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
基于问题的学习,其英文为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也称“问题式学习”“问题导向学习”“问题本位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等理念。PBL在国外的发展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近年来在学前教育领域有了一些探索性实践。已有研究表明,PBL对于幼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元认知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幼儿作为问题解决的主体,其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自主建构的过程。PBL所具有的问题性、情境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等特点,能够支撑和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教师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支持者,教师对活动情境的解析、对核心问题的选取与提炼、对材料和信息方面的支持等指导策略都是影响PBL推进的重要因素。
对比传统教学,PBL模式下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结合实践案例就教师的指导策略展开讨论。
一、解析活动情境,准确提炼核心问题
幼儿的学习常常是由一个活动情境引发的,而当情境中某个幼儿提出的问题激发起班级中其他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时,这个问题往往就会成为全班幼儿该阶段学习和探究的主题。下面是某幼儿园中班“给植物搭架子”的活动案例。
夏天的一阵暴风骤雨过后,孩子们发现菜园里原来爬满瓜藤的架子被大风刮倒了,瓜藤散落一地,他们提出要重新把架子搭好。教师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学习情境,回到活动室后便组织孩子讨论“给植物设计和搭建架子”。孩子们很快分组讨论,并画出了自己设计的架子,有拱门形的、三角形的、网状的……孩子们分组分享完自己的方案后,就到菜地开始搭架子。
教师在菜地旁准备了竹竿、塑料杆、绳子、塑料扎带、扭扭棒等材料。孩子们分组行动了,三角形和网状的架子最先搭好,但很快就倒了;拱门形的架子怎么也“站”不稳,活动时间到了,几个架子都没能立起来……
活动结束后,班上三位老师交流了各自对孩子行为和讨论过程的观察,列出了以下问题:(1)竹竿交叉插好后需要固定,但有的孩子不会打结。(2)有的孩子力气不够大,竹竿插入泥土不够深。(3)有的架子形状很难固定,如拱门。(4)活动通道太窄,孩子在搭架子进进出出的过程中又把一些菜踩烂了。(5)架子普遍不稳固,一碰就掉。
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表现和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进一步剖析,找出哪些方面需要教师提供材料支持,哪些方面可以直接教给幼儿,哪些是值得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的核心问题。例如,对上述案例中的问题(1),教师可以直接教给幼儿打结的技巧或塑料扎带的使用方法;对问题(2),教师可以协助幼儿把竹竿插深;对问题(4),教师可以通过改进活动场地和在活动前给以提醒来解决;问题(3)和(5)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关键,是需要进行提炼的核心问题。
经过研究与讨论,班上三位老师发现给植物搭架子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搭一个稳固的可以抵御大风的架子,而不是活动一开始强调的“给植物设计架子”,前者强调的是架子的稳固,后者则偏离了重点,过度强调架子的形状,阻碍了幼儿的深入探索。意识到核心问题后,教师和孩子们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探索,最终各个组都搭出了稳固的架子。
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贯穿幼儿学习的始终
随着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更新,大部分教师在选择班级活动主题时,越来越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强调基于幼儿的问题生成主题。
但在教研中我们也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活动的主题是基于幼儿的问题生成的,但在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内容却变成了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学科知识;主题确实是由幼儿引发的,但后续的实施和推进过程早已脱离了幼儿的问题,用“生成”的新瓶装了“分科教学”的旧酒,结果往往是幼儿的兴趣不持续,从一开始的主动学习变成后来的被动应付。在PBL的理念指导下,活动应该是问题导向的,而不是知识导向的。问题导向不单指活动主题来源于幼儿的问题,更多的是指在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持续提出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师幼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又继续发现新的问题,展开新的探索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体现在呼应幼儿的问题,不断调整活动重点和教学方法,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促进幼儿的学习更加深入有效。以问题为导向的策略是贯穿活动始终的。
三、重视幼儿的过程体验,明晰问题解决过程的独特价值
PBL背景下,教师对活动的指导需更加注重观察、分析和支持幼儿对问题的探索,更加注重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体验。
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投入、不畏困难、勇敢探究、乐于合作等学习品质,是其未来幸福生活之根基。正如日本幼儿教育专家岸井勇雄在其著作《未来的幼儿教育——培育幸福生活的能力之根基》一书中所描述的,“做想做的事的快乐——全力投入活动的快乐——把做不到变成做得到的快乐——把不知道变成知道的快乐——想办法、下功夫进行创造的快乐……”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到的创造与学习的快乐,是其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幼儿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许多不确定性。许多教师常常过度关注问题的结果,对幼儿解决问題的能力持怀疑态度,究其原因,还是忽视了幼儿的过程体验,没有理解问题解决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且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四、提供适宜的材料和信息,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
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经验、场地、材料等限制,幼儿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作为幼儿在园学习的首席支持者,及时观察、发现幼儿的困难和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提供适宜的材料和信息,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问题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下面分享某幼儿园一个真实发生的学习故事《挂帐篷》*:
夏季的一天,烈日炎炎,户外自主游戏照常进行。活动后,游泳池旁的小空地上几个孩子讨论得异常激烈。小荞说:“这个地方好玩是好玩,就是太热了,如果能遮挡一下太阳就好了。”小昕说:“这还不简单,每人带一把伞来就可以了。”彤彤说:“戴帽子也可以呀。”文文说:“要是不记得带来怎么办?有没有一样东西让大家都可以不怕太阳晒呢?”小荞灵机一动,说:“要不我们在这里挂一顶帐篷,这样大家都可以不怕太阳晒了!”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第二天,游泳池旁的小空地上多了一顶纱制帐篷。大家发现后兴奋地摆弄着、研究着,发现帐篷顶上有一个铁钩,文文说:“我们可以直接把它挂到树杈上。”然后就搬来梯子,拿着帐篷爬上了梯子,试图把帐篷挂到树杈上,一个树杈挂不上又换另一个,不停地换树杈,不停地挂,最后还是没有成功。教师组织孩子进行了交流:“你们把帐篷挂上去了吗?”文文说:“没有,因为帐篷顶上的铁钩太滑了!”教师问:“那有什么办法吗?”小荞回应道:“可以换成不滑的吗?”小昕说:“可以用绳子。”大家都同意换成绳子。
第三天,游泳池旁的小空地上放了一堆不同材质的绳子,有麻绳、棉绳、钢丝绳等。于是,昨天在这里玩的小伙伴都跑来了,另外有几个孩子听到呼喊声也围了过来。文文选了一根麻绳,兴高采烈地爬到树上,试图把帐篷挂上去,结果一挂就掉,试遍了所有材质的绳子,都不成功,孩子们垂头丧气,有的孩子转移目标跑去玩别的了。教师又组织孩子进行了交流:“换了绳子后挂上去了吗?”大家都摇摇头。教师问:“是什么原因呢?”小荞说:“我们不会打结呀,每次挂上去都会掉下去。”教师又问:“那怎么办?”这时彤彤说:“我爷爷织鱼网很厉害的,可以请他教我们打结。”大家一听纷纷鼓掌。
第二周的一个下午,彤彤的爷爷应约来到班上,教了大家各种打结的方法。孩子们再一次把帐篷挂到树杈上并打结固定,终于成功了,幸福的笑容写在脸上,从此他们就能舒服地在小空地上自由玩耍了……
案例中的幼儿围绕挂帐篷展开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探索活动,从“怎样才能防晒”到“怎样挂帐篷”再到“怎样打结”,问题越来越深入、具体,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专注。他们就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分析、讨论、操作、协商,而教师始终作为观察者和支持者,关注并记录幼儿的行为和问题解决的进展,及时给予幼儿材料和信息方面的支持,如提供幼儿需要的帐篷、绳子,邀请擅长打结的爷爷来帮忙,等等。当幼儿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没有急着给予幼儿答案或者帮助幼儿解决,而是引导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路径。看似顺理成章的活动推进,其实蕴含着教师对幼儿的充分尊重和信任,体现了教师对以问题为导向支持幼儿学习的深度把握。
基于問题的学习,为幼儿自主探究和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而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解析活动情境,准确提炼核心问题是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贯穿幼儿学习的始终是活动顺利推进的保障。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还需重视幼儿的过程体验,提供适宜的材料和信息,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随着PBL研究的深入,教师的指导策略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创新和丰富,期待更多有价值的指导策略的涌现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