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个体差异

2018-11-28 06:18杨绍玲
文学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差异家长孩子

杨绍玲 王 军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积极进行改革,在有效备课、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但我们现在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这种大集体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帮助,还使优等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只要班级存在,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存在。

1.那么什么是个体差异,学生都有哪些方面的差异呢

所谓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1 智力发展差异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成长发育从时间上来说是不平衡的,有的早一些,幼年时期显露才华;有的到中年时期或更晚一些才做出成绩。

如大诗人李白“五岁通六甲,七岁观百家”就是属于早慧。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40岁才表现出绘画才能,50岁才成为有名的画家。所以有些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很糟,但毕业后显露才华也是不足为怪的。

1.2 表现在学习领域与非学习领域的差异

人先天禀赋的差异、后天环境影响与教育的差异以及本人努力程度的差异,必定会给学生的智力和学习结果带来差异。因而表现出学习成绩上的大分化。一部分人表现出成绩优异,一部分人表现出成绩一般化,还有一部分人表现出成绩低下。

1.3 个性特长的差异

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智力水平上,还表现在个性特长上。而在小学里,成绩好的学生有特长,成绩差的学生也有爱好和优势。陶行知先生说“您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2.那么学生间个体差异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非常聪明,一点就透,而有的学生反应迟钝;课堂上一部分学生踊跃发言,而少部分学生从不举手发言,有时被老师提问时,他也会紧张地说不出话来。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所谓的优秀生和学困生。那么,年龄相仿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2.1 对优秀生的分析

优生当然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不少老师和家长的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也被称为尖子生。而我这里所说的优生,指品德、学习和各方面优于同龄人的学生。教师对优生的爱几乎是天生的,但我们对优生的认识未必正确而全面。

一方面,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各种能力对一般学生相对要好一些。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他们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毛病。近几年来,不少因承受不了各种打击而自杀的学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我们所说的优生。因此,面对优生,我们在深感庆幸的同时,切不可认为优生教育容易,而应该认识到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

1.1 细胞株与实验动物 HepG2/ADM购自广州吉妮欧有限公司。20只SPF级BALB/c-nu裸鼠购自湖南史莱克景达有限公司。许可证: SCXK(湘)2016-002,其体重12~13 g,雌性,4周龄,在SPF级实验室中饲养。

2.2 对学困生的分析

就农村学校来说,学生大多来自农民家庭,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问题,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业滞后,从而出现厌学、畏学情绪。

主要归结为:

(1)家庭方面的原因。a.留守儿童。很多年轻的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这种隔代教育存在很多弊端:过分溺爱,文化程度低,不关注孩子的心理等。b.教育方法不当。要么过分溺爱,要么态度粗暴,或者放任不管,这些极大造成孩子性格扭曲。c.家长行为不当。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可是很多家长的言谈举止粗鲁,不能给孩子很好的影响。有的甚至热衷赌博,无暇顾及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渐渐沦落后进生。d.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疾病缠身,遭遇车祸等,这些变故会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感情失落,使不少孩子渐渐成为学校中的后进生。

(2)学校方面的原因。a.教师的歧视。相当多的后进生,他们从小起就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有的班主任在编座位时,把班级的学困生集中安排在最后,形成班级的“特区”。这种歧视,有的不一定是教师的自觉行为,但后果却是不但使这些学生丧失了自信,更丧失了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对教师乃至对教育的敌意。b.多次尝试失败。有的孩子在失败中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安慰,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久而久之,厌学,导致成绩差。

(3)学生个人的原因。a.街头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b.身体状况欠佳。c.先天或后天的智力原因。

外在和内在的诸多原因造就了千差万别的学生,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不同表现,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差异教学。差异教学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更要面向全体学生,它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以自己的方式谋得自身的最佳发展。

3.成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是:

3.1 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特别是如何去关注那些个体差异生,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也成为我们实施教学的关键。我们教师必须在遵循教育规律的情况下,打破统一的模式和传统的做法,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和每一类学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3.2 语文教学的现状

(1)大班额。我国目前采用的还是班级授课制,主要依据是同年龄的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大体相同。几十个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各种因素影响,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习惯、方法、兴趣等方面差异很大,即使同一个学生不可能一成不变,大集体式的班级授课制教师如果以同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模式去培养学生,势必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方面,使一部分学生的个性需要得不到满足,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另一方面,使优等生得不到超前发展,中等生受忽略。加上有的老师或学校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偏爱优秀生,冷落或打击那些学困生,致使学生素质两极分化,差距越来越大。

(2)应试教育的结果。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教师实施的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自主性和独立性,采用“一刀切”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标准,无视学生的差异,批量生产统一规格的“产品”,忽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忽视每个学生自身兴趣、能力等发展的不平衡。教学中教师不能正视学生间的差异,训练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致使学生处在一种狭小的学习空间,沦为缺乏个性、缺乏创新的僵死知识的储存器,并无奈地接受烦琐的标准化试题对僵死知识“复制”程度的检测,从而严重抑制了灵性思维和创新智慧的发挥。这与新课标倡导的“面向每一个学生,促使人人成功”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3.3 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

“丢掉一个后进生,对一个家庭来说,将是丢掉一代人。”虽然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优等生,但是我们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可以努力提高最后一名的含金量。我们坚信:“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就有成绩,成人就能成功”。人是有差异的,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尊重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语文教师肩负的使命。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无法替代的个体,这种差异和独特是每一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异,善待每一个学生。一个目标,一个模式,一个规格,培养不出拔尖人才。人才是各种各样的,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人才的广泛性几乎渗透到大千世界。因此一定不能忘记差异性教育。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到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而棘手的问题。

[1]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9年出版.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年出版.

[3]徐世贵,董玮.《有效教学难点突破与教学对策》,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

猜你喜欢
差异家长孩子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