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欢欢
摘 要: 本文结合手语翻译教学体系四大模块的构建:手语技能模块、翻译技能模块、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块、综合技能模块,整合口译和手语翻译教学互补、中国口语和美国口语对比学习等视角,尝试研究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教学策略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 手语翻译 口译 复合型翻译人才
现今英语教育全面普及,过去孩子12岁学英语,现在幼儿园就启蒙了。越来越多的非英语专业的人能自如地运用英语,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对口需求量大大减少。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就业渠道狭窄,跨专业工作形势不容乐观,高不成低不就。在这个急需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里,单单掌握一门语言技能已难以作为谋生之道。而社会对手语翻译员的需求却日渐增加。如果翻译专业的学生能兼修手语翻译,成为复合型的翻译人才,无疑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英语翻译专业学生可通过学习掌握迎宾接待、商场购物、旅游交通等方面基本的手语技能,把汉语、英语、二外语言与手语结合起来,通过对中国手语或美国手语等的专门培训,给各国聋哑人士和健听人士的交流提供辅助。口译是翻译专业的必修课,口译和手语翻译都属于传译(interpretating),在教学策略上有较多地方可以相互借鉴。而且英语翻译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较强,有利于对比学习中国手语和美国手语等。下面将整合四大技能模块构建、口译和手语翻译教学相辅相成,中国口语和美国口语对比学习等视角,初探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的教学策略中的一些思路。
一、手语技能模块
本文拟把手语翻译教学放在语言学框架下探讨。毕竟“手语具备自然语言的根本属性,是和英语、汉语等有声语言地位一样的自然语言的这个共识”,经过半个世纪的争议,已有定论:包括朗曼在内的国际主要语言类出版社的语言类书籍均将手语视为人类自然语言。从认知科学的视角看,手语翻译和口译都是与语言密切相关的认知活动。教学是需要理论支撑的。手语翻译和口译的认知过程都包括:源语信息接收、源语理解、高效记忆、解码编码、译语规划、译语产出、译语监控、自我纠正等(王继红,2009)。早在20世纪90年代Isham就提出:在认知过程方面,几乎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美国手语和英语之间的手语翻译与口译不同(Isham,1994)。
手语翻译和口译本质上都是涉及双语和双文化的交际活动。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手语翻译和口译都可以运用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根据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Gile,1995),同声传译员要将有限的认知资源合理地分配在同时进行的四项认知任务上:听力理解、译语产出、短期记忆和认知资源的协调。如果同声传译员把注意力资源过多地分配在其中某一个任务上,译员就很容易顾此失彼。这点对手语同步翻译来说是一个道理。带着听辨信息、记忆信息、打手势、做面部表情、自我纠正等多重任务,手语翻译员要自我协调。如何协调呢?这就是平时无论是口译教学还是手语翻译教学都应通过大量练习反复训练的地方。另外,Gile的模型可以解释手语翻译译语中为什么会出现各种错误和省略,可以辅助手语翻译教学。因此,手语翻译的实践和教学都可以运用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口译教学研究起步早,对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研究頗多,完全可以为手语翻译教学所借鉴。
二、翻译技能模块
口译可以分为同步传译和交替传译,事实上手语翻译完全可以分为这两种情况。从翻译技巧教学看,手语翻译和口译的部分技能是相似的。在交替传译中,手语翻译员和口译员都要运用记忆技巧、主题识别技巧、信息重组技巧、跨文化交际技巧、数字翻译技巧等。在同步传译中,为了更好地在极短的反应时间内同时处理多重任务,手语翻译员和口译员都要熟练运用译前准备技能、注意力分配技能、记忆技能、简化技能、概况技能、预测技能、阐释技能等。这些技能是口译教学中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完全可以为手语翻译教学所借鉴。比如译前准备技能,无论是手语翻译还是口译,教学中教师都要强调学生对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有一定了解,在接到翻译任务后对相关知识、专业词汇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比如乐山近年来承办的国际旅游博览会,无论是口译和手译前,译员都要对到场嘉宾的姓名和头衔、参展单位的简介等进行译前准备,以便正式翻译时效果更好。
反过来手语翻译也有值得口译教学借鉴的地方。手语利用双手作为表达器官,在表达一些空间概念和施事者、受事者之间的关系时具有优势。这些优点是教师在教授口译的笔记法时可以借鉴的,可以提醒学生对比联想。例如,“货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这句话的手语翻译,先翻译“汽车”,然后保持该手势进行不断的上下空间移动。在口译案例教学中,“曲折”、“波动”、“动荡”“波折”等类似概念就可以借鉴手语的表达记笔记,可以用画波浪线的方式表示。其次,口译的笔记法教学中还可以借鉴手语中的象似性概念。举个例子,在中国手语中,“领导”一词的手势模拟了清朝官员带的尖顶帽子。根据这一手语翻译例子的象似性启示,口译笔记中“领导人”、“CEO”、“头”等词的笔记可以用“^”符号表示(张再昂,2014)。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块
虽然各国手语不同,但并非完全不同不能交流。手语词汇比有声语言的象似性程度高,虽然各国手语不同,但有一些共性。经过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应对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旅游用语翻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同手语的相同之处主要是由人类相同的生理机制、认知模式和相似的生理体验决定的。鉴于美国手语的国际地位,这里以中国手语和美国手语的对比为例。两个国家几乎一半的手指语都相同或相似,说明手语中存在相互借鉴的情况。此外,手语词汇也存在借词现象,在《中国手语》书中,圣诞节、感恩节、新加坡、纽约等词均来自当地手语。这和汉语吸收坦克、沙发、比基尼、克隆等外来词是一个道理。
再谈谈两国手语的其他相似点。当想指示附近的某个人或物体,两国手语都习惯地用食指指那个人或物体。比如,中国手语和美国手语符号“牙齿”——手势都是用食指指向自己的牙齿。同样,中、美手语中的代词也是用手指指向所指的空间位置来表示。中国手语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直立或横伸表示“三”;美国手语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表示“三”。两个手势的区别在于所使用的手指不同。这是由于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人类对数字的感知和表达渐渐变成一种习惯。以上中国手语和美国手语的异同对比是一个例证,说明对比学习两国手语不失为手语翻译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笔者认为意义重大。教师可利用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强的特点,英语翻译专业学生学习他国手语具有先天优势。全球化的背景下,手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本国本民族手语知识,还要了解不同民族国家聋人文化与思维特性,尽力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手语语言的差别,扩大手语翻译者的国际视野。大学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训练他国手语在某一领域的应用。以乐山为例,身为国际性旅游城市,常年来乐山大佛、峨眉山旅游的游客中,外国听障人士不乏其人。学生可以重点训练旅游用语的主流国家手语翻译。正如全球的商贩都会用或流利或蹩脚的英语说价格、指路等。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时代,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必须有机结合。尤其是在学习他国手语如美国手语方面,没有条件开设他国手语的学校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学校可以把网络学习设为自修课或选修课,仍然设置学分以鼓励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学习资源。互联网时代,网上有很多资源可以学习各国手语背景知识、手语语言、聋哑文化等知识。很多网站都有专业手语导师拍摄的视频教程,比如ASLU就很适合初学者。每个词条都有一段专业导师拍摄的教学视频,Handspeak也是很不错的视频教学、手语词典网站,优酷等视频网站都有提供手语教学视频。教师要引导学生查找合格、正规的视频,避免被包含错误信息和技巧的视频误导。网络教学落实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下载关于手语翻译的手机应用。这个时代离不开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学生能轻松地随身携带手语词典和学习软件。Google Play商店和苹果App商店都有一些比较好的手语教学程序资源,有的还是免费的。这些手机应用还包括视频演示和分解步骤教程,包括学习指南和词典软件。互联网时代,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必须有机结合起来。
四、综合技能模块
综合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学生的实训课程、专业见习、顶岗实习。通过前三个模块的技能训练,学生具备各项职业技能后,再安排他们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通过综合技能实训衔接、综合运用各单项的技能,做到学以致用。现在很多高校都有实验实训课程,实训课程中口译教师和手语翻译教师可联合起来,针对同一语料对学生进行两种传译训练,相辅相成。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岗位,通过训练使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手语翻译工作的真实情况。以笔者所在的乐山师范学院学生为例,离乐山师院不远的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可作为大学生手语翻译实践基地之一。乐山电视台、乐山大佛景区导游协会也是理想的实践基地。近几年都在举行的旅博会也是实践的好去处。此外,在大學中成立口语社团、经常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不错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目前乐山师范学院手语协会规模达到200多人,被评为四川省大学生百佳社团,经常开展各项活动,受到社会的好评。
综上所述,培养既懂手语翻译,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的课题目前国内研究很少,但大势所趋,相关研究必须迎头跟上。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聋人群体的交往日益加深。不同国家、民族间手语的差异性给手语使用群体的顺畅交流造成困难,也对手语翻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手语翻译实训中仅仅强调中国手语学习,轻视跨文化手语能力培养,培养的人才与实际需求间存在较大的鸿沟。给英语翻译专业学生开设多国手语翻译课程,恰恰可以利用其跨文化意识强的特点,使之成为复合型翻译人才。因此,我们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要有国际化的视野,高屋建瓴,拓宽思路,对课程体系大胆改革,对手语教育资源和翻译教育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必修课、选修课与自修课等课程体系。整合四大技能模块构建、口译和手语翻译教学相辅相成,中国口语和美国口语对比学习等视角不失为新时代下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教学改革的一个尝试性方向。
参考文献:
[1]Gile 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169.
[2]阚学新,王丹.跨文化交际视域下中、美手语象似性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9):101-103.
[3]罗强.全球化视野下手语翻译跨文化素养的培养[J].中州大学学报,2017,6(3):112-116.
[4]孟繁玲.美国大学手语翻译专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J].中州大学学报,2010,4(2):41-43.
[5]王继红.手语翻译与口译的异同[J].中国特殊教育,2009(8):20-25.
[6]张再昂.口译和手语翻译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7]中国聋人协会.中国手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乐山师范学院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结合手语翻译: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的教学策略探究”,项目编号:SCTJ-2017-A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