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生成性教学实施策略

2018-11-28 03:57仇小进
名师在线 2018年7期
关键词:预设动作体育

仇小进

(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江苏南通 226016)

引 言

面对体育课堂中众多的生成性教学问题,我们应如何巧妙地应对与处理,使之成为能促进体育课堂教学强有力的助推剂呢?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有的教师则能应付自如。笔者根据生成性教学的理论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出小学体育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内化策略

教学内化策略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影响教学的现象,这时教师把外在因素内化为教学的一部分,使之成为教学的资源,为教学服务的一种策略[1]。

体育教学是开放式的教学,大部分体育课是在室外进行的。在室外同时上课的班级较多,再加上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易被干扰,教师在备课或教学中,很少关注外在环境对教学的价值或意义,很少有教师把这些外在因素转变为内在因素,使之成为教学的一部分,为教学服务。体育教学中的外在因素有他人闯入、动物闯入、声音干扰、体育器材闯入、天气变化等。

【案例1】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效果

这是学习《希望风帆》第六节腹背运动的新授课。第一课是一(2)班,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掌握得较快。但有一个动作(上体前屈90度,同时两臂侧举,抬头)始终做不到位,学生做成了侧后举。教师尝试用动作定位等方法让学生巩固,但在做整节动作时又变成了侧后举,直到下课此动作还没能完成。课后,教师与同仁探讨,也没找出较好的方法。

第二课是一(3)班,所学内容跟一(2)班一样。在学生学练过程中,忽然从远处传来飞机的轰鸣声,学生立即抬头循声而去。“飞机,飞机。”“好大啊!”学生的学习已脱轨。我本想大声呵斥,让他们回到学习的轨道来,但转念一想,如果硬将他们拉回,他们的心却留在“飞机”上,肯定学习不好,不如利用飞机的机翼来学习两臂侧举的动作。“大家请看飞机的‘翅膀’。”学生的目光全聚焦到飞机的“翅膀”。“是不是又平又直!”“是的。”“我们这个动作像不像飞机的‘翅膀’?”“像。”“我们能不能做到跟飞机的‘翅膀’一样又平又直啊?”“能。”“老师相信你们能做到。比一比谁做得最好。”学生立即收回目光,继续练习,相互点评,相互比赛。比较难学的动作很快就掌握了,还很到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两节同一内容的教学,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情境不一样,使得教学效果也不一样。第一节课教师按预设组织教学,收到的效果不太好;第二节课由于“飞机”的介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微调,将“飞机”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困惑在教师心中的难题也得到解决。

二、避错纠错策略

避错纠错策略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会出现知识性错误和示范动作时失误,虽然这是教师的“硬伤”,但是避免不了。当出现这些失误时,教师要用某些办法巧妙地进行化解,使这些“失误”也成为课堂的教学资源。

1.将错就错法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较活跃,控制力较差,很容易脱离课堂。如果其还在自己的教学范围之内,通过另一种方法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这时就无须将学生拉回原来的预设轨道上,将错就错。这种方法是建立在教学需要的基础上。

【案例2】“错误”也是很好的资源

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体育课,教师让学生进行障碍跑练习。在教案预设中,教师想利用学校的自然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校园,故设计了让学生在树林中进行障碍跑练习。当学生在树林中愉快地锻炼时,突然一个学生发现了树干的不同,一下子好多学生的注意点转移到寻找不一样的树干上。这时,教师没有让学生继续按原来预设的教学目标将树当成障碍物进行练习,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找出10棵不一样的树干,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好记号,看谁完成得最快。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很高,教师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一味地按自己预设的教案进行按部就班地教学,而是根据课堂出现的情况将错就错,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活动达到一个新的高潮,不仅让学生继续练习了障碍跑,还完善了教学目标。

2.知错认错法

知错认错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失误,或者被学生指出时,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或失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错误或失误时,不要掩饰,不要不承认,更不要训斥学生,应从中找到原因,引起学生的注意,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或失误,从而将“事故”化为“故事”。

【案例3】同类失误,不同处理,不同效果

这是一节篮球课,教学内容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师做示范时,第一次投篮没进,学生开始议论。教师没有任何言语,立即进行第二次示范,可惜又没进。学生哄堂大笑,场面一度失控。

另一节也是篮球课,教学内容是行进间三步上篮。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先进行技术动作的讲解,再进行动作示范。可教师在示范投篮时没投进。这时有学生窃窃私语:“老师都投不进,我们能投进吗?”教师默默地听着,然后问学生:“老师刚才为何没投进?”学生交头接耳。有的学生认为是由于老师没有最高点出手造成的,有的学生认为是由于老师第二步跨得太大造成的……教师听了学生的点评,点头表示赞同,再示范一次,球稳稳地入框。学生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教师说道:“是你们帮我找到示范失败的原因,谢谢你们,相信大家在练习中不会再犯老师的错误,你们一定比老师棒。”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少了,投篮命中率高了。

第一位教师是位实习教师,第二位教师是有近20年教龄的老教师,同样面对动作示范失误,但两者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效果更不一样。第二位教师的做法是一种知错认错法。优美的动作示范能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学习,但是,失败的动作示范也是一种资源,不要去刻意回避,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老师为何失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因势利导策略

因势利导策略,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境,挖掘并充分利用情境变化中有利和积极因素来应对教学变故的一种策略。

因势利导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势”是指事情的发展趋势;“导”是指加以引导。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事件,要注意挖掘出其有意义的东西,然后将学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使之步入正轨。

小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水平的稳定性较差、意志的自觉性较差、学习动机的持续性较差等心理特征。在这些心理特征的影响下,小学的课堂行为常常容易脱离教师预设的“轨道”。很多时候,教师不得不通过“因势利导”来调整事先设定好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巧妙地生成新的教学策略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案例4】“临场决断”

这是一节水平三的武术新授课,教师用一套精彩的武术套路进行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进行教学。课程开始阶段,学生一板一眼地进行模仿体会练习。当新授完三个动作后,让学生进入到自主练习时,教师发现有部分学生没按要求进行练习,而是用想象的武术动作进行打闹。这时,教师告诫他们要认真练习,禁止打闹。可一转身,他们又打闹起来。很显然此方法效果不好,还不如让学生进行攻防练习,这样做既巩固动作,又能得以运用。于是教师让全班学生停止练习,两人一组进行武术攻防练习,攻者必须用新学的三个动作,防者可自创动作进行防守,五个来回交换,看看哪组攻得精彩,守得有效。虽然课堂看上去有点乱,但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得更为积极、用心。最后,教学效果比原来的更好。

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课堂教学并非一直都按照教师预设的课堂情境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具备快速的临场决断能力,让学生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

四、延后处理策略

延后处理策略,是指在体育课堂中遇到无须立即解决的,或当堂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判断,尔后决定将此问题留到后面某个教学环节或课外进行处理的一种策略,可分为课内延后处理与课外延后处理[2]。延后处理策略不是对学生问题的回避,而是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处理。有的问题学生通过后续的学习或练习就能迎刃而解,这是一种知识的延续;有的问题教师不会,或没有把握回答,留到课后寻找答案再进行答复,或让学生自己找答案,这是一种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1.课内延后处理法

课内延后处理法,是在体育课堂中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立即解答,学生会在课内后面的某个教学环节中就能得到解决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有暂缓解决、练习中自悟等方法。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解决,到了那儿,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采用暂缓解决的策略。这时,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学生:对于你这个问题我们暂时放一放,通过接下来的学习你就会知道答案。这样既保证课堂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又能促进学生认真听讲与练习。

当遇到学生提出一些预设之外的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让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在练习中自悟,或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处理方法可帮教师解除尴尬的场面,又能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外延后处理法

课后延后处理法,是指在体育课堂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包括技术动作),教师拿捏不准,或不能当场解决,这时教师答应学生课后或下一节课进行解决的应变方法。这种处理方法既不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

【案例5】“老师,能将球送给我吧?”

这是一节三门球的省级赛课,用4个不同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40分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我只能宣布下课,并让学生将球放到指定的地方。但是有几个学生不愿放回,并且对我说:“老师,能将球送给我吧?”听了此话,我感到很惊讶,很意外,没想到会有学生向我要球。“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这种“奇特的教育力量”是我一直孜孜以求,却又可望而不可即的,但在此刻,它却真的发生了。我原本想送给学生一个,但是转念一想:这球是我借的,不能给他们;再说如果把球给了这几个学生,那其他学生羡慕的目光我又如何面对?思前想后,我对他们说:“你们看一下球上除了‘三门球’三个字,还有什么字?”“文津中学。”“是啊,这球是老师向文津中学借的,所以不能送给你们。”学生带着遗憾将球放到指定的地方。

事后,每每想起这件事,我的心中好像被什么东西堵着。我已经成功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却没有抓住好机会,也许因为我拒绝,孩子们将与三门球的缘分擦肩而过!

后来在参加“季春华名师工作室”活动时,教师们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寄几个球给他们。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于是,我通过他们的班主任邮寄了五个球和一封信给他们。

没过多久,我收到了学生的回信,他们纷纷表示非常喜欢我的礼物,除了向我表示感激之情外,都希望我能再为他们上一节体育课,说非常难忘我上过的快乐的一节体育课……

本案例中教师面对学生“要”球的请求时没有答应,是因为球是从别的学校借的,这样做容易打击学生今后学习三门球的积极性。但教师到单位之后,寄了几个三门球给“要”球的学生,这样又燃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这种处理方法是十分合理与巧妙的。

结 语

总之,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多多注意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并进行巧妙地处理,使其成为促进体育课堂强有力的助推剂。

[参考文献]

[1]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87.

[2]仇小进.老师,将球送给我吧[J].中国学校体育,2012,(12):84.

猜你喜欢
预设动作体育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下一个动作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我们的“体育梦”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浅析预设的应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