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心 “朴实”有之
——呼唤新型课堂,让音乐公开课回归“原生态”

2018-11-28 04:30:58
名师在线 2018年4期
关键词:公开课课件多媒体

蔡 丽

(江苏省泰兴市泰兴师范附属小学,江苏泰兴 225400)

引 言

在我看来,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不是光靠上好一节公开课而得名的,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把平时的课都当成公开课来思考,保证每一堂课的质量才是好教师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我尝试着让公开课回归“原生态”,体现真实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总结了以下两方面:

一、力求双基与愉悦体验兼得,教师应具备较硬的个人素养

现象一:没有多媒体,不成公开课。有的教师整堂课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内容也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完成。尽管拥有精美的课件,课件使用的时机和方式也恰到好处,但是本来两课时的教学任务,通过课件硬是压缩成了一堂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用课件将内容一幅幅展示给学生,令学生眼花缭乱。然而,这样的教学几乎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实际上是多媒体使用的误区,说到底这样的课堂表演成分居多,形式大于内容,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在作秀。

很多优秀的音乐教师在上展示课时,并没有过多地依赖现代教学手段,而是巧妙地运用教师本身的特长、专业技能,反而为课堂增色不少[1]。记得去年我观看了第五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的视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学组一等奖的课《我爱家乡的酒歌》,由云南省澜沧县民族小学金燕萍老师执教。整堂课,金老师并没有精心准备让人眼花缭乱的布景、教具、多媒体课件,而是背着一架手风琴,身着本民族拉祜族服装,通过学唱、舞蹈、持竹筒道具的简单律动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感受、体验少数民族酒歌,看似简单的流程竟收到那么好的效果,学生那么热情地投入。课堂上教师朴实的音调、甜美的笑容、真诚的交流,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评委与老师。这次比赛中获一等奖的音乐课,都给了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我看到的都是学生真实的表现,这也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期待已久的音乐课堂。课中,教师们善于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不放松音准节奏等音乐的基本要素,用自身的魅力,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地让学生的思维一直锁定在老师指引的目标中,一步一步地收获音乐的果实。我看到了教师善导学生乐学的真实过程,对我自己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由此可见,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其中包括:乐器范奏的美;歌曲范唱的美;教学语言的美。

二、构建个性课堂教学,上好实在课

现象二:片面追求热闹,注重活动形式,忽略教学目标。其实,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引导教师做实实在在的教育,倡导素质教育。而如今我们许多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课堂形式新颖,往往会设计很多教学活动,以至于过分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最为关键的一点——音乐课堂本身的音乐性。这样做的结果是整节课让人看起来似乎热热闹闹,但是学生对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未扎实地掌握。这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应建立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1.新奇多样的课堂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入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就像一首优美音乐的序曲,能够引人入胜,使人慢慢地进入音乐特定的氛围中。同时,新颖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中去,从而能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当然,教无定法,课堂导入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课堂可以新奇多变。

例如,巩固旧知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强化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此外还有设置悬念导入、讲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只有新奇多样的课堂导入,才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丰富多彩,也才能使学生不会感到音乐可以“老生常谈”,从而使学生在每一节音乐课都能以全新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中去。

2.自然巧妙的环节过渡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低年级的音乐公开课——《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目标是以唱歌曲、跳彝族舞为导,来了解民族特点。教学中,老师为了烘托气氛,让学生上台边拿绸缎边根据歌曲的节奏来跳彝族舞基本的步伐。此环节设计得不错,但是在学生还没有唱准歌曲的情况下就提前把这个环节拿来表演,虽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但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按着音乐的节奏走步子,课堂显得杂乱无章,反而弄巧成拙。所以,我认为音乐课中各个环节应该紧密相连,层层递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3.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教学

小学生活泼好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面对这样一群人,在课前备课阶段无论怎么充分准备,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因此,教师要具备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面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要能够巧妙化解,并把这些作为课堂资源的一部分,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心里想的,首先应该是学生,其次才是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要学生掌握的,因此,学生比音乐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去实践他们需要掌握的音乐知识,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利用他们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去安排。教学的活动,主要是学生的活动,教学的最终结果,要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要善于利用和发现生活中的音乐。例如,在欣赏六年级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选段),我把非洲大草原上一些动物的叫声下载下来,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音乐,感受大自然中天然的音乐的魅力,从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起到让学生热爱音乐的目的。

4.课堂结尾回味无穷

一堂课的结尾同样也很重要,恰当的课堂总结是巩固、复习一节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音乐作品的学习,最后的总结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潜心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地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体现教材本身特点的课堂结尾。当然课堂结尾是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的内容不需要太多,但形式上可以丰富多样,例如,发挥想象将学唱的音乐或歌曲,用简笔画表现出来,自创动作,以简单的律动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等。

结 语

总之,听一堂好课,让人受益无穷,它像是在欣赏美景那样令人心旷神怡。通过对优质课的学习,也使我开阔了眼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是对自我课堂教学的思考,思考怎样让自己的教学更吸引学生,怎样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和优质课的距离,不断得到进步。

[参考文献]

[1] 卢康娥.音乐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公开课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28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40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2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亚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20:55:02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