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康 张青荣
摘 要:在对文化基因、公共艺术以及地域文化基因的视觉化提取分析基础上,展开对地方文脉资源“活化”方法的思考,以探寻新丝路带上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改造中的新出路,为“一带一路”城市文化建设作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基因萃取;城市;视觉应用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千城一面”现象日趋严重。近年来,当各地纷纷注意到通过挖掘地方文化元素来改善“空心城市”的“文化与活力双重缺失”现状的时候,太过急功近利,疏于对文化根源的深层次、系统性挖掘,往往将较为浅表的文化现象当作区域文化本质,甚至生搬硬套国内外某些公共艺术形式,为城市文化建设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地域文化既是城市空间视觉形象定位隐性表达因素,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习近平主席2014年10月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中作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号召后,指明了当前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要在创新和动态中传承优秀文化。地域文化基因的视觉活化,就是让那些休眠性、单传播、静态质的地域文化审美元素,通过融合、提炼等视觉创意手段,转化成可视、可触、活态质、多途径传播的视觉审美实体。
一、文化基因
地域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群因素的影响下,历经持久的社会发展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传承与审美积淀的文化现象。地域文化是有“基因”的。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是存在于生物细胞染色体上的遗传基本单位,而人类文化的延续,也可以理解成是“文化基因”以遗传和复制进行“传递”,然后通过认知、解码进行“解读”和“表述”的,这就是在“融合”与“变异”中进行着文化传承。按照符号学家的观点,文化传承也可以从符号学角度来研究分析。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对“符号”的研究开始,到近现代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理论、皮尔斯逻辑修辞学符号理论、苏珊·朗格的“文化符号”理论以及洛特曼的当代俄罗斯“文化符号学”理论,都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文化符号研究角度和视野。考皮尔斯地域文化符号分为图像型、指示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在他看来,视觉艺术中的图像、图案、草图、模型,以及文学词语中的比喻、隐喻符号,是靠图形的类比和近似来构成的,属于图像型符号。地域文化基因的城市视觉萃取与活化,简单地讲就是将非视觉的地域文化经典转化为视觉化的元素,用视觉艺术语言表达方式,“活化”运用到城市物质空间载体上的过程,从而达到改造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目的。
二、公共艺术
国外经验表明,公共艺术对于促进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尤其是提高城市文化形象作用显著。自20世纪 90 年代公共艺术进入中国后,其卓越的场域性、公共性和参与性很快得到广泛认可。当前,发展迅猛的网络、新媒体技术带来信息交换和传播方式巨大变化,公共艺术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动态化和互生化。公共艺术是以扩大化的艺术手段介入公共空间,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形成城市特色和个性的,它以巨大的活力,点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城市民众多元思想在互动中得到了汇聚与释放,文化氛围得到了集中与综合,个体的内心世界得到连接与沟通,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地域文化既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地域文化与公共艺术结合,对城市空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彰显城市文化,加强公众对城市的认识和情感;二是使城市更加生态宜居,吸引旅游人流和投资,增加城市财富,提升城市经济实力;三是文化艺术元素的植入,舒缓了城市生活压力;四是调和社会矛盾,公共艺术靠将生态问题、妇女儿童问题、少数民族等各种社会问题用艺术的方式去诉求和消解,彰显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所以,公共艺术是地域文化基因实现视觉活化最佳的土壤。
三、连云港地域文化基因提取与应用
《西游记》《镜花缘》以及将军崖岩画等经典文化是苏北地域文化中的代表,也为苏北连云港市打造“国际化海滨城市”提供了优质的文化资源。如“东方天书”将军崖岩画具有的抽象、简约、格律化之“形式美”,开放、浪漫、质朴之“情感美”和自由、率真、神秘、超然之“精神美”,以及《西游记》与《镜花缘》的“浪漫奇幻气质”为连云港市构建“神奇浪漫之都”提供了坚实文化基础。一般说来,将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视觉设计符号,首先应该进行系统化梳理,分析连云港本土文化符号的“形式”与“意义”,然后根据物质载体和设计“意图”,寻求转换与活化应用的方法。
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分析梳理主要包括具象资源和抽象资源两个方面。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历史景观等属于具象层面,城市精神内涵、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属于抽象层面,当然,作为视觉元素的色彩也是不能忽略的。视觉色彩的采集既包括具象世界中的色彩提取,也包括对抽象文化素材进行视觉分析而得到的意象色彩。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文化资源梳理,以及对这些资源中符号的来源、符号的能指所指、符号指涉物的分析,提取到连云港地域文化中的图像、指示与象征三方面基因符号。一是从西游记、镜花缘等文学作品中提取指示与象征符号;二是从将军崖岩画、东夷部落文化、汉代石刻等地方文化历史传承中提取的图像符号,三是从连云港山海文化、云台山、花果山、黄海等自然景观资源中提取视觉符号。四是从连云港淮盐文化商贸因素中提取的视觉符号。五是从连云港孝文化中化提取的视觉符号,如东海孝妇传说故事等;六是从连云港地理交通区位优势中提取的视觉符号,如连云港陆桥文化,欧亚大陆桥头堡形象等等。上述的一些非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在符合连云港“神奇浪漫之都”的文化基调的原则下可以运用于一些局部区域空间改造上,它有助于保留了城市历史记忆,让更多的人通过视觉的方式认识和了解城市的历史,增加民众的归属感,使城市的地域文化能夠真正融入人们生活。
地域文化元素的创意应用方法主要包括“模仿创意”与“解构创意”两种。模仿创意法比较好理解,而“解构创意法”就是运用符号学理论,对已有地域文化元素符号进行分析,进而形成符号系统,通过分析、提取、解构、重组,运用到城市视觉创意设计中的方法,包括归纳概括法、图文结合法、元素重组法、元素叠加法、抽象概括法等技术方法。例如,归纳概括法主要是对地域文化中的具象与抽象元素进行视觉化提炼;图文结合法就是把图形进行拆分和打散,然后再将图形和色彩进行重新组合,得出新的视觉符号。从文化元素转换与活化应用的方法上看,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地域文化中的图形符号直接转化为设计符号。比如,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符号中的某些点、线、抽象几何纹样和形态可以直接作为设计符号使用。第二个层面,具象图形符号转化为抽象图形符号,例如可以将西游文化形象转化为几何抽象的图形,使其变成具有象征性的抽象设计符号。第三个层面,解构连云港地域文化符号,使其成为更小的文化符号单元或元素,再根据设计需要来进行重新组合。比如,把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图形符号打散重组并生成新的形象和符号。第四个层面,意象化创造图形元素,例如可以将西游文化中的植物、动物、人物、名称、诗词,场景意象性地幻化为某种视觉符号元素。此外,还可以引用或者借用其它文化符号,甚至可以把多个不同来源的连云港地域文化符号进行解构重组为新的设计符号。
四、文化基因活化应用的原则
地域文化基因浓缩了地域文化中最本质的特征,是文化传播和“繁衍”的基本单位。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实现地域文化的视觉活化,其范围既包括具体的城市空间实体,也包括网络媒体等虚拟空间。在视觉活化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公共空间的整体性、环境适应性、文化多样性、活化传承的可持续性等因素,也要考虑到文脉的典型性和时空的动态性等因素,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民族化原则。地域文化中代表性的传统元素是现代公共空间改造最优质最直接的素材之一,巧妙借用这些本土元素符号,可使城市空间更有东方韵味。如“中”“和”意蕴的儒家思想和“恬静淡泊”的道家气质,可使城市文化境界质的提升。二是人本化原则。民众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关注和参与度是公共艺术能否走进大众生活的关键,技术含量是次要因素,创意和人文关怀最为重要。以人为本的公共艺术,就是要给普通的民众能够随意参与进来的机会,可以让他们从嗅觉、触觉、视觉等全方位进行感官互动。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总是因地制宜,根据特定的时空环境,有计划、有规律地进行实施。公共艺术场所往往是广大民众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场所,因此它最基本的出发点是应做到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应该充分考虑到它的趣味性和舒适度,增强文化气氛和时代旋律,增进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情怀。三是特色化原则。城市公共艺术只有淋漓尽致地将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充分展现出来时,才能彰显出这个城市的地域特色。大到建筑群、公共艺术组合作品,小到垃圾箱、长椅等细节都要体现独特的地域气质。特色文化记载着城市的发展轨迹,而活化和保护特色文化是塑造城市品牌的关键。地域文化基因的活化应用既要符合城市空间格局、资源配置、城市发展战略等宏观要求,又应该符合这个城市的整体气质和内涵,将整体性、系统化作为重要考量,避免流入拼凑感和碎片化。
五、结语
当前,传承和活化本地文脉资源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公共空间改造的主流趋势。将非具象的地域文化基因转可视化的元素并应用于城市空间改造,实现城市区域形象提升和城市文化形象品牌建构,可以解决大量人居环境等社会问题,不过,地域文化基因的活化传承本身就是多元动态的过程,必须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而且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才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长风.文化基因论: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2]赵毅衡.符號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龚鹏程.文化符号学:中国社会的肌理与文化法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理查德·达根哈特.可持续的城市形式与结构[J].世界建筑,2010,(02).
[5]冯钢.艺术符号学[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冯大康,硕士,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主研方向:造型艺术。
张青荣,硕士,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主研方向:视觉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