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更林
说起斑马线,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近期以来,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礼让斑马线”主题活动。其实,斑马线不仅是行人的一条“生命线”,还是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
斑马线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说到“跳石”,还要先说马车。轮子的发明是人类交通运输史上的一个重大技术突破,正是轮子的发明才催生了各种代步工具。马车就是在轮子发明之后诞生的一种历史极为悠久的交通工具。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人改进了凯尔特人的四轮马车,从而极大地提升了马车的性能。
四轮马车运行起来非常平稳,运载量也很大,不仅可以运输货物,而且可以载客远行。公元200年左右,古罗马帝国拥有了8万千米长的平坦大道,使得四轮马车成为当时的一道风景。然而,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块块凸出路面的跳石便应运而生。这种在靠近马路口砌起的凸出路面的石头,逐渐成了一种可以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人们可以踩着跳石穿越马路。凸起的跳石刚好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并不会影响马车的正常通行。
动力机器的发明让曾经辉煌一时的四轮马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火车和汽车的出现引发了一场极其深刻的交通革命。然而,汽车文明却让城市交通变得异常拥堵,如何指示行人穿越道路就变得日益迫切。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南部伯克郡斯劳镇诞生了。
斑马线又称人行横道线,它规范了人与车的通行关系。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其作用就是引导行人安全穿越马路。茫茫车海中,法律法规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只能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看来,斑马线在指引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尽管设置斑马线的意义非凡,但是斑马线的外观却十分简单朴素,看上去就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斑马线的最小宽度为3米,可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也不是随性画出来的。按照斑马线标志标线设置规范,每条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
关于斑马线的设置也是很有讲究的。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等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次干路及支路上大型公共建筑、卖场超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地铁站出口等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三是路侧有出入口或人流集中区域,以及高峰时横穿道路人流量大的路段。
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作用,一些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一些城市推出的彩色斑马线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彩色斑马线既可以采用彩色沥青,也可以采用可粘贴的警示胶带。与传统的白色条纹斑马线相比,彩色斑马线视觉效果醒目,能更好地保护行人。
有些城市试行的3D立体斑马线则通过白、蓝、黄三种颜色的搭配,突出了斑马线的立体感,因此可以更好地警示车辆驾驶人注意让行。而且,立体斑马线在白天和夜间都具有立体效果。
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过马路已经成了一个安全隐患,所以有的城市推出了闪灯斑马线。交通管理部门在斑马线上安装了多条醒目的灯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可以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这种可变红、变绿的斑马线,无疑为“低头族”提供了有效的警示。
设置斑马线的意义在于保护行人,然而,许多时候人们走在斑马线上会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由于机动车常与行人争抢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全国近3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在这些事故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所导致的事故占到了90%。此时,斑马线这条“安全线”就会沦为一条“生死线”。
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礼让斑马线”活动无疑恰逢其时,这有助于破解斑马线上的“安全之困”,极大地提升全社会的交通文明意识。斑马线就像是无声的语言,一方面提醒机动车减速让行,另一方面又提醒行人要走好斑马线上的每一步。
《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让我们了解了“绿墙”这种创意和它的价值,《斑马线上的“风景”》则向我们介绍了斑马线的相关知识。两篇文章都是说明文。
阅读说明文有15字“真言”: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知方法、品语言。其文各有特点,方法大同小异。
1.梳理文章层次,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斑马线的知识。
2.试分析下面这句话的作用。
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礼让斑马线”活动无疑恰逢其时,这有助于破解斑马线上的“安全之困”,极大地提升全社会的交通文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