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宣化钟鼓楼地段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2018-11-26 10:59杜乐贺博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场所精神空间

杜乐 贺博文

摘 要:对于历史地段空间的更新改造,一直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大家都在讨论如何能够在还原历史地段风貌的同时又可以让该地段的历史场所精神重新焕发;既可以延续其历史文脉,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使得历史地段拥有现代的生活设施;可以满足外来游客对于历史地段的各项旅游需求等等。文章结合河北宣化钟鼓楼地段空间更新改造设计来探讨历史核心区域激活的模式,包括历史地段如何经营,与周边环境如何融洽相处等问题,力求在保护更新的同时复兴历史地段曾经的辉煌。

关键词:历史地段;空间;场所精神;更新设计

一、历史文化背景

位于宣化区城区中轴线核心地段的钟鼓楼地段,是一个距今有500多年历史的古街(鼓楼建于1441年,钟楼建于1482年)。钟鼓楼在中国古代城市中地位突出,为城市报时、预警,更有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包括军事上的指挥等,因其特殊身份地位往往居于城池中心。在城池内除了佛教的塔,就数钟鼓楼最高。在钟鼓楼周围设置官府、寺庙(宣化时恩寺)还有居住区,这里常常成为古代城池中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宣化是历史有名的京西第一府,明清时期战略地理位置明显,钟鼓楼皆有,在钟鼓楼中间形成了一条长约150米的笔直南北向长街。钟鼓楼辐射周边,形成了典型的历史地段。宣化钟鼓大街呈鱼骨式街巷脉络,地理位置好,曾经是一条很出名的商业性街区,还是古城人民的文娱中心,它曾在宣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衍生了该地段的商业,形成了宣化的主要商业贸易集散点。到了民国,店铺鳞次栉比,主要经营饭店、糕点饼铺、布店、茶叶店、药店、酒铺、照相馆等。在500多年的历史中,钟鼓大街几经繁荣和萧条。改革开放后又一次迎来了繁荣,政府鼓励下,人们开始开店铺,开饭店,钟鼓大街再次成为宣化中轴线上的一个亮点,该时期是一个钟鼓大街非常热闹的时期,为何后来衰败了,经过调研,分析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政府的政策性调整

政府的政策性干预是一个重要原因。自从房地产兴盛之后,政府为了建设核心地段商业区,曾不止一次的进行政策性引导,但由于位置特殊,总找不到最合理的解决办法,导致老街区商业迅速衰落,目前只能自然形成一些最低端的商业模式,例如综合农贸市场、小商贩的水果、蔬菜等。

(二)钟鼓大街的功能性衰退

生活质量的提升让本地居民需要更多生活体验方式。富裕的生活使得文娱性项目需求再次增加。而且,之前商铺过于狭小,不利于商家的经营。中轴线的南大街步行街、财神庙步行街也逐渐兴盛起来,这两条现代仿古兼顾的街道可以很好的满足人民的需求。

(三)鐘鼓大街的物质性老化

钟鼓大街的建筑一般都是些老旧的砖木建筑,使用时间都相对较长,由于年久失修,有损坏或直接倒塌的现象。另外在水暖电等市政设施的配置上局限性也较强,改造比较困难。这就使得该地段的生活条件还停留在一个较原始的阶段,整条街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变得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

二、钟鼓大街价值评述

阿普尔亚德认为:“老街区展示了人的尺度,个性化,相互关怀,手工技艺,美轮美奂和多样性,这些在机器制造、现代造型的城市中所匮乏的一切,后者只有单调重复及尺度巨大的特性。”钟鼓大街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人的尺度、个性化的街巷空间,是邻里成员间相互关怀的历史地段,是有着传统的医师、茶师、小吃、民族服饰等技艺的古老历史地段。钟鼓大街是在明朝开始不断更新后成型的,走在街上你会发现有明清时期的砖木建筑,还有解放初期带有一点苏联风格的建筑。这条街不仅仅是一条普通的老街,它更是不同时代的历史记忆,这种历史记忆由沿街的店铺这种商业建筑承载,由自然衍生的街巷空间承载。历史地段有其情怀意义上的美感。历史的进程中建筑的遗存对于人们建立文化认同感,延续历史地段相关历史记忆有着纪念馆般的意义。每个历史地段都有其独特的场所精神,激发历史地段的场所精神,就是在改造更新和延续其文脉。场所精神再次被激发出来的同时也会给本地带来文化上的实用价值体现。

三、钟鼓大街空间更新探讨

目前对于历史地段保护改造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完整地保存地段原貌,再现昔日盛景,比如黄山宏村,第二种是在保持古代特色的同时不排斥增加现代生活元素,这样的案例较多,举个国外的例子比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小镇。从现实出发,钟鼓大街的发展应该采用第二种办法,在恢复钟鼓大街特色的同时也要渗透现代的生活模式,我们采用的是保护加更新的思路。

(一)梳理空间,更新空间秩序

1.空间结构的丰富性

鱼骨式的街巷布局方式,主次分明,空间类型多样。主街可步行,辅助自行车和人力车;次街在其中游走,容易形成趣味空间和景观节点。这样使得历史地段街巷空间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多样性。钟鼓大街鱼骨式的空间首先就是主次分明,空间明确。主要街道我们可以采用步行配合自行车的交通形式,如南大街的交通形式就很成功。步行的形式可以提供交流活动,提高友好和融洽的氛围。次要街巷则适合布置一些特色业态,争取使得每条街都有一个活动主题,比如小吃,娱乐等。将原有街巷空间进行梳理,使得街巷空间主次分明,疏密有质。

2.空间尺度的适宜性

历史地段的原有空间格局很多是自然形成的,并没有太多考虑到后期的加建扩建,而且围合出的空间的单体类型比较单一,在后期遇到需要扩大经营的问题时一般会粗鲁地在原有空间上进行简单加建,或者是挤压原有空间。有的改造内部,对于内部进行拆除改造,加大尺度,这样就形成了一些不合理的空间类型。新的改造中要注意在高度上一定要延续老建筑的高度,层数也要限制在老建筑的尺度范围内,让新老之间有一个很好的统一,在统一中找变化。

(二)发展内部商业功能,注入文化内涵

钟鼓大街衰落之后的使用者逐渐趋于单一,一般是周边居民或是地段内从事商业的工作人员和小商贩,街道是对外开放的。由于活动人群的局限性,钟鼓大街仅仅当作供人通行的交通空间,主要以必要性活动为主,如居住、买菜、工作等,而且使用的时间是比较固定的,每天大概固定在早晨8点上班高峰和下午5点半下班高峰点,这两个时间段有人员出入,其他时间只是零星的分布着小商贩、商铺的人员和买货人员以及通行的人员。为增加其活动人群的多样性,首先要增加该地段的活动形式,商业、参观可有效增加活动的形式。本地前来购物消遣的人群和外地旅游的人群需要有更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来吸引人长时间逗留,以此来体现钟鼓大街的活力。开放的公共空间讲究空间的平等性。在地段的主要出入口处和沿街立面,景观节点等必须要提高其醒目的感觉,从而吸引外来人员的进入。人流量增大意味着活动的增加,活动的增加才能增加外来人员的停留时间,增加停留时间才能增加消费的可能性。

丹麦城市设计家杨·盖尔将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必要性活动主要有购物、餐饮、通过等;自发性活动是人们有意愿参与的,并在适宜的时间、适宜地点进行的活动,如散步、游览、休息等,一般无固定目标、线路、次序和时间限制;第三类是社会活动,如交谈、参观、表演等。除了必要的商业空间所要具备的功能外,钟鼓大街还具有发扬宣府文化,传播宣府精神的使命。在店铺的设置中,很大的比例要展示宣化的特色,比如,当地的特产“牛奶葡萄”,还有过年时的公共活动正月十五花灯节和时恩寺庙会等,这些文化内容不仅让游客现场感受宣化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可以提高人的体验感,还有亲自体验手工技艺的魅力,以此传承宣化特色的手工文化技艺。

(三)处理街巷节点,营造和谐空间

在商业街巷格局中,街巷交叉点一般是一个重要的处理位置。它是历史地段中线和线甚至面和面之间的一个转折点,连接的形式多样,有十字连接、丁字连接、人字连接等不同形式。多样的连接形式使得街巷空间的不确定性和自发性增强,更加有趣味感。这样此起彼伏的发展态势,让空间高潮迭起,足以见得节点重要性以及在节点设置景观节点的重要性,可考虑设置休憩空间和广场空间,进行商业休息和商业交流。

(四)提高空间舒适性,加强基础设施,保留生活主体

宣化和全国各个城镇情況一样,人口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有待提高。人是体现一个地段场所精神的主体,为了避免承载场所精神的主体消失,一定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当地老百姓的获得感。根据入户问卷调查表明,钟鼓大街在宣化人民心中的地位很高,那曾经是一条热闹的街道,店铺鳞次栉比,人流车流川流不息,去一趟宣府,必须要来钟楼拍张留影来纪念。这里还有许多幼儿游乐设施,成年人、儿童的笑声不断。据查有关地方志表明,钟鼓大街曾经有许多隆重的庆典活动和纪念活动,这里是宣化人的一个客厅。这些都深深印在宣化人的心里,那里可以说有宣化人的场所精神存在,但是现在的小孩已经对这些没有印象。单纯考虑一条老街的改造,并不难,难在如何复兴老街的辉煌。钟鼓大街要避免成为宣府旅游的一个辅助配套地段,要让当地人参与在这条街中,重视当地居民生活需求。假如把钟鼓大街改造成一条只针对外来旅游人群的街道,那是一种失败的改造,好的办法是首先要注重当地人对于街道的参与感,并且能够刺激地段甚至古城的经济增长。其次是供旅游观赏的街道,钟鼓大街对整个宣化古城人民来说,延续历史记忆,同时可以刺激当地经济才是一次成功的改造尝试。改造为的是惠及本地主体群众,外地旅游人群只是兼顾,这才是最需要注意的点。

四、结语

对于钟鼓大街历史地段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的探索,是一次有意义的研究。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建筑等级评估及一些力所能及的现状建筑测绘等基础调研分析,有助于科学地解决宣化钟鼓大街的改造更新,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空间改造更新要有其人文性的一面,避免只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人的感受,这样才能更好地兼顾历史地段的空间复兴和场所精神的复兴。

参考文献:

[1]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孙世芳.宣府镇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3]张东旭.传统商业地段的保护与更新——沈阳北市地区城市设计[J].华中建筑,2007,(10):53-56.

[4]石燕学.老街区的重生——都柏林坦普尔吧街区改建给予我们的启示[J].城市住宅,2007,(11):82-88.

猜你喜欢
场所精神空间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园林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探究
“场所精神”的回归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