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斌
【摘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内成本升高,使得招用外籍员工成为必然选择。但在具体的招用中,选用哪个国家的员工,员工怎么管理等,又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新的课题。本人通过对印度员工离职原因总结和对策分析,希望对今后的外籍员工招用和管理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印籍员工;离职;对策分析
2017年初以来,陆续招用了40多名印度员工。通过几个月的接触和管理,并与之前招用的尼泊尔人对比来看,印度人的表现普遍不够如尼泊尔人,离职率也较高。我有幸管理和带领了这两国的新招员工,并与他们一起分别参加了SADARA停车场项目和沙农管道项目的施工,而且,队伍中还有临时雇佣的外部劳务公司的外籍员工,因此,通过对这些人员的对比,针对印籍员工的离职和管理方法有一些个人的看法,在此,与大家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印度人离职原因
(一)中介公司介绍的情况与实际情况差别太大,比如干的工作轻重舒适程度、SINOPEC在印度人心目中的形象等;
(二)两国在工种设置上有所不同,印度工程师的分工与中国有所不同,也可能是理解上的不同。举例说,仪表工程师坦承,他不会指导工程队施工,他只能在施工完毕后进行检查,需要为他配备助理工程师(指导施工)和助手;此外,MECHANICALHELPER和LABOR也不同;
(三)沙特天气比印度更为炎热,部分印度人难以忍受。比如新招的大车司机,在没有办证的情况下,先办了小车驾照,开小车,但他还是要求回国。
(四)现场营地较差,从心目中影响了对SINOPEC的印象。与印度人心目中的标准差别太大,从第1批来的人开始,就提了很多营地的问题,并拍成照片发给了中介公司,且在来的当天晚上,就不愿意下车。
(五)为了降低成本,对部分想回国的印度人竭力挽留,反而让印度人更加看不起中国人,并以此为要胁。
(六)从法律层面和签订的合同看,我们没有对印度人可以形成制约的地方。
(七)部分印度力工要求转变为技术工种,并认为招聘时已承诺,但我方没有遵守承诺(经落实招聘人员,没有明确承诺)o
(八)办理操作手资格证时间过长,使得操作手只能从事力工的工作,致使印度员工认为我方不守信。
(九)招聘的工程师,如电气、工艺专业的,不能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
(十)印度是资本主义选举制国家,对休息日、人权、隐私、卫生、生活等的要求不同于中国人,逐步让他们适应中国国情,需要磨合,忍受不了的,只能选择离开。例如周五加班、卫生间没有门、洗澡间没有隔板等。
(十一)印度人等级制度特别明显,工程师和力工、技工等之间都有很大不同,安排工作时,要有区别;有些工作,即使轻松,也印度人也可能因为等级的原因并不认同。如安排工程师干库管工作。
(十二)普遍情况下,印度人较懒,不如孟加拉人、尼泊尔人踏实肯干,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普遍事实。
(十三)自卑而又自大,是部分印籍员工骨子里的习性,特别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这就使得他们只有不断的要求和索取,才双胞胎克服内心的自卑感,因此,在部分中国人看来,他们没有感恩的心,不讲人情,只有索取。
(十四)从众效应和在沙特广泛的人脉联系。有些人离职,很大程度上是受别人的影响;另一方面,印度人在沙特有很多,而且没有语言障碍,因此,他们从事的职业上看,地位较中国人可能更高,对各种规定、信息的了解更深,也导致他们会对各公司情况进行对比。
(十五)我们的工资相对较低,对部分人,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比如新招的工程师,据他们讲,他们的同班同学在卡塔尔的工资是他的两倍。尽管他们经验、技能尚有欠缺,但对工资方面的要求并不因此而有所保留,他们来这儿可能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或者只为取得在SINOPEC的工作經历。
二、应采取的对策
对印度人,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属于边干边管。凡事没有绝对,以上只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或许可以有从以下几点进行改善。
(一)优化合同,在合同中增加保障单位利益的条款,必要时,有依据可依。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员工离职或工作中发生问题时的保障条款;二是培训或不能达到合格员工时的薪酬标准。
(二)借鉴人力资源公司的做法,增加印度员工的报酬,同时转移费用,传递生活压力。比如机票、IQAMA费用、住宿费等都要从他们的工资中扣,不干活当天只没有钱赚,而且还有支出,使员工有紧迫感;同时还能增加名义工资。
(三)奖优罚劣,并建立工资评定晋升制度,吸引员工长时间高素质服务。工资提升、职位进级,要与能力、技能、工作年限等挂起钩来,要进行定期评定,在员工进行公示,形成良好的风气。
(四)公平公正的做好工衣工鞋发放工作,特别是在人员调动频繁的情况下,不能仅仅为了省成本,放任各项目不给劳保,我们是正规化的公司,就要有正规的管理,培养员工对司的敬畏感。
(五)要有开除人的气魄。员工违规,我们不能因怕他们离开,不怕因此增加罚款、减少低成本员工,该停工或开除,采取必要措施,树立单位的威严,言出必行。
总之,人的思想是千差万别的,因此离职的原因也有很多,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感受和看法,希望对今后对外籍员工的招用和管理等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