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玉爽
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是中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比如,最新版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就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杨绛的《老王》、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汪曾祺的《昆明的雨》、琦君的《春酒》等优秀的散文作品选入其中,并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作为教材中重要的名著导读篇目。
笔者认为,要教好一篇散文,必须先了解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所固有的艺术特征,基于散文的艺术特征发现散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这样才能对散文教学有较好地把握。
散文这一概念古已有之,在中国古代,散文与骈文对举,韵文之外都是散文。中国现代散文一般认为萌芽于1918年《新青年》发表的“随感录”[1]。1917年,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学散文”的概念。他在此文中说:“所谓散文,亦文学的散文,而非文字的散文。”[2]
在我国现代,散文创作和散文理论出现了同步发展的情况,现代散文理论也经过了萌芽、成长、繁荣、论争的不同时期。葛琴1942年发表的《略谈散文》可以说是在论争影响下产生的对散文概念有较为准确理解的一篇文章。葛琴认为:“散文往往是作者对于实际生活中间所接触的真实事物、事件、人物以及对四周的环境或自然景色所抒发的感情与思想的记录,是一种比较素静和小巧的文学形式。”[3]
对散文内涵的理解,长期以来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抒情性强的才是正宗的散文;另一种意见较宽泛,认为特写、随笔、游记、书信、感想、回忆,甚至一些带上文学色彩的议论文字和报告文字,均可归入“散文”之中。[4]本文中的散文指宽泛意义上的散文。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散文是更加“私人化”“自由化”的文学样式,往往打上了作家本人的烙印,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它不像小说,讲究人物、情节、环境,也不像戏剧强调语言、矛盾冲突,更不像诗歌注重合辙押韵。散文的内容可以是多样的,它可以写景,可以记事,可以抒情,可以阐述哲理。散文的形式也是自由、不拘一格的,作者可以采用各色的文章结构来组织一篇作品。我们在谈论诗歌、小说时,有时可根据作品在某些方面的共同特征给作品“定名”,比如朦胧诗,新写实小说,宋词中的豪放派、婉约派。但我们谈论散文时,更多想到的是某个人的散文特色。比如,周作人散文的平淡冲和,汪曾祺散文的恬淡从容,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杨绛散文中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表现出的深刻。
有学者根据散文的特点,分析、总结出了现代散文的五个艺术特征,认为“散文的第一个特征是:写真。散文所描写的种种形象和所记述的种种事情,不能虚构,应从作者的实际生活经历中撷取;散文的第二个特征是:在表现作家的人格和个性上比小说和戏剧文学来得直接、显明;散文的第三个特征是:散文通过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表现出了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的精神风貌;散文的第四个特征是:体式不拘一格,姿态万千,笔法随便自然,千变万化;散文的第五个特征是:语言既优美、凝练、具有作家鲜明的个性色彩、饱满的感情色彩和一定的节奏感等,同时又接近说话和具体实在。”[5]这五个特征为我们认识散文提供了较大的参考。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大体上可以归纳、总结出散文所共有的三个艺术特征:一、散文充满了个性,体现了作者文化人格的主体性;二、散文是作者对于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的真实的客观对象所抒发的感情与思想的记录;三、散文体式自由多样、题材广泛,内容及表达的情感真实;
在这里有两点需要进行补充说明:其一,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真实是带有虚构色彩的文学性的真实,文学的真实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其二,“形散神不散”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散文作品。此理论源于萧云儒1961发表的《形散神不散》一文。“神不散”主要指:中心明确,紧凑集中,不赘述。“形散”指:散文的运笔如风、不拘成法,尤贵清淡自然、平易近人言。[6]这一理论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确实描述出了某些散文作品的特点,比如杨朔的《荔枝蜜》。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散文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既可以“散”,也可以“不散”;其次,散文中“神”也就是散文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情感”既可以在文章中明确指出,也可以意在不言中,比如萧红的《怀念鲁迅先生》。“形散神不散”并不能概括所有散文的特点,在解读散文作品时,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散文充满个性,体现了作者文化人格的主体性。我们在解读散文时,可以树立大家意识,即充分了解某一大家散文的风格特点,以期对单篇散文的解读起到一定的统领作用。在中学阶段,朱自清、鲁迅、杨绛、老舍、汪曾祺等人的散文作品入选教材的数量较多,教师可以先从宏观上把握这些作家的作品风格特征,继而再具体细致地分析每一单篇作品。
散文是作者对于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的真实的客观对象所抒发的感情与思想的记录。散文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主观情感与思想是作品的主观言说对象,触发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客观事物、事件、自然景色、外在环境等是作品的客观言说对象。我们在分析散文作品时,可以从把握主观、客观两个言说对象入手,当我们明确了这两个言说对象,实际上就抓住了这篇散文的核心内容、核心情感。
例如《春酒》(琦君)这篇散文,文章的客观言说对象是“故乡的春酒”,文章的主观言说对象是通过“故乡的春酒”表现出来的浓郁思乡之情。相应地,这篇散文的核心内容就是对故乡的春酒及与春酒相关的故乡往事的追忆,这篇散文的核心情感就是作者由“春酒”触发的思乡之情。
散文体式自由多样、题材广泛。所以,面对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我们要做到具体篇目具体分析,不能使用同种教学模式套用任何一篇散文作品。同时,也不能一味贪多,要选择合适且具体的一两项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这些内容可以是作品的核心内容、核心情感,但不局限于这两方面。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设计主题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比如《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将本文的核心情感——“阿长与哥儿之间的感情、阿长对哥儿的疼爱”作为本篇散文的教学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围绕这个教学点,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再比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两个篇目在具体设计时,可以将“散文语言赏析”作为教学点,再辅以语言积累方面的教学活动。
总之,当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时,一般要满足如下原则:选择作品中最值得被挖掘、最有意义、最具特色的内容与情感;立足学生的具体学情,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