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淏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发挥微课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拓展语文教学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教学意境,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微课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微课教学手段将音效、图像、视频等整合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创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效果提升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微课科学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热点话题。现对“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具体说,微课是一种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初中教学的微课制作过程主要是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为主、以电子音像展现教学内容,内容有适当地延伸扩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微课具有教学用时短,教学内容针对性强,着重于讲解某一专题或难点的优点。因此,将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掌握微课的特征和优势有利于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首先,微课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微课的存在主要得益于先进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训算机网络技术,这就表明微课与现代的信息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具有先进性。其次,微课具有灵活性。微课应用于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能在课堂上辅助教师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做好课下的预习和复习任务,促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最后,微课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每节微课的时间都比较短,且只针对一个难点或者专题。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实践
(一)强化视觉效应,加深内容理解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加强学生对文章理解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点教学目标任务被推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一方面能够提升其自身语文素养的形成,另一方面亦有利于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然而,在当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文章理解深度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是经过层层筛选的精品文章,其不仅语句优美、色彩丰富,更在字句之间有着一定的深度。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尚在初期培养阶段,对于意境深度较强的文章,难免会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而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便起到了良好的优化效果,为了能够将文章的内容以动态的形式进行转化,便可将抽象的文字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从而加强学生对文章精髓的理解。
例如,在《黄河颂》这一课的教学中,虽然文章的句句之间均透露出了黄河那种壮丽与气势磅礴的美感,但其抽象化的描述难以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那种大自然之美。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黄河在湍急的奔走景象,教师便可以在网上对黄河相关的视频进行下载并为学生进行播放。学生通过“黄河微课”的观看能够切身感受到文章中关于黄河描述的美感,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更好地进行理解。
(二)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教学
创设情境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教学方法却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融人课堂教学氛围中。因此,教师应合理的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古诗《钱塘湖春行》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中的视频、文字、图像、声音有机与古诗结合,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现出西湖美丽的春景,进而使学生体会作品的意境,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当学生真实的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整首诗写出了白居易对西湖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三)延伸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个人感受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以理解为主,但课本内教学的文章题材却多种多样,不同题材的文章便决定着微课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亦要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应用。如,在一些古诗词和诗歌的文章教学中,由于其对文章内容的情境描述较为详尽,而诗歌和故事的意境又难以被学生所理解。所以,在微课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内容适当地添加一些音乐元素,使得微课能够有效地与影音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满足学生对文章意境理解得实际诉求。
以《赤壁》为例,赤壁作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在文章中充分抒发了那种国家存亡的悲痛情怀,在通篇文章中暗示了杜牧个人身怀报效国家的伟大理想目标而又得不到重用的思想。为此,教师在对《赤壁》这首诗进行播放时,要尽可能选择一些较为豪放的音乐作为其背景,并在视频中重点刻画出诗人那种怀才不遇和社稷安危的复杂情怀,从而让学生能够仿佛身临其境地站在杜牧的视角下感受诗中的意境,加强对古诗词深度的理解。
(四)运用微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写作亦是如此。目前,大部分初中学生普遍存在写作内容空洞,辞藻活力,缺乏生活的真情实感等问题,出现这一状况在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甚至与日常生活严重脱节,难以将自己的感情应用于写作之中。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加深对日常生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表达出学生的针对感受。比如说,在学习以勤劳为主题的写作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有关以“勤劳”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诱导学生加强对勤劳的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融入自身的真实情感,表达对勤劳的体会,进而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谢社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发展备受关注,加強微课在其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势在必行。为此,初中教师有必要对微课的教学思路理清,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定性思维,积极挖掘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将微课中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推进,从而推动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曹乾臻,王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
[2]刘思国.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