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玲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一支粉笔一本书走天下。因缺乏教育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及趣味性相比现在较低。如今,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具备、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无疑有它无与伦比的优势。一张张与教学主题相配的图片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一段段烘托主题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叹为观止。
不可否认,课件丰富多彩的内容丰富了课堂知识容量、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它的优势在语文课堂上尤为显著。但同时,长期使用多媒体课件,会让老师明显感觉到它既能给课堂教学带来优质高效,也会夹杂些许苦涩。很多时候,语文课堂变成了一张张精美图片的频繁展示课,大容量的课件图片让学生应接不暇。过多的感官刺激使学生难以静下心来仔细品读文本,过量的图片信息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生思维发展被限制
新课标中提到,语文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实践、经历、经验等各不相同,对文字、语句的理解会融入个人特色,是多元的。
学生对教材文本的体验应是在对文字内容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加以解读,更多的共鸣是要在活跃的思维活动中产生的。多媒体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目光,许多需要仔细研读、品味的文字被设计为一张张图片的背景。学生记住更多的是画面内容,而不是文字。这样就禁锢了他们的思维,不利于他们想象力的发挥。另外,对教学过程、内容、问题的设计都早已安排好,其中多媒体课件就是整节课堂教学的指令师。课堂教学环节多是根据课件内容来安排的。当学生发表自己独树一帜的想法时,有些教师只是轻描淡写地敷衍,或者直接忽略,不能给予学生直接、正确的回应,然后继续围绕课件内容展开接下来的教学。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学,整节课包含大量的信息,步步精讲,也就忽略了重难点。有时为了在课内讲完准备好的所有内容,只顾速度,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件内容,看似生动活泼、兴趣极高的课堂变成了老师的课件展示课。课堂上不缺精彩,唯独缺少了学生的思考空间,缺少了学生思维与文本的碰撞。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
二、师生情感交流易缺失
在课堂上,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课件,所有的教学内容以一张张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在课内的角色变成了课件内容的讲解员,学生像极了只是参与了一场汇报会,偶有发言机会。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也偏离了应有的方向。整节课,教师精彩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二者之间已无互动可言。其实,教育的目的是激发人的创造力,将人尚未意识到的价值感、生命感唤醒。但语文课堂上,当师生忙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时,课堂教学顺序被课件内容牵制,课堂由原来的由教师主导,变成了由多媒体课件控制着,这严重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原本可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多媒体仅发挥了它的展板功能,变成了带来表面热闹红火的工具,这难道不是与最初设计开发的初衷背道而驰吗?成功而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是互通配合的双向交流,教师不能只是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者,而应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引導、调控者,让师生间的有效交流持续、稳定。
三、课堂教学难寻人文性
客观地分析,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确实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知识的传授更具直观性。深奥难懂的文字内容,被一张张图片直接击破,学生易于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求知的热情有一定的提高。但教材中许多内容是需要学生沉下心来仔细推敲的。图片固然可以帮助理解,但并不能代替所有,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悟、体会。而不恰当地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只能按事先设计好的流程走一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难以再见各抒己见的生动场面。语文教学需要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整体把握,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不同,相应的焦点部分也不应整齐划一。此时,课堂教学被事先准备的课件所牵制,这实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填鸭式”教学,其人文性又体现在哪里呢?
四、问题的解决
新课标指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如何解决如今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关注日常,增进交流
在教学中增进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生中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把平时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不能一味地给学生解说多媒体课件,丧失教师主导作用。教学中,多与学生交流,注重学习引导,同时利用媒体教学的多样性,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理使用,张弛有度
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配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抓住重点,突出实用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要注意用不同的形象来展示,并且要加以强调,让学生明白。避免课件信息含量过大,形成无重点现象。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