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镇东
童话是面向儿童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根据儿童的特点,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运用夸张手法编写的故事。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采取拟人化的描写,以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也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决定人生”,这是对“态度”重要性的经典阐述,从中说明了态度是语文素养形式及其重要的、必备的品格。童话教学要站在语文素养提升的高度。
童话的动人故事和优美语言,总能把人带入美好的境界,使学生享受“真、善、美”的熏陶。所以,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进入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情节内容,学习童话的语言,感受童话的氛围。
从表面现象看,小学生一般都是喜欢童话故事的。但是,要从喜欢到喜爱,再到钟爱,还需要更多感觉、感情的参与。例如:童话故事的仪式感,犹如圣诞节,学生面对童话,油然产生一种崇仰的心情,对童话故事有一种无限的虔诚和深深的敬意。又如,童话故事的哲理感,学生不仅仅喜欢读童话故事的情节内容,而且乐于探索童话故事的文化思想。再如,童话故事的向往感。表现出对童话故事的作者、作品、主人翁等的高度赞赏和喜爱之情。
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用拟人、夸张、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它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是小学生较早并大量接触到的文学样式之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时,要根据人物形象类型的不同,把童话可以分为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中的人物是普通人,描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但这些人的性格却特别离奇夸张。如《皇帝的新装》。拟人体童话中的人物,多是人类以外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它们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主要是描写超自然的人物和他们的活动,借助超越常人和自然力的神仙、妖魔或者宝物展开奇怪荒诞的情节,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如《神笔马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教师要基于“儿童立场”和“游戏精神”,经常指导学生开展有关童话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丰富其精神世界,从而真正喜爱上童话。
1.读童话。可以课堂上读,也可以课外读。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与同学一起读,还可以和大人一起读。特别是“和大人一起读”是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学习园地”中一个全新的栏目,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和深入研究。
2.讲童话。童话具有“情节清楚、口语表达、富有哲理”的特点,所以,特别适合于小学生讲述。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分角色合作讲。
3.编童话。小学生特别富有想象力和联想力。指导学生创编简单的童话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童话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习作水平的提高。可以编童话故事,也可以写童诗。
4.画童话。让学生给童话故事配上连环画。童话作为一种受儿童喜爱的文学样式,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画面感,许多童话故事都拍成了动画片。如《丑小鸭》《灰姑娘》《小蝌蚪找妈妈》等。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势必要仔细研读文字,思考童话要表达的意思,融入理解,发挥想象进行艺术创作。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发展形象思维,增强图画艺术的表现能力。
5.演童话。小学生是天生的表演者,他们说之演之,乐此不疲。通过表演,熟悉童话故事的内容,体会童话故事中的角色理解文中的语言和思想。这是一种表现性的学习方式,颇受学生喜欢。可以是童话课文的表演(课本剧),也可以是自编童话喜剧的表演。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童话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18]GHB068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