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对称性实现研究

2018-11-27 00:48张廷晓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规则

张 伟,张廷晓

(1.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4;2.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辽宁 大连116024)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迅速崛起并与国际社会互动频繁,从原本旁观者的角色向参与者逐渐转变,这是一个重大的角色转换,也反映出我国的发展战略与国际角色定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话语权的构建正式被提上日程[1]。伦敦奥运会上,我国奥运健儿多次遭受不公正的待遇,陈一冰的吊环动作无懈可击,但最终只能遗憾收获1枚银牌,原因便是裁判的无理由压分,此种情形连申诉的机会都没有;在投掷项目比赛中,德国选手由于器材出现了问题要求重新投掷,并凭借这次额外的机会最终获得第三名,挤掉了我国选手张文秀原本到手的奖牌;叶诗文被质疑使用兴奋剂和我国女子自行车队的遭遇都在一次次印证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缺失。平昌冬奥会上,我国短道速滑健儿多次受到有争议判罚,一次次被对手撞出赛道,成绩一次次被取消,申诉依旧无果。尤其是女子短道速滑3000 m接力的比赛,由于裁判的评判尺度不一致,直接导致成绩被判取消;不仅如此,里约奥运会的女子4×100 m接力的比赛,美国队因自身的失误而遭淘汰,但她们及时进行申诉,获得了单独重赛的机会,这在奥运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并最终将中国女队挤出决赛名单。可见,国际体育话语权会直接影响到比赛的结果,使我国的体育形象陷入他国定义的被动局面[2]。此外,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演讲,强调每个国家都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理应享受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并不会因为国家地位的高低、经济的贫富、国土面积的大小、军事实力的强弱等方面而遭受不公正的对待,这体现了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的基础权利,所有国家都应该享有与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强调了话语权的重要性。

1 国际体育话语权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1.1 国际体育话语权概念

话语权是基于传播学领域和社会学领域的交叉概念,来源于巴赫金和福柯的话语理论,包含了话语和权力两层含义。在长时间的演变之后,话语的外延得到了扩展,学者经常用话语关系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认为话语的产生和运用无不渗透着权力的意蕴,久而久之将话语与权力联系在了一起[3]。国际体育话语权是话语主体通过体育这一媒介,以教育、制度等方式向国际社会输出权利与权力的统一,并将自身的理念和价值以体育话语的形式向全世界表达,以获得国际认可的行为和过程,是体现一个国家体育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就其内涵而言,国际体育话语权具有对国际体育发展动向的决策权和国际体育议题的设定权、对项目进行市场开发的规划权、对国际体育组织成员的任免权、对体育规则的制定权等。因此,主动掌握国际体育话语权意味着主动拥有了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主导权[4]。

话语权是“权力”和“权利”的集合体。所谓国际体育话语权力是指拥有在世界体育舞台上“发声”的权力,同时有能力掌握和行使话语权,并掌控全球体育格局和体育发展方向的统治力。所谓国际体育话语权利,是指国家和个人在合理范围内行使的自利性权益。作为一种话语载体,其影响力辐射整个国际体坛,可以通过国际体育话语权这一媒介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审视中国社会[5]。在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是衡量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重要指标,也是提升国家形象、强化文化自信和实现应有权益的重要依托。为提升我国体育的国际地位,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硬实力,即竞技体育实力,也不能忽视软实力建设,即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问题。

1.2 国际体育话语权的主要现实意义

话语不仅仅指的是一种言说方式,同时更意味着对言语表达方地位和权力的隐蔽性认同。其实国际体育话语权本身就是一种控制舆论的权力,通过话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来树立其良好的国家形象,构建新型国际体育秩序,保障国家合法权益,有效输出本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影响世界的认知,赢得国际上广泛认同[6]。诚然,国际体育话语权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主要标志,是提升国家形象的有利手段之一。自从1979年中国在国际奥委会恢复合法席位以来,我国的国际体育话语权不断提升,并在国际舞台中逐步树立起体育大国的形象。但与体育事业发展的速度相比较而言,还略显缓慢。中国体育要想焕然一新,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必然离不开国际体育话语权的进一步提升。高质量的国际体育话语权可以充分传达新时代中国的体育理念和体育理想,展现出富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魅力,从而逐步提升我国体育的世界影响力,顺利实现体育强国的国家形象转变[7]。同时,抢占国际体育话语权制高点,有利于展现中国的文化自信。体育全球化的到来,各国对国际体育话语权的竞争格外激烈,目的在于抢占话语制高点,进一步强化文化自信。目前,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制高点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掌控,但中国功夫、健身气功、太极等项目逐渐走出国门,成为其他国家了解中国体育文化的载体,强化了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也积极向世界传播,并在世界体育舞台显示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的悠久文明[8]。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独特文化特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话语体系,促进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实现,进一步强化中国体育文化的自信。

此外,国际体育话语权具有构建国际体育秩序的功能,也是保障国家合法权益实现的关键所在。在国际体育领域,无论是大型赛事举办权的选取还是比赛规则的制定,抑或国际体育组织人员的遴选等方面,它们都建立在一定的话语权基础上,尤其大型体育赛事对于文化权力的输出更加体现出了国际体育话语权的独特价值。同时,国际体育话语权能够使国家体育发展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体育话语权实力的指标便是合法权益诉求的实效性。目前,我国体育并未在世界上得到应有的权益保障,但当中国国际体育话语权具备影响力和权威性时,便会体现在国家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国际认可度、运动员话语权意识、运动员的依法维权意识、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人员的数量及其地位以及裁判员话语权建设的大幅度提升等方面。随之,我们就拥有了更多的竞赛规则制定和解读的自主权,而不是一味地迁就、依附于西方国际体育话语所构建的秩序,使我国在国际体育秩序的构建中获得主动权,为提升我国国际地位营造公正合理的外部环境,实现我国应有的体育合法权益。

2 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的非对称性表现

2.1 体育大国形象与话语决策权运用的非对称

近年来,我国过多强调自身竞技体育实力的提高,而忽视与外部的联系,导致利益诉求无法实现,缺乏对国际体育事务的话语决策权,也没有掌握影响我国体育发展自身利益的相关话语权,在设立国际议题、制定项目发展规划、市场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比较有限,和西方国际体育话语权相比较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国际社会对我国体育不够了解,话语权分量低,其体育大国形象和所处的国际地位并未与所拥有的话语决策权相一致。目前,我国在行使国际体育话语权的过程中,其所承担的体育大国形象及其话语裁定权仅被少数弱小的国家所认可[9]。

现如今在各种国际体育事务处理的过程中,中国对于国际体育发展、单项体育项目未来发展规划、市场研发等方面的最终话语决策的分量与体育大国地位应享有的国际体育话语权远远不相匹配,最主要的表现就在于制定项目未来发展规划的方面。在奥运会的所有设项中,跆拳道等是少数东方的项目,因此西方国家几乎掌握了其余所有比赛项目的未来发展规划,话语霸权随之而生。例如羽毛球项目在进行运动形式改良的过程中,引入了跨国组合和3vs3的发展方案,并要求各会员单位进行投票表决裁定,而英国所属的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各拥有3票,因此英国本身就具有12票,而中国只有1票,其结果的裁定可想而知。田径、游泳、自行车等项目的话语权一直在欧美人的手里,中国没有任何参与的可能性。目前,我国正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正准备在国际体坛各领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但在国际体育整体发展和单项体育项目发展等核心环节还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相应的话语权、决策权依旧缺失。我们不能时常扮演一种陪同的角色,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体育发展规划的制定,彰显出中国体育人的思想,并获得与体育大国相匹配的责任和义务。国际体育的发展需要倾听中国声音,中国体育的发展也需要借助国际体育舞台,通过体育大国形象的展现,实现中国应有的责任,发挥出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话语权。

2.2 体育国际角色定位与国际体育组织任免的非对称

随着体育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体育交流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都在通过一定的话语方式寻求自我认同和利益表达。国际体育话语权作为国际体育角色中的身份和权益的象征符号,在体育国际交往中占有主导性作用,因此得到了各国的广泛青睐[10]。随着我国体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体育国际角色定位也有了实质性的转变。我国理应在这种环境下得到相匹配的权力,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在国际体育领域中处于失衡和弱势地位,其难以表达中国体育利益和实现体育强国战略。争取国际体育话语权,通俗地说就是要在国际社会中争取与本国地位相一致的、相匹配的发言权和被重视权。

但目前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任职情况与体育国际角色的定位状况极度不对称。现代竞技体育起源于西方国家,从国际奥委会到国际各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设立,其内部的管理都是西方人在把控,虽然我国已经是世界公认的体育大国,但话语权的天然缺失,使我国本应在国际体育组织中承担的责任和享有的权利并未实现。尤其在国际体育组织中,我国缺乏优秀的体育管理人才在其中任职,这与我国在国际所扮演的体育角色并不吻合。体育大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应该拥有相匹配的人员配比以及高层领导者的存在,否则将会一味地去服从和执行命令。因此,要积极争取我国优秀体育人才到国际体育组织任职的机会,以掌握最近的发展动态,用权力为权利说话。

2.3 体育规则制定与合理运用的非对称

我国曾一度忽视了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建设工作,这使得我国体育的国际参与程度与现有体育地位不相匹配[11],尤其在体育项目规则制定方面几乎没有参与权,更没有发言权,导致我国对很多规则的理解不够透彻,运用起来不够顺畅,这也是外国选手在比赛中得以申诉成功,而我国申诉成功率为零的主要原因。体育项目比赛规则通常由各单项体育联合会下属的专门委员会来制定,乒乓球、羽毛球等中国优势体育项目受到了一次次竞赛规则甚至器材的、有针对性的改革,而这些项目的规则制定权都掌握在西方人的手里,但由于自身竞技实力出众的原因,我们能很好地应对。反观马术、自行车、曲棍球等项目,其原本在我国开展就不太尽如人意,加之规则的变动,导致我国对于规则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在比赛中不能充分发挥和合理运用规则,同时这些规则大多采用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撰写,而我国体育界精通语言的人士很少,其他翻译工作者虽有较高的技能,但并不了解体育比赛规则。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到位的地方,对于规则的精髓常常忽略。如此一来,我国因为体育规则制定的失语,又流失了一部分应有的话语权,并且这部分国际体育话语权也成为阻碍体育比赛公平公正进行的主要因素。

2018年平昌冬奥会我国短道速滑队受到的不公正判决,使媒体将舆论的焦点锁定在了裁判员的身上。我们不能否认裁判组中多以欧美国家的成员为主,亚洲面孔较少[12]。但即使我们拥有足够强劲的实力,如若对项目规则的动态变化掌握不够及时,对规则以及裁判判罚尺度的解读不够深入,同样会导致比赛的失利。任何一项高水平的体育运动,只有高级别的裁判员在一线裁判团队中,才能及时将规则的变化以及裁判的尺度反馈给各自的国家,让运动员有针对性地训练,我国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曾在国际大赛中多次包揽冠军,但作为乒乓球运动最普及、最发达的国家,其却在国际规则的修改过程中没有发言权。21球改为11球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而小球变大球也是针对中国垄断乒坛多年设计的;反之,日本可以包揽柔道的8枚金牌,菲尔普斯可以一人独得6枚游泳奥运金牌,田径赛场也多次出现一国包揽金牌的现象,但体育规则并未因为这些因素而做出任何的修改。但当乒乓球、羽毛球的金牌被我国包揽的时候,规则的修改就变得顺理成章[13]。我国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排球等项目均具有世界最高水平,但这些项目规则的制定均没有中国人的参与,更别提足球、篮球、田径、游泳等具有超高影响力的项目上了。

3 提升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实践逻辑

3.1 中国体育文化的输出

中国体育文化对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也是体育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体育文化作为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表现形式,向世界传播文化也不意味着迎合西方体育的理念,而文化输出首先要处理好西方体育文化与我国体育文化之间的包容与冲突问题,同时为适应体育全球化,要树立良好的国际体育形象,缓和国际体育关系,将中国体育文化与国际体育发展大趋势相吻合,通过文化融合、文化认同和文化建设,提升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中国体育文化的本质与中国文化的内涵高度一致,其始终围绕在谦逊内敛、团结合作、努力奋进、永不言败等方面,而西方体育文化则强调冒险、竞争、实现个人利益等。不同的体育文化特征造就了东西方对体育的不同理解,但整体而言,都是世界体育文化多元化的体现。当下,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的缺失,使中国的优良体育文化难以向世界传播,这也阻碍了中国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建设步伐[14]。因此,在提升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时,要充分肯定我们自身的文化生命力,保证我国体育文化能够顺利传播并得到认同,在输出中国体育文化的同时贡献中国智慧,以提升我国的国际体育话语权。

3.2 国际体育人才的培养

加强我国在国际上的体育话语决策能力,通过对国际体育人才的培养不失为一个重要的环节,让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体育人才走向世界舞台,为世界体育与中国体育的发展做好纽带作用。同时,增强国际体育话语权、重视对国际体育人才的培养是我国体育发展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掌握话语权的关键。通过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体育官员的培养,让更多的中国人进入到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并承担管理和规则制定工作,积极主张中国的国际体育话语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组织的事务性工作,并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北京奥运会前后,我国的国际体育组织任职人数达到了高峰,随后因为年龄、岗位调整、语言障碍等问题,其人员数量在10年间大幅度减少,并且原职位无衔接的中国人出现,这使得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发挥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而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任职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所享有权力的大小和话语权的分量[15]。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我国在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席位中占比依然不到3%,各单项体育组织中的人数更少,甚至在很多国际单项联合会中都没有中国人的身影,更不必说进入核心领导决策层的人员了,这便是我国国际体育人才培养缺位进而导致国际体育话语权缺失的真实境遇。因此,要大力培养国际体育人才,特别是体育外交管理人才,积极支持优秀的人才走出国门,进军国际体育组织,并对此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思想前瞻、外语水平高、素质全面的专门人才,能在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组织中发挥应有的话语权,逐步扩大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任职人员数量和世界影响力,特别是主席团成员的培养,而不要仅仅停留在一般管理人员的培养。

3.3 国际体育事务的参与

要想真正实现我国在国际体坛的话语权,并得到应有的权力份额,必须以体育大国的形象、文化自信的态度参与到国际体育事务中,同时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实现话语和权力的应有状态。2008年北京夏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不仅为中国带来了足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更应借助这个平台,提升我国在体育项目上的国际话语权[16],特别要弥补冰雪项目话语权缺失的现实困境。长期以来,我国羽毛球项目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从苏迪曼杯、汤姆斯杯、世锦赛再到奥运会,金牌少有旁落。但在世界羽联的领导机构中,自从前主席吕圣荣在2008年卸任后,决策层中就少有中国人的身影。再看乒乓球运动,国际乒联做出的每一次规则或是器材的修改都明显地针对中国,不难看出我国在体育项目规则变动等一些重大事件上缺少足够的话语权。体育国际组织,尤其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具有巨大的国际体育话语权,其在比赛规则修改、赛事审批、项目设置等重大国际体育事务上享有无可比拟的决定权[17]。

从表面上看,裁判的判罚不公是国际体育话语权缺失的表现,但深层次的原因应归结在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在国际体育事务参与度的问题上。话语权的获得,其首要任务便是在相应的国际组织中进行高层事务的决策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接触到项目规则的制定、发展章程的修改等关键过程[18]。因此,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单项组织联合会的各层级会议,尤其是决策层的会议,通过对项目最新章程、规划、规则等动态的了解,才能理清国际组织内部运行的过程,从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19]。

4 结语

中国的崛起不能仅停留在维护大国形象、承担大国责任和尽大国义务上,在维护形象、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同时,更应强调拥有适恰的“发声权力”,即话语权。在国际角色定位上,中国不能仅做被动接受者、追随者,而应在各领域都维护地位平等的社会环境,体现中国声音、中国思想、中国价值和中国方案。正确定位国际角色、承担国际责任,并争取与定位和承担责任相符合的国际体育话语权,在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培育国际体育思维的同时,寻找发声媒介、发声渠道,提高发声效益,在正确定位自己角色的基础上,为国际体坛营造一种更为公平、公正、公开的宏观竞争环境。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规则
画与理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雷人话语
让规则不规则
雷人话语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陈年凡客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