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明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全力追求的教学目标。然而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因素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发挥,导致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极低,甚至使学生产生了不愿意学习科学的想法。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一些教师也开始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良,但是他们大多数并没有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思维。本文将结合教学现状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对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研究。
一、选择经典科学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学科学的课本内容里有很多经典的科学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取一些经典的科学现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经典现象的展示,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在“听话的电磁铁”这一单元时,我就精心设计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电磁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我首先介绍了电磁铁发现的背景:“1820年的一天,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做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电路和桌子上放的指南针之间产生了联系,他由此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奥秘。”之后,我向学生提问:“那么他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呢?有同学知道吗?”有的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回答道:“他发现了电能产生磁。”“对,我们今天就来观察一下奥斯特发现的秘密吧。”我说着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工具:导线、电池盒、铁屑、指南针。我首先连接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并将指南针与导线平行地放置在桌子上,接着向学生说道:“大家观察一下,通电后指南针的方向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指南针在电路通电时指南针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我接着说道:“大家都知道指南针是一块磁铁,那么电路通电时是产生了磁性还是变成了铁呢?”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回答道:“如果是变成铁的话,电路不会和铁产生吸引力,可以把铁屑放在电路旁边,看铁屑在电路通电时是否受到吸引。”接着,我按学生提供的方法进行了实验,学生观察到铁屑也受到了吸引,并由此得到电路通电时会产生磁性的结论。这样,我通过向学生演示经典的科学现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本内容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把课本内容与生活内容结合的方式来授课,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简单的机械”这一单元时,我就设计了一堂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课。
师:提到机械,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生1:机械是我们生活中用来帮助人们完成各种工作的工具。
师: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到位,那么同学们能举一些生活中用到的机械的例子吗?
生2:用来拧螺丝的螺丝刀,起啤酒瓶盖的起子。
生3:自行车和汽车。
师:各位同学举的例子都十分正确,这些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就叫作机械。机械分为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刚才大家的例子里,哪种是简单机械?
生1:螺丝刀和起瓶器都是简单的机械。
师:大家还能想到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吗?
生3:厨房里用来切菜的刀和用来夹菜的筷子。
师:对,这些工具都属于简单的机械,相对于简单的机械,生活中还有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复杂机械又被称为机器。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机器?
生2:我们上下楼用的电梯和我们来学校时坐的校车都是机器。
生3:我路过一片工地时,看到了一个水泥搅拌机,它应该也是机器。
通过这样的与实际生活紧密连接起来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机械的概念,还产生了对生活中遇到的东西是否属于机械的思考。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同时,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只按教材内容讲解理论知识,容易把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是简单地讲解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手操作一些科学实验。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就能在实验中总结出科学规律,进而牢固掌握住相关的知识。例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一个关于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实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自观察各种微生物的形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分发微生物图片(酵母菌等微生物),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師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并用铅笔大致画出它的形态。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不同的倍数来观察同一个微生物,让学生总结不同倍数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异同。这样,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实验过程之中,就能发现显微镜的各种工作特点,学生对显微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实践能力也得到增强。
四、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当今世界,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了主题,几乎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交流合作。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之中,教师也应该布置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学生在合作中更牢固地掌握了课本知识,甚至还能发现一些课本上没有提到的规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一课时,我就布置了一个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合作探讨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首先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里面学习讨论,交流自己的一些看法,并用实验证明自己小组的想法。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磁力大小和缠绕的线圈的多少有关,有的学生提出磁力大小和电流的大小有关。于是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了控制变量的实验:“缠绕的线圈数量固定时,看电流变化时电磁铁吸的回形针的个数是否有变化。电流大小固定时,看看缠绕的线圈变化电磁铁吸的回形针的个数是否有变化。”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电磁铁上缠绕的线圈数量固定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力越大;电磁铁提供的电流大小固定时,缠绕的线圈数量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通过实验中的合作,学生的想法得到了验证,弄清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的线圈数量的多少和电流的大小都有关系。这样,通过布置合作性的学习任务,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得到了增强,而且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总之,我们一线科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科学课堂内外的生活细节、实验现象。同时我们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永州市新田县莲花学校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