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艳
(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附属医院脑病科,江苏宿迁 223600)
偏瘫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常发生于脑卒中后,属于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类型,而对于该种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正确良肢位摆放为关键。护理标识是一种行为标识,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操作中,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1-3]。本院对康复护理标识的制作及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2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 例。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13例,年龄30~64岁,平均年龄(47.23±1.23)岁。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2 例,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47.34±1.3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对照组采用常规良肢位摆放和示范,内容:告知患者如何进行正确的肢体摆放,并做相关示范。
(2)观察组辅以康复护理标识的制作,制作内容:图片相比文字,更具有提高个体情绪唤醒水平,且启动效应更为显著。而颜色则会对人们的行为和感知造成影响[4]。根据上述原理,根据康复护理学良肢位摆放的黑白图显示,应由专业的彩色绘画人员将键侧卧位、仰卧位、坐位或患侧卧位的正确姿势描绘出来,制做成一个40 cm×30 cm的康复护理标识[5]。
对比偏瘫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概率、良肢位摆放正确率[6]。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偏瘫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相比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更具有一定优势(P < 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 n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观察组 26 98.34±1.23 97.03±1.22 96.34±1.34 95.09±1.23对照组 26 74.09±1.09 76.04±1.34 77.44±1.24 73.20±1.23
观察组偏瘫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85%,显著低于对照组(34.62%,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观察组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57.69%,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比较[例(%)]
康复护理标识的制作与传统的护士示范和讲解相比较,能够提高患者不良肢体位的摆放正确率,采用康复护理标识能够将良肢位摆放的概念融入患者日常生活中,使其能够将抽象画概念转变成为直观性,进而使患者尽早掌握正确肢体摆放的关键[7-9]。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首次使用中,需邀请专业的康复护士为患者讲解在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点,由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10]。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标识的制作及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使其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得到提高,同时还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