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伟强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我国拥有庞大的教师队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队伍能够真正起到促进作用的关键在于师德建设。小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亦是我国教育系统的奠基部分。小学师德建设不仅关乎教育成败,更对个人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师德建设,必须分析当前小学师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小学教师师德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师德师风;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8-0223-0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小学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好的品质养成阶段,中小学教师承担着公民基础教育阶段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和社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被赋予教师名誉的一刻,他们的职业道德已不再是个人品德问题,而是上升到了关于社会意义和社会发展,因为他们关系千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教师行为
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政治和教育理论来武装教师的头脑,紧跟时代步伐,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可利用教师大会、部门会议、业务学习会、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微党课等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要求教师自觉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不断提高教师法制意识,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
2.净化师德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在市场经济大潮快涨的影响下,教育和其他行业一样呈现出新姿态,尤其是对知识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有了重新认识后,教师的主体性得以张扬,教师群体开始不断谋求更高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虽然这种功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教师为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而积极工作,使教师的敬业精神得以弘扬。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功利缺乏理性的把握,在相关制约制度缺失的情况下,教师很容易打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导致其在职业生涯中出现很多不良的现象,如校内授课形式化、校外补课赚钱多、过度追求职位上升、以我为尊体罚辱骂学生等,导致教师对教师职业失去信心、家长对教师行为持蔑视态度、社会对教师劳动成果不认可,教师“蜡烛、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美誉渐渐被玷污,教师地位不断下降。我认为,应从社会这个宏观环境开始净化师德人文环境、营造尊重教师的良好社会氛围,才是建设优良师德的重要一步。首先,要加强对优良师德的宣传力度,对具有高尚师德、树立榜样的教师给予奖励,如“最美教师”张丽莉,让教师知晓社会时刻关注自己,期待自己更优秀的表现;其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切实关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最后,大众媒体对师德师风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各类媒体应该以正确的舆论为指导,对为社会有贡献的教师进行宣传、表扬,对违反师德要求的教师进行批评、谴责,将师德放在阳光底下接受社会监督。通过以上措施,为师德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3.完善学校体制建设,建立公平奖惩机制
为了更好地建设优良师德师风,国家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但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这些政策、法规在小学阶段甚至整个教育过程都没有得到落实。学校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师德建设中的带头作用,领导力度不足;多数学校的组织及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学校对师德建设的管理权力并不明确,校长、校党支部、工会、教导处、总务处,都对师德建设具有一定权限,共同管理教师,正是如此,造成了“谁都能管,但都管不好”的状况。而且学校实施师德考评制度,将小学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资级别挂钩,导致小学教师只重视学生成绩和业务水平,忽视了提升师德修养的主动性。师德考评制度是一种评价体系,在评价的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被评价者的角度看,一些教师为了在师德考评中获得较高分数,甚至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使本不完善的制度产生反作用。为此,完善师德考评制度要从多方面抓起。学校领导要强化执行力,管理层要实事求是地选取师德考核内容,科学、合理、民主、公开地进行师德考评,让教师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亦能在考评制度中得到關于自己工作成果的肯定和奖励,转化为继续努力工作的动力,这样的考评制度才能对教师起到激励和警醒作用。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师德师风修养,并将其融入到教学、科研生活中。作为学校,应为教师积极搭建专业提升的平台及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让每一位教师能展示自己的才华、体现自身的价值,关爱学生、乐于奉献,这样才能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基础教育事业建立坚实的保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参考文献:
[1] 杨明祥.师德典型,-师德修养与师德建设典型案例评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黄小娟.师德与教师职业生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