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加迪正在开发首个由3D打印机制造的制动钳,并计划于2018年晚些时候将其应用于其Chiron超跑之上。
每个钛制卡钳都使用400 W激光器制成。钛粉沉积在2 213层,之后在其45 h的生产过程中,被加热到700℃。该制动钳是布加迪生产的最长制动钳,长达41 cm,质量达2.9 kg,比目前应用于Chiron的铝制制动钳要轻2 kg。同时,新版钛制制动钳要比铝制制动钳更坚硬,平均每毫米能承受125 kg的压力。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RC)伯恩斯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硫电极及硅电极制造了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该款硅硫燃料电池(SSFC)架构逐步将受控纯锂离子整合到电池系统中,充放电250次后,其能量密度仍高达350 W·h/kg。
硫是一款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阴极材料,目前的阳极材料通常选择硅,然而,二者都存在体积膨胀及导电性不良等缺陷。为此,研究人员采用纳米硅结构、导电剂及粘合剂等方法,最终解决了上述问题,为燃料电池制备了硫阴极及硅阳极。
为创建新架构的SSFC,该团队在传统燃料电池架构的基础上新增了一片锂箔,使锂箔能与集电器发生接触,在充放电时将锂箔整合到燃料电池体系中,从而控制锂离子的嵌入量。
该方法使得受控的锂载荷可弥补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形成及锂降解,提升燃料电池的循环寿命。此外,该电池还采用了交流阻抗、循环伏安法及恒电流间歇滴定法等多种方法。该研究将为未来的硅硫燃料电池的研发奠定基础。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设计了一款活性聚合物电解质粘合剂(PEB),可调节锂硫电池内的关键离子传输过程,还能从分子层级显示其功能运转原理。相较于传统型锂硫电池,新款聚合物粘合剂的电容量翻了1番,即使在高电流密度下放电上百次也同样如此。研究员们设计了一款聚合物,可确保硫与电极靠得极近,这主要得益于其选择性地将硫分子进行粘合,从而抵消其迁移的态势。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正在测试一辆配备驾驶员的电动班车,只需要20 s就能完成充电。
虽然这种22座位班车有一个可以充电的电池组,如果需要的话,其续驶里程可达30 km,但这主要是作为后备电池。该班车主要由一个超级电容器供电,能在20 s的时间内在机场摆渡车站点进行充电。充电是通过一个伸缩式连接器来完成的,每次充电后可行驶2 km。
与传统电动车相比,这种班车的安装和运行成本要低得多,因为它不需要轨道或高架电线等基础设施。据报道,全系列的充电站可以在几周内完成安装。
英格兰公路公司发布了《战略性道路网络初步报告》,详细说明了5G网络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自动驾驶汽车及互联汽车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列举了未来3年内将在英国公路上推出的数款首例。
为此,将对道路建设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在互联汽车及自动驾驶车辆正式上路前做到车辆与基础设施的完美匹配,这就需要政府、车企、开发商及其他参与方的共同合作,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处理技术,如:确定最佳的数据传输方式,从而优化交通管理,同时打造智能道路,减少交通拥堵。还需对自动驾驶车辆进行相关调整及改进,以便其能够探查到路面的坑洞,然后上报信息,便于安排具体道路修复事宜。此外,还将采用无人机,实现交通及事故监控,将反馈数据提供给控制中心,以便采取最佳的响应措施。
该报告还列出了电动车充电站的部署计划,旨在每隔32 km就提供一个充电站,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充电服务,打造所谓的战略性道路网络,上述措施将于2019年完成。
现代将打造一套全新的“智能个人代理”系统。未来,驾驶者将可以通过这套系统执行一些诸如设置空调、打开或关闭天窗及触发电动门锁等功能的语音控制,也可以用它打电话、搜索音乐和目的地及口述短信内容。这是现代汽车为减少驾驶者寻找按钮或触屏UI元素而做出的努力。
此外,系统中的Car-to-Home服务还能帮助车主通过语音远程连接和控制家庭设备,像电灯、车库门等。现代智能个人代理也能执行多任务指令。例如,当车主说“嗨,现代,告诉我明天的天气并关掉我们客厅的电灯”时,系统不仅能给出问题的答案还会关掉电灯。
这套系统不仅会按照指令执行任务,而且还能主动协助。比如当查看将要参加的会议、实时交通路况时,系统会自动给出离开当前所在地的时间建议。
目前现有的充电技术为从输电网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来给汽车充电。这种转换一般发生在充电桩(直流)或者车上(交流),而快速直流充电桩的建造成本更高。这就导致了不同汽车会采用不同的充电标准。为使未来的汽车能够在任何一个充电桩上充电,大陆集团的工程师改造了电动发动机和逆变电源,通过增加保证电池电流发挥最佳效能的直流/直流转换器,使发动机和逆变电源支持充电,从而使电动汽车可以同时使用直流和交流电源。使用交流电源,可以达到43 kW,仅10 min就可以提供行驶80 km所需电量;而800 V的快速充电桩可以在10 min提供行驶483 km所需电量。
该技术将支持电力回流以供家电的电源使用,也为满足未来350 kW·h充电量而不断变化的充电基础设施提供保证。
特来电推出智能柔性充电弓,单车最大充电功率可达450 kW,双枪快充方式可达360 kW,电动公交车只需8 min就能充满,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长。针对传统充电弓存在的安全隐患大、综合成本高及用户体验差等不足,智能柔性充电弓均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智能充电弓充电40 s续驶10 km,充电效率与运行流畅性大幅提升;一键启动,充电弓智能下压完成充电,全程便捷无需手工操作。整体采用一拖多群充模式,智能分配功率,保障需求的同时降低了投入成本;采用特来电自主研发的CMS主动柔性充电系统,对大功率充电实时监测,做到主动防护、柔性充电,保障充电安全。
该产品已获得美国技术专利,并引起国外车企的关注,全线走向国际市场将不再遥远。
Cognata公司正在投放一款基于云端的自动驾驶车辆验证用模拟发动机。这款模拟平台利用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及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旨在提供一款方案,验证自动驾驶汽车的性能及功能扩展性。
车企需要约161亿km的试驾数据来优化其自动驾驶系统,若要达到该测试里程数,恐怕还需要耗费数年才行。Cognata的模拟平台允许车企登入高度真实的虚拟试驾情境,在其模拟环境中开展虚拟试驾,积累所需的测试里程数,从而缩短测试研发所需的时间。
Cognata虚拟发动机云端服务是汽车避免耗费大量资金,升级技术验证所需的基础设施。该平台并未采用本地服务器,所以用户无需支付额外的硬件成本,也不会受限于本地服务器的性能。
荷兰初创公司Lightyear计划在2019年将一款商用太阳能电动车Lightyear One推向市场。这是一款四轮驱动车,可应对崎岖地面条件,其续驶里程为800 km。该款车的车顶配有一体化太阳能电池,可利用白天产生足够的能量,用于车载电池的充电。在阳光明媚的天气,汽车可以连续行驶数个月,无需中途充电。即使旅途很长,只需要采用普通的电源插座,充一晚上电就可以了,无需专门配置专用的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
梅赛德斯-奔驰推出了融合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新型信息娱乐系统。新系统可通过人工智能了解驾驶员的喜好,习惯驾驶员的声音并根据驾驶员的习惯提出建议。如果系统检测到经常驾驶的路线,则将该路线定为初始路线;如果驾驶员在特定时间习惯收听特定广播电台,系统会在适当的时间切换到该电台。驾驶员可利用智能手机通过梅赛德斯me互联系统对汽车进行远程锁定和解锁,还可对停车场的车进行定位,如果汽车被撞或拖走,还会发出警告提醒车主。
增强现实技术和3D渲染以及动画一起纳入信息娱乐系统。前置摄像头拍摄汽车周围的视频图像,箭头和门牌号码的图片会自动叠加到触摸屏图像上,这样驾驶员就能更轻松地找到特定的房屋号码或正确的出入口。
在2018消费电子展(CES)上,采埃孚基于欧宝雅特旅行版车型,展示了搭载ProAI控制器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该控制器通过与英伟达的技术合作,可以实现最高L4级别的自动驾驶计算能力。
ProAI控制器通过与多种分工不同的传感器组合,实现模块化及可扩展的自动驾驶功能。在展示车上安装的摄像头、激光雷达和雷达传感器能对原型车的周边环境进行360°全方位解析,且每40 ms更新一次。ProAI控制器会对图像及雷达数据进行处理,该控制器是具有8核CPU架构的Xavier芯片,拥有70亿个晶体管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能力。该处理芯片每秒可管理高达30万亿次操作(TOPS),且功耗仅为30 W。
宝马前首席设计师发布了一款电动车的阿尔法原型车,该车型引入了新款车用视觉语言。最新版车型REDS全长2.97 m,适合在中国大城市中使用。
该款车型采用了独特的八字形轮廓、巨大的侧窗及直角车门,其内部空间的宽敞程度超乎想象。原型车比Smart ForTwo的车身略长,转弯半径较小,行驶时可载4人,停车时可载5人,还能放1~2个行李箱,具体视行李箱的尺寸而定。当车门关闭后,驾驶座采用了旋转式设计。
REDS的行驶颇为顺畅平稳,配置了太阳能车顶,碰撞测试的结果也很出色,这主要归功于电池周边的铝质空间架构。当停车时,该车将成为多功能与内部互联的工作空间、会议及演讲场所或是休息场所,还能利用车载显示屏为用户播放电影。
日产正在为无人驾驶汽车开发一项名为“B2V”的脑波扫描技术。在使用中,B2V技术用到了脑波监控头盔,其可以追踪穿戴者大脑的内部活动。之后,活动信息将会被传到无人驾驶系统,而系统则会自动推断驾驶者的意图,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在驾驶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如果系统察觉到驾驶者大脑中“不耐烦”的信息,无人驾驶汽车可能就会提升行驶速度;当驾驶者准备采取行动,转动转向盘或踩油门时,头盔会自主对信号进行识别,汽车就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响应并执行。
日产表示,通过头盔对脑波信号的识别以及系统对驾驶者行为的预测,整个过程所花时间将比常规、无辅助反应时间短0.2~0.5 s,但B2V并不是真正的阅读思想,其所达成的只是“辅助作用”,比如缓解人们在乘坐无人驾驶汽车时产生的焦虑等。
为应对停车费昂贵及车位难找等问题,一名波斯尼亚的机械工程师设计了一款GoCity“电动车”,折叠后将成为一款滑轮旅行箱。该车的使用类似折叠式自行车,当抵达目的地后可进行折叠并随身携带。
该车采用了自行车轮,材质为轻量化铝材,兼顾了实用性及经济性,适用于体质量低于100 kg的所有人。若用户住所附近的街道较为狭窄或住在大城市却没有停车位,那么他们随时能推着这辆车出去,因为体积小,无需配置车库;折叠后,可随意放置在屋内。其拼装/拆解过程只需要3 min左右,耗时很短。该款原型车的电池可供行驶5 h。
自动驾驶会生成大量来自传感器和其他输入设备的数据。单个传感器或中央控制单元会处理这些数据,从而构建汽车周围的高精度环境模式。要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量越大,所需的计算能力就越强。这反过来又提高了对相比目前更强大的控制单元的需求。对此,大陆集团圣何塞研发中心与赛灵思公司合作开发了辅助和自动驾驶控制单元技术。
该平台技术提供异构计算选项,如中央处理单元、图形处理单元及数字信号处理器,并且在赛灵思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帮助下还提供可定制的硬件加速解决方案。这为开发人员提供了通过适当处理发动机优化软件或使用赛灵思可编程逻辑创建自己的硬件加速器的能力。
现代摩比斯在2018 CES展上公布了一项自动代客泊车技术(AVP),由汽车自行寻找适合的停车位并完成停车操作。
AVP技术是远程自动泊车辅助(RSPA)的高级版。RSPA技术利用了超声波传感器,车外的驾驶员只需按下智能钥匙按钮,就能激活配置了RSPA的汽车,实现自动泊车,但该技术的应用前提是需要事先提供一个空置的停车位。
相较之下,AVP技术能使汽车自行寻找、驶向空置的停车位并完成泊车操作,全程无需人为干预。该项高度自动化的驾驶技术得益于超声波、摄像头、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及车载通信功能的辅助。
巴西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全新的高温激光焊接法,提高了先进高强度钢的性能。该方法包括感应加热22MnB5钢片,在激光焊接前10 min将其加热至大约450℃,以使温度均衡。22MnB5是用于汽车结构和安全部件的先进高强度钢材,与传统的冷成型相比,最终部件的高机械强度可以使其质量减轻30%~50%。在焊接之后,将片材在高温下保持10 min以产生贝氏体结构。冶金学家们已经发现,贝氏体是在一定条件下在钢中形成的板状微观结构,该结构可产生坚硬且牢靠的焊接点,尤其表现出了高抗压和拉伸强度。
该技术易被应用于制造业,以加强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的激光焊接。汽车行业采用激光焊接将钢坯和冲压结构体部件(如柱、梁、钢筋等)连接起来,比传统焊接方法更快、更可靠。
通用发布了新一代无人驾驶汽车Cruise AV。该车基于第3代雪佛兰Bolt EV开发,采用第4代Cruise无人驾驶平台。其拥有21部雷达、16部摄像机和5部激光雷达,而这些激光雷达可以帮助自动驾驶汽车“看到”附近的物体和障碍物。这也是一辆100%自动驾驶的汽车,没有转向盘、油门踏板和刹车踏板,原来的驾驶员座位变成了前排左侧乘客座。
对于那些无法自己开车门的残障人士,这辆车甚至可以做到替他们打开车门。此外,它还配置有专门为听力和视力受损乘客服务的设施。
马自达目前正在研发一款汽油发动机,并称其清洁程度堪比电动汽车。该发动机技术名为Skyactiv-3。
马自达动力系统管理执行官称,一旦Skyactiv-3发动机的热能效提高27%~56%,其排放堪比电动车。但这热能效是将马自达的新型发动机技术与电动车从生产初期阶段到使用时所产生的排放量进行对比。马自达的测量当中包含了电动车动力电能产生时所带来的NOx排放量。对于内燃机车来说,其排放计入了原油开采和提炼汽油所产生的排放。按照马自达的计算方式,一旦所有的生产活动排放都计入当中,一些电动车的节能性甚至比不上一些节能性好的汽油车。马自达认为其可以减少25%的碳氧化物排放量,这也使马自达汽油发动机从石油开采到使用时所产生的尾气排放堪比电动车从液化天然气燃烧到产生电能时的燃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