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28 08:30邱龄瑶
文学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国画汉语语言

邱龄瑶

中华才艺被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后,剪纸、书法、舞蹈、武术被广泛应用,效果显著。由于理论体系及教材匮乏等原因,作为“三大国粹”之一的国画却因其复杂的技法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显得冷门,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其探索也较少,为弥补这一缺憾,笔者将对此展开一定的探讨。

1.对外汉语国画教学的价值分析

1.1 国画文化内涵丰富,教学价值大。国画不仅是中国地理历史、风俗习惯、宗教建筑等物质层面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普遍价值追求、品德标准的集中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中价值巨大。国画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常以诗词、成语、典故等入画,“国画四君子”就是典型代表,体现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国画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和精神性格。国画构图用“破画”拒绝同一,但也分主次,忌讳整体分裂,意象各自为,这是中国“君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整体思想;国画笔法分藏锋、侧锋,这是中国“藏锋敛芒、贵和尚中”的处世哲学;国画讲究物我合一,寄情于景或是托物言志,表达的多是中国人精神追求的主流;国画注重花鸟相配、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中国人崇尚质朴、重视生命的性格。

1.2 文化体验助力教学,可操作性强。文化体验可以调动汉语学习兴趣,提高对汉语语境的理解,促进语言交际。对于想要掌握汉语并有生存需求的外国学习者,语篇、语用和语境是避不开的难题,文化也是绕不开的重点。国画欣赏离不开背景文化的介绍,以一定的才艺操练为切口,可以使文化介绍的方式多样化,具象可观。除此之外,国画所需工具只是笔墨纸砚,容易实现,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老少皆宜的特点,也有助于学习者自身素养的培养。结合国画进行中国古典文艺鉴赏,可以很好地利用画面帮助外国学习者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和情怀,特别是汉语的语用和语境。

2.对外汉语国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剪纸、书法、舞蹈、武术等中华传统才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虽然作为“三大国粹”之一的国画也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风格吸引了很多外国人,但因其复杂的技法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显得冷门,与其有关的教学探索较少。国画根底深厚,需一定的文学素养作为基础。在中国,国画一直作为一门需要研习多年的传统古典才艺,相对于“剪纸、武术、舞蹈……”等“速成”俗称才艺而言,国画学习耗时、费力而且效果不显著。而且中国人都普遍认为,因为迥异的文化和技法,绝大多数外国人不可能真正看懂国画,更不可能绘制国画。

笔者认为,艺术没有国界,正如中国人能欣赏绘制西方抽象派、印象派画作一样,反之,外国人亦然。国画“冷门”的真正原因是,国内国画教学自古以来都是一门长期教学,教学方法注重系统深度和文化素养,缺少针对外国人的短期教学方法。“剪纸、武术、舞蹈”这些艺术注重套路的复制和肢体的重复操练,照搬即可。但对外汉语国画教学门类众多,教学内容可深可浅,无法照搬国内教学方式。对外汉语国画教学需重新构建教学方法模式。此外,国画功底深而又懂得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知识的老师少之又少,理论经验的缺失以及教材老师匮乏,使国画教学面临诸多困惑,比如:国画如何应用于对外汉语文化的短期教学?教师应选择哪种题材流派的国画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内容如何设置?教学应侧重才艺、文化还是语言教学?由于以上种种问题,国画的教学价值和潜力空间一直没得到发挥。

3.对外汉语国画教学的理论分析

3.1 教学原则定位。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在国画教学中应坚持以语言文化教学为主、才艺教学为辅的原则,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能力锻炼和文化内涵讲解。对外汉语国画教学不同于国内传统意义上的才艺教学,它的目的不是要把外国学生培养成国画专业的人才,而是一方面辅助语言教学,以文化体验活动作为汉语课堂,创造趣味性强的中文环境,让学生脱离课文,在学习交流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辅助文化教学,以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媒介,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用兴趣引领学生积极学习汉语。

3.2 教学内容定位。国画从内容题材上可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从技法上又可分为写意画和工笔画。形式繁多、技法多样,教学可深可浅。笔者认为对外汉语国画教学内容宜选用贴近生活、易呈现、易体验的小写意花鸟画为讲解和临摹的主体,国画鉴赏时可加入山水画。总体上,可将教学目标、课型及内容分为三大类:1.语言文化教学。课型以“阅读课、文化专题”为主,阅读文章,提取信息,巩固语言知识,了解知名画作的历史文化。2.语言技能教学。课型以“视听课、口语课、写作课”为主,进行国画鉴赏、思辨以及评论。3.才艺技法教学。课型以“实践课、活动课”为主,个人或分组合作进行操练创作。

3.3 教学材料定位。目前教学界还没有将国画教学与语言学习结合在一起的教材。因此教师在这方面的阻力较大。笔者建议,教师可从国内国画鉴赏书籍里择取适应外国学生语言水平、具有代表性文化内涵的资源,按教学需求编成教学材料。教材内容可包括以下三类:

A.语言知识类。将国画题材的介绍及相关文化知识的讲解,以短文形式改编成适合学生语言水平的阅读材料。按照对外汉语教学通用大纲-汉语水平分级标准中关于词汇量、语法等的相关要求,在短文内穿插一些俗语用语,扩充学生词汇量。

B.文化鉴赏类。教师可挑选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国画作为鉴赏范本,从介绍画作背景、作者生平、历史典故等入手组编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画作,进而更深一步讲解与之相关文化内涵,进行文化讨论、口语操练。教师可参考汉学家高居翰的《中国绘画》《气势撼人》等书。高居翰以西方人的视角将社会意识引入国画鉴赏,方便教师进行文化国情教学,语言浅显生动,且具有中英译本,可用作教学材料,甚至可稍作修改,编辑成语言训练的语料文本。

C.才艺技法类。目前已明确应用对象为外国学生、满足教学要求,并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作用的国画教材主要有两本:许迪、张嘉祐(2008)的《外国人学中国画》(A Foreigner’s Guide To Chinese Brush Painting)以及颜康文(2016)的《学画中国画系列-写意画三步法(英)》(Three-step Method for Freehand Paintings)。其中张嘉祐等主要以图文的形式分块介绍了国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适合作为刚接触国画的外国学生用来了解国画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流程的读本。颜康文以写意画作为教学内容,分为花卉、蔬果、草虫三个主题,先进行个体的基本三步画法,在组合成整体进行教学 ,适合作为教授国画技法的教材。

4.对外汉语国画教学的应用分析

4.1 教学设计策略。多数国画教学都将教学对象设定为汉语水平为中高级的学习者。但国画作为一门独立的传统学科,有其内在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况且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以及学习风格,即使是在国内教学中,国画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也都会因为学习者的年龄不同而发生改变。因此,笔者认为对外汉语国画教学的对象不应仅限于汉语水平为中高级的学习者,儿童和汉语为初级水平的青少年、成人学习者都可以学习。三者的学习目标、内容及方法需继续具体分析,依据其汉语水平、年龄阶段、心理认知特点以及学习需求进一步分层设定。

A.儿童国画教学。儿童大多是初步接触汉语,语言学习具有母语学习者的自然习得特征,容易被直观的、形象的教学环境所吸引,并且求知欲旺盛、喜好新鲜事物,动手能力强。因此,儿童国画教学应以培养汉语学习兴趣、保护学习热情为主要目标,课型以动手操作的兴趣课、手工课等游戏体验活动为主,教师可以根据他们好动的天性,选择与他们日常相关、生动形象的国画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将复杂的国画拆分为一个个小部件(比如一片叶子、一条枝干、一朵鲜花),把国画部件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设计一些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尽可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中文环境接触并模仿汉语中常用词汇的发音和简单的交际对话,创造良好中文印象,为以后的中文学习打基础。

B.青年国画教学。青少年的汉语水平多为初级至中级水平。语音、汉字、语法、句式等语言学习是当前主要学习任务。但学习动机多来自于外部因素,对教师主导具有较大的依赖性。青少年国画教学应以语言教学为主要目标,引导他们初步了解国画的基础文化知识和鉴赏角度以及学习一些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方面的话题;如有兴趣也可学一些基本的运笔技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创作一些篇幅较小的国画作品。课型以文化阅读课、艺术鉴赏课为主,让学生阅读语篇语料,了解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基础文化知识和鉴赏角度后,引导他们用口语或写作的方式对画作进行描述、对比和鉴赏。学生完成鉴赏后,教师可运用“引导-发现”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简明扼要地讲解语言知识点后,将课堂交给学生,用问答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与主题对应的小组国画创作操练。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中文语言交流环境。

C.成人国画教学。成人学习国画大多出于个人兴趣、职业需要或中文深造,学习动机明确,积极性高、具备多种思维能力,可接受紧凑的教学节奏和难度高、强度大的教学任务。成人国画教学应以文化讲解为主要目标,要求他们了解汉语中常用成语、俗语和典故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话题,理解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哲学思想、人文情怀,能用中文表达逻辑清晰的鉴赏感悟。理论上,可讲解程度较深的理论知识、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探讨一些思辨性较强的话题、以问题为主导、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主,引导学习者基本理解国画中的哲学思想、人文情怀,鉴赏中国诗画一体的美学,并用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操练上,教师可先教授学生国画科目中的基本技法,如有兴趣,可教其独立创作一些国画中主要的科目

4.2 国画教学注意事项

A.艺术欣赏结合历史背景。国画在古代中国是一种精英文化。画家的身份大多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学等领域掌握更多话语权的人,他们作品的内容题材也受时代特征、国家命运的影响,作画风格也会随着不同的人生际遇和成长感悟而多有变动,甚至判若两人。国画是他们的文章,或传情、或言志。要想欣赏它,就要了解它创作的历史政治背景、作者的人生轨迹和想表达的思想目的。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理解书画背后的内容,了解中国宗教哲学、宗教思想、审美价值,感受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

B.艺术内容避免文化禁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地域文化,了解对象的文化背景,全面考虑当地的宗教、政治等文化禁忌,避开其文化敏感区,谨慎选择绘画的题材和颜色。比如:在秘鲁,紫色是象征死亡,不受欢迎的不祥之色。那么教师在国画中尽量避开紫色或找其他颜色代替,将紫葡萄换成红葡萄、绿葡萄,紫藤换成凌霄等等。再如,穆斯林的宗教排外性强,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发生不必要的争端,教师应减少以佛教神话为题材的画作,可用人像风俗画代替。另外穆斯林认为猪是肮脏的动物,如果选择猪作为绘画对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不便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C.艺术教学注意灵活变通。东西方的审美取向、艺术风格以及价值评判大相径庭。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学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化适应程度,灵活施教。西洋画重视色彩的运用,强调画面对客观事物的再现。而国画崇尚古雅,强调以墨为主,以色为辅,重视个人精神世界的表达。对于几千年中华文化熏陶下的国人而言,山水画及墨菊、墨兰、墨梅、墨竹、墨荷之类的水墨画意蕴非凡。但外国学生很少接触中国文化,一时间较难接受中国的审美观,接受并认同全是黑白的水墨画。

致谢:本文是以笔者的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论国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江西理工大学2017年)为基础,在江西理工大学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王晓明博士的指导下完成的,特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国画汉语语言
国画《鲦鱼》
学汉语
国画《鲿》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言是刀
国画欣赏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