学习更加精彩。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针对学生依赖严重、思维惰性的状况,我们要从内部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在解题中的主体性,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学会主动发现错误,养成良好的自我纠错习惯[2]。检查是减少错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检查可以让学生发现错误,提高解题思维,积累解题经验。
为了激发学生自我检查纠错的意识,我在每次发现学生错误后不直接告诉学生错在何处,而是通过竞争或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引导学生反思,分析错因,自纠错题。例如,一学生笔算“12.56-5.6=12”,我观察发现他在书写竖式时没有把小数点对齐,而是将小数的末尾对齐。我故意装作没看见说:“老师发现你的竖式中有一个错误,请你与同桌一起寻找错误点,比比谁最先找出来。”比赛激励了他们的积极性,该学生最终自己找到了错误点,改正了错误。“还是你厉害,看来只要细心还是可以避免错误的。”我边表扬他边鼓励说,“以后做完之后养成自我纠错的习惯,学会在答题后自己检查,这样计算的正确率会不断提高。”培养学生自主检查、自我纠错,有助于学生解题思维的严谨,学生主动检查印象会更深刻,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不是什么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让我们谨记爱因斯坦的哲言,容纳学生的错误,善用学生的差错,点亮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