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鹏 薛新元
摘要:中国当代家具设计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自主创新能力匮乏,单纯的传统元素拼贴,古典风格和传统内涵的理解误区,个性模糊以及设计观念苍白等。而随着消费升级,家具市场仅靠规模和低质低廉己远远不足以满足消费需求及推动产业的发展,设计及设计批评在产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以设计带动家具产业的转型升级,以设计批评促进设计决策和研究。对此,围绕功能意识、审美意识、伦理意识三个维度对中国当代新中式家具设计进行批评和分析。为寻找中国的家具设计道路和定义“中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中式家具 设计批评 设计伦理
引言
定义“中国”和“东方”设计是中国设计师在当代环境下所要研究和尝试的问题,新中式风格是在对传统生活文化内涵的再挖掘中衍生出新中式家具的理念。在继承中式古典家具的庞杂繁复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工艺方法,“简化”传统中式中的窠臼,达到一种体现现代时尚感的设计风格。目前,很多学者在对新中式的继承发展和物质创新进行了探索㈣。但现代主义的文化趋同理念导致了新中式家具设计在认识传统风格特征时陷入困境,在传承的基础上,现代中式家具需要一种全新的中式设计语言来诠释当代的需求和特征。对于设计内涵的理解和设计价值观的判断是设计批评的本质所在,通过对新中式家具的设计进行多维度的批评分析,探讨新中式家具的设计原则与思路。
一、功能意识层的单一性
现今中式家具市场大都以继承明清古典家具风格、结构原理和工艺技术。消费此类家具的消费者大多都将其视为收藏品和增值性商品,在广东、福建等南方城市,走入“老板”们的家中,本该承担家庭营造氛围和休闲功能的家具,成为了家中的“面子担当”,似乎只有雕龙画凤、材料考究,价格昂贵的中式家具才是他们招待客人的主菜。在国外设计界也流传着一句话“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不少欧美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目睹中式家具风采,购买并托运回国作收藏。在现代社会中,新中式家具不仅失去了在使用功能上最基础的需求满足外,也失去了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变成一种纯粹鉴赏品或身份的象征。新中式家具应在吸收理解古典家具内涵的同时,以原创视角定位设计目标并结合现代语境进行设计创新。深入探析现代人与现代设计特点,才能创造出高价值家具产品。
新中式家具在偏离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在功能和材料运用上都具有单一性。在功能上,由于受传统家具造型的思维定式影响,几乎所有新中式家具都不能多功能使用,皆采用不可拆装或半拆装结构,整体笨重压抑。为了批量化生产失去了类似传统家具榫卯的精妙设计,也为了简约化没有了实用精巧的功能设计,另外,家具的雕刻镂空等局部细节处不利于清洁。在材料上,基本实木材料为主,多数厂家都使用如:黄花梨、鸡翅木、紫檀木、红酸枝等珍贵木材,忽略对新型材料的使用及结构的创新,加上借手工雕刻以“传承”中国传统,实以此抬高价格。由于“闭关锁国”导致文化的断层使得如今的中国设计师不能站在文化角度思考明清家具的形成因素和其在社会环境中所承担的功能。“新中式”家具似乎有一种“新明清”的意味,是將明清家具的形式以一种粗略的样貌照搬再现,功能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更多是为了体现“中式”。事理学方法论中强调“从实事到求是,合乎事之情理”,行为的目的指向需求,而需求是行为的意图所在。(如图1),新中式太师椅在整体造型上和传统太师椅一样在形式上趋同,只反映了太师椅的正襟危坐,却忽略了对当代人的人体特征研究。虽加入柔软的坐垫进行点缀,看似满足了座椅的使用舒适性,但靠背处的设计仍然只是对太师椅的传承简化,并没有考虑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好的产品设计应该是涵盖时间与空间,行为与信息和人机因素的,新中式应在保留传统味道的同时,能够体现家具的使用舒适度、储物等需求的多样性。(如图2)璞素“轻家具”概念下的云摇椅曾获EDIDA2012国际设计大奖中国最佳座椅设计奖,并入选佳士得2015“中国及亚洲当代设计拍卖”。云摇椅整体形态圆润简约,将中国传统圈椅的形态与西方摇椅的功能进行巧妙地结合,并且椅子灵巧轻便,可以任意挪置,满足了现代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寻一方净土在摇椅上享受清闲时光的美好生活愿景。这种将产品新功能融入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手段值得设计借鉴。新中式家具的设计仅讲究材料和样式的传承,而不能立足于现代中国人特色的生活行为方式和意识形态,不把新中式家具看成面对普通消费者的产品和用品,而受商业驱动,单纯地为市场和商品服务,这些是我国家具设计—直难以突破的原因所在。
二、审美意识层的局限性
传统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从装饰上等级森严的商周青铜家具,到低矮却光亮照人的秦汉漆木家具;从浑厚丰满、宽大稳重、装饰华丽的唐代家具,到宋代家具隽永挺秀、简洁朴素的审美观;从用料独到、结构紧密的明式风格,到光华富丽追求富贵感的清朝家具的一系列过程。从历史演进中可以看出,家具设计与在特定环境里形成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审美意识、符号语言的历时性密不可分。因此,新中式家具在体现民族性的同时,应赋予家具时代性。
审美意识的局限性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味复古以及盲从西化。市面上大部分的新中式家具将传统符号元素与设计融合,仅仅只是“复古明清”,并没有通过中式风格表达东方精神追求。还有些设计师,借着“中西融合”的口号,以西方化的文化理解和衡量标准来设计新中式家具,为了体现中式,就加入中国的传统元素或简化使用,或在中国传统家具造型中加入一些西方的结构主义和现代主义形态。在他们看来,这种缺乏风格精神化,造型元素夸张化,传统样式极简化的设计就是“新”中式家具。这样未经思考的设计只注重设计符号的能指,而忽略所指的意义,不考虑在呈现多元形态时吸收的度,既显得生搬硬套又不伦不类,又不能展现真正属于当代中国家具特色的思考。(如图3),新中式家具开始在过于西方化和过度传统化中徘徊,使人根本无法辨别新中式家具与古典家具、西方家具在特征上的本质区别。反观学术研究领域,许多学者还停驻在对诸如“楚凤纹”、“马王堆漆器纹样”、“祥云纹”等传统装饰纹样在新中式家具中的应用研究。在一些核心期刊上亦可见传统纹样在新中式家具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新中式家具的设计应该定位于继承与创新的视角,运用现代化手段对传统符号进行解析运用。成功的造物设计除了材料的品质和精湛的技艺,还需顾及时机与地缘,如果只是单一地研究传统装饰符号直接、简化应用和拼贴改造,而不作分解和淡化,只考虑“形”而忽略“境”的研究,就失去了学术研究的前沿探索和引领作用。
三、伦理意识层的非理性
家具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享受空间上的视觉美感和感觉知觉上的舒适氛围感外,追求精神文化的层次提高已成为必然。器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既满足物质需求,又满足精神需求,化为载道之器,寄情之物,如康乾盛世时期的宫廷家具、明末寄情怀古的人文家具。(如图4),有人把官帽椅做到一米八高,寓意“出人头地,高人一等”设计者所谓的“创新”,这不是对新中式正确的理解,实则不仅是对材料的浪费,更失去了中式家具的要义,道德在这样的设计中与价值体系分崩离析。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设计绝不是纯粹对造型的设计,更是抽象与具体的融合,只有深入理解器物的本质,通过器承载道,反映特定时期下的用户文化和审美取向。器与道兼而有之,方能达到创新。在产品设计的人本位思想中,设计不仅要体现在形而下之器,更要体现在人类伦理之道上。徐复观认为,由孔子呈现出的艺术精神是立足于仁义道德的,道德与艺术相辅相成,善与美的圆融和谐,需要通过意味的转化才能成就艺术。家具需要承担包括组织室内空间、调节环境色彩等理性功能外,还需作为道德品行及精神寄托的载体。这种作坊式的设计完全是为突显个性博得眼球,缺乏对人文与情感的重视,脱离了人們的生存本质以及精神的需求。
在生态伦理上,新中式家具不应完全使用珍贵的硬木材料,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环境破坏的治理成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伦理关系,人有对自然负责、道德责任以及道德义务。设计本身的意义是降低对环境的资源掠夺性破坏,不能单纯被商业利益所驱使,设计师不仅要去考虑浅层的外观造型和产品经济效益,也要考虑产品环境属性、产品全生命周期等深层次问题。不是珍贵木质家具才能被定义为新中式,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和欲望而放弃对资源和物质占有的约束是盲目放任的,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绿色设计观才是现代新中式设计师应该重视的。(如图5)新中式家居“平仄”被邀请参加2015年米兰家具展主展馆展出,是中国家居品牌的首次突破。其推出的“方圆”系列是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层面的思考即方圆为万物之附。这款摇椅在设计中秉承“人体健康舒适曲线与美”的理念,通过设计师们一年多的实践研究,使产品造型达到人体最高舒适度,并且采用传统手工编藤工艺,进一步提高了舒适性。这款产品将目光专注于产品功能与用户使用感上,弱化了传统家具的形态与元素运用,是新中式家具设计值得思考方向。
此外,这里指的生态伦理,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家具的设计生态伦理。国内家具行业频频出现爆款产品被抄袭的事件,有些甚至抄袭学生的毕业设计。以家具业著名的米兰国际家具展屡次竖起“中国人禁止拍照”的标志,有些原创展区直接拒绝中国人进入。中国的家具设计由过去的鼎盛到被拉入黑名单,这些都让国内真正在研究新形势下的新中式家具设计者受挫,原创设计曝光后,短时间就能看到其他企业类似的作品出现。以低廉的成本获得比原创者更大的利益。保护原创设计生态,敢于提出专业适宜的批评,维护中国人在设计创新上的道德观也是每一个设计者都应该自觉遵循的责任。
结语
设计与文化应该是并进的,设计不单单是对“形”的设计,更是对“境”的设计。“中式”设计需要依托于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设计思潮以及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来进行提炼。家具作为生活器物,从应用感受来区分艺术审美与设计审美十分必要。通过对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环境的认知理解,深入探析中国的哲学与审美需求等“中式”特点。不在传承中延续传统,而是以传承为基础在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创新。家具反映的不仅仅是其本身的变化,更应该是应用环境下的生活解读,“新中式”应定位于继承与创新视角,把握多元环境下设计的吸收融合尺度,保持现代“东方”个性,在体现民族性的同时结合时代背景、社会结构转型与时俱进。理解设计过程中事与理,形与境,器与道的关系,并围绕生态伦理观与社会伦理观达到“适度”、“持续”之美。真正的新中式还需要当代设计师、学者、批评家以整体的眼光寻找突破口,建立批评途径和评价体系模型,为新中式家具在世界家具发展进程中找到光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