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英美文学教学探讨

2018-11-28 03:57宋铮铮
文学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传统

宋铮铮

一.英美文学教学现状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英语专业高年级开展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的教学,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钱谷融先生在1957年5月《文艺月报》中指出,“文学即人学”。文学教育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文学来向外了解社会,向内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在实际教学中,英美文学教学被边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社会市场化的需求,众多院校在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都趋向于对就业吸引力较强的应用类课程,像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等应用类课程,从而删减文学类、语言类课程。以过级和就业为目标的市场导向,传统人文价值关怀的失落,经典文学空间的日益狭窄、文学课本本身陈旧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原因。传统的文学教学收效甚微,学生课堂热情不高。从英美文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情况可见一斑。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教学时间少。本科院校在英语专业大二第二个学期开设英国文学选读和美国文学选读。每周2个课时。高职高专在英语专业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英美文学选读课。整个教学周期较短。学生词汇量不足,阅读原版小说比较吃力,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且沉重的任务。即使对文章的情节等有所了解,因为缺乏分析文本的基本技能技巧,学生也无法从语言特色和文本主题上进行赏析。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英美文学时代悠长,流派纷呈,大家辈出,作品繁多。因为课时关系,很多经典作品老师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在教材编写上,大都“以史为序”,“以文为纲”。虽利于梳理,但是要求初学者从晦涩的古英语开始接触文学,难免让初学者有挫败感,失去兴趣,重古薄今。传统的文学教学由文学史和文学选读组成,很少提及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在揭示文学特性,升华文本的思想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英美文学课程的基本定位“不应该是专业理论课程,而是着眼于启迪思想、开发思维潜能的素质教育课程”(范谊,2005)。

再次,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老师沿用以教材为主体,以老师为中心,以传统课堂为教学主场地,以口授讲解为手段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从介绍作家的生平、代表作到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然后把自己对作品的领悟阐述给学生听。学习者本应该通过对作品的研读,充分理解源语言的语境以及隐含在语言背后的文化传统,背景知识,社会形态等,进行文化沟通对话,提升人文素质。但是,由于学习者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现在的英美文学课堂还是在进行词句篇章的分析,偏离了文学教学的主旨,英美文学课变成了精读课,泛读课。学生也就养成了被动地接受权威的批评,毫无自己的见解,更谈不上对文学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

二.网络环境中建立新型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网络的快速增长正在改变媒介传播形态,从信息传播到购物、支付手段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数字化时代,网络化生存已经存在,这也必然会影响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大纲》指出,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重视网络技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网上交流及合作能力……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刘宝泉,2003)。为解决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这些矛盾,不妨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借助互联网海量的信息资源和新媒体等新型虚拟空间,改进教材,更新教学手段。

1.利用网络对传统教材进行补充

教材,作为教与学的重要工具,是否能满足学生的普遍需求和个性化需求,是教育成功与否的指标之一。身处在数字化时代的我们正处在信息的高速路上。从作家作品到背景知识,甚至其影像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搜寻到。互联网除提供作品文本,也提供相关音频、视频资料以及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网络以多元化手段和优势资源丰富了教学资料,实现了资源共享。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有效得补充各种作品和作者的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

慕课,精品课,公开课等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源在网络中也可以得到。基于某个知识点而制作的5到8分钟的微课这种碎片化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固定课时,固定章节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者能更为灵活地利用零碎时间选择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选择学习内容。

当然,在互联网时代,最不紧缺的就是信息。只要再搜索引擎里输入关键字就可以获得数千条的结果。对于学习者来说,如何去筛选这些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借助于互联网补充教材信息不足的同时,发挥主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通讯的发达,人人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手机接入到互联网。无论师生,人人都拥有自己的QQ账号,微信账号,微博账号等。这就意味着,除了现实的课堂之外,师生仍然有其他的思想交流平台。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空间便是如同一个个公共空间一般。这些公共空间利用超链接技术把网络资源利用起来,帮助学生从浩瀚的信息里筛选出所需素材,实现了网络空间的资源共享。

以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为例:我们可以建立若干栏目,例如: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西方文学理论等。在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部分,可根据不同的时期对作者和代表作进行归类。除了作家简介,社会背景和作品选读,还可以创建视频链接。这样,学生如果对作品有阅读困难,还可以通过观看些视频材料,达到帮助阅读原著的效果。文学理论部分介绍文学的基础知识和文学研究方法。虽然这对初学者并没有要求,但文学理论能够揭示文学特性,本质及规律,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独立的批评视角,能帮助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文学作品,磨练思辨能力以及提升素养。如果要和老师进行互动,学生可直接通过下方对话框输入文本或者在留言区和大家互动和交流。

2.利用网络对传统课堂的补充

文学课每周2节课的课时相对较少,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时里进行阅读、理解和有效研讨。在英美文学课时紧张的情况下,课堂之外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便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

在这些虚拟空间中建立的QQ群,微信群,师生们可以在这些平台里交流,而不受到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师可在群里传播文字,语音以及图片,视频甚至Word,Excel,PPT等不同文件形式的文件,避免了传统课堂较为单一的教学手段。学生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可以回放这些课堂记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在传统课堂外,学生可预先将作品,作家,背景知识等事先了解和预习。学生在预习和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可在交流群进行反馈。老师可以在群中回答学生们提出的共性问题,也可以在利用小窗口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这样兼顾了整体和个人的不同需要,实现差异化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课前与学生的通过在虚拟空间的交流来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备课的过程中有所侧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重点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并让学生进行分组式讨论,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师生可以将课堂教学和上网学习进行统筹规划,来解决课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互联网的交流平台为传统的教室教学拓展了时间和空间,帮助从重视传统课堂教学“第一课堂”的教学模式向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想启迪的思考能力的“第二课堂”延伸。

三.小结

英美文学课作为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英美文学课程的人文性要求要求学生不但能够阅读作品文本,掌握实际知识和技能,更应当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的生命、尊严,价值和意义(袁帅亚,2010)。网络环境为未来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开拓性,覆盖性和不可替代性”(关春梅,2002)。基于网络技术和海量资源的网络课堂和虚拟交流空间,“其可选择性和可控性都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顾云飞,2015)。利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资源和新技术对英美文学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改进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学生则充分体现了认知主体的角色——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英美文学教学被边缘化的现象,广大研究者和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为英美文学教学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传统
我们需要文学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我与文学三十年
英美常见表达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