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常伟
(微山县昭阳街道西万小学 山东 济宁 277600)
我们数学老师改作业,改试卷时往往感叹学生错的可惜:“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错了呢?”究其原因,很多类似的低级错误大都是因为在读题过程中的失误造成了。再深究其深层次原因就是学生数学的“阅读能力”差造成的。个别同学在做题时,还没有没把题读完呢,感觉做过这种题,马马虎虎把题做了;还有的在读题的过程中很多关键词没有注意到,题肯定又错了。看来不单单语文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也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我就近几年来,我在训练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点滴做法分享给大家。
长期以来很多数学老师形成一个习惯,就是让学生算,算,算,只是照着课本把例题讲的透透地,却忽略了学生的读。学生只需看黑板,记笔记就行,课本成立做题本,学生学数学很少看课本。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缺少阅读的机会和习惯,也就失去训练和培养阅读能力的机会。所以,教师应改变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阅读机会,通过加强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获得自我成长的本领。学生阅读的时间可在课堂内,也可在课堂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参考资料上的。每次讲例题以前我都让学生先充分地读,读透题目,说说自己读的意思,关键词等,给学生读的机会。
有些同学之所以出现做题错误往往不会抓关键词。老师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题时“抓关键词”。就是把题目中的主干提炼出来。如这样一题:“学校准备给五年级发作文本,发给8个班,每班45本,全校还需要留3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这是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道练习题。对于这道题目的,我们可以抓里面的“关键词”:“8个班,45本,还要留30本?”这样读了后,学生减少了干扰项,抓住了主干。是个很好的方法。学生学会抓关键词,阅读能力就回去有很大的提升。
注重读写结合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在初始阶段,我们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写结合,就是边读边把一些关键数字写下来。可以先写在演算纸上。阅读过程中也可以适时停顿,进行对比、复习和回忆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等思考行为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培养阅读能力。 比如在交给学生路程与速度这方面知识的时候。我让学生边读边写出“路程=⋆⋆,距离=⋆⋆”,要是求速度,直接让学生套公式就行了,方法简单有效。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愉快。
数学阅读要训练学生学会对比阅读,即“读”中比较。以“读”比较就是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边读边比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为以后灵活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如让学生区别“除”“除以”,“相对”“相向”……在学习了利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问题后,我给学生出了这两类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了180千米,按这样的速度,从济宁到青岛共行驶6小时。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一辆汽车小时行驶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甲乙两地长280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几小时?这两个问题有何不同,有何区别?问题是什么?让学生反复读,对比出区别,进一步理解题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数学看起来是很枯燥的。数学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少有学生把读数学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主动地去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体验阅读数学书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使学生从不想读转到愿读,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我们教师就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会带给学生快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数学,要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基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有效方法,会造成学生心理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带着问题和悬念去阅读,就去驱使学生去思考、分析数学语言,增强其语句转化和理解的能力。同时,有一定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数学阅读,又会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并进一步诱发和保持其阅读的欲望。
总之,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可以感受到数学阅读带给我们的成效。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阅读而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