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支援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2018-11-26 04:21董顺波王科飞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师资体育教师体育

董顺波,王科飞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和河南省大力支持贫困农村地区教育发展,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城市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工程”[1],使河南的农村学校在体育设施、师资、课程设置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促进了学校体育的深入发展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外出务工农民人数的增多,河南农村学校体育的环境发生了改变,这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2011年10月,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中部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强农村学校支援,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其均衡和协调发展是其重要任务。2013年国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思想,要求开展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扶贫活动。当前如何抓住机遇,开展贫困地区学校教育领域扶贫,进一步加大对河南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支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将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贫困地区学校体育需求、困境及其支援措施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学校体育”“贫困农村”“支援”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谷歌学术等检索2001年以来相关文献,得到相关文献356篇,另外检索到相关著作25部,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和实地调查法于2017年2~7月现场考察了河南省汝阳、卢氏、南召、光山、沈丘5个国家级贫困县,每个县抽取中学10所,小学6所,共80个学校,每个学校发放学生问卷50分,共4 000份,回收3 985份,其中无效问卷35份,有效回收率为98.7%;另外每个学校还发放体育负责人和骨干教师问卷5份,回收400份,其中无效问卷5份,有效回收率为98.8%。

1.2.3 专家访谈法 研究于2017年9~11月访谈了被调查贫困县教育部门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政人员5名和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4所高校从事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高校教授10名,咨询他们对农村学校体育支援的意见。

1.2.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采用利用SPSS 13.0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河南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经济、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河南省经济规模和人口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加速了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截至2016年年底河南的城镇化率为48.5%,河南省经济总量的70%在城镇产出,消费的82%在城镇实现,劳动力42%在城镇就业,今后全省每年约有200万农民变身为市民[2]。随着中原崛起战略计划的实施,河南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乡教育供给不均衡和农村学校生源流失问题日渐突出。据河南教育年鉴显示,2015年开封市杞县有成建制小学217所,其中30多所的生源不足240名。新郑市辛店镇2007年有初中2所,教师136人,在校生1 978人;小学22所,教师212人,在校生4 245人。到了2015年初中教师只有110人,在校生955人;小学减为8所,教师165人,在校学生2 395人。郸城县的3个中学目前教室利用率不足53%。淮阳县现有农村初中生人数与应入学人数相比流出40%以上,小学生流出20%以上,2003年以来,因生源不足已有56所农村小学关门停办[3]。农村公立中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有些地方还撤并掉了一些学校,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教育的危机。

3 河南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供给困境

3.1 贫困农村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仍较低 学校体育在培养健全的人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河南省各级教育部门也进行了大力的倡导和宣传。然而受“应试教育”和“体力劳动代替体育锻炼”的思想影响,仍有很多地方政府和农村学校将学校体育置于边缘位置[4],重文化课、轻体育课的观念在一些贫困农村中小学仍然普遍存在,多数学校将体育课作为教学副课,课时经常会被语文、数学等主课挤占,体育教学的单一化、程式化和随意化。对待体育教师教学则存在“同工不同酬”,课程安排多,教师超负荷授课,外出培训机会少等问题。思想上不够重视和实践上的忽视,造成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政策仅停留在理想或口号层面,而无法付诸于实践,致使体育教学基础设施薄弱、课程开设随意性较大、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低,课外体育活动欠缺。2015年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对省内40县的120所小学体育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显示102所学校没有专业体育教师,占比达85%;没有运动场地的小学有60所;运动场地符合相关标准的学校仅有12所,占比10%,且器材以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为主。缺乏运动场地或场地较小器材数量少、种类单一,严重制约着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3.2 贫困农村学校体育资源整合和支援规划欠缺 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对河南农村学校体育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但贫困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师资、课程的整合还存在较大欠缺。同时面对城市化进程和大量农村人口到城市就业和生活,对农村学校体育又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学生的减少,原有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被闲置;同时,由于学生向城镇学校的集中又造成了城市学校场地的紧张。对郑州市教育局的调查显示,郑州每年新增教育人口1.3万,而在金水区非郑州户籍生源占20%以上。同时由于上级教育部门对农村学校体育的实际情况缺乏调研,造成了农村学校体育支援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不匹配,如有些贫困农村学校明明缺体育老师,而上级的专项资金却是修建体育场地;有些学校欠缺体育场地,而上级资金却是修校舍。由于欠缺前期调研的数据基础,造成了支援资金投放不够精准,这就对教育和体育管理部门在及时掌握贫困农村学校体育状况和资源科学配置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师资欠缺问题突出 由于城镇经济发展迅速,使农村学校的生活、工作环境与城市学校进一步拉大,致使部分贫困农村学校优秀体育师资想方设法到城镇学校工作或是兼职,造成了优秀体育师资的流失。同时受制于贫困农村基层学校体育教师待遇偏低,编制有限,因此很难吸引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到基层学校工作[5]。2016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绝大部分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兼职,贫困农村小学专任体育教师比例较低且呈现老龄化、低学历和低职称的特点,青年优秀教师尤其缺乏。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出台相应措施,吸引优秀体育专业人才到农村基层学校就业或是开展各种支援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专项计划。

3.4 贫困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规范性严重不足 课程建设是保障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科学、正确、多样和新颖的体育课程内容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对河南省贫困县调查显示,城镇农村学校有完善体育教学课程教材和内容的仅为42.3%,村小学和村教学点仅为22%;城镇农村学校体育课程依据教案教学的中心小学为51%,村小学和教学点仅为14%。可见对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规范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缺乏要求和指导,致使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教学随意、内容单一,大部分体育课内容还停留在“以哄孩子玩为主”的一些蹦、跳、跑的简单教学,缺少专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现象十分突出。

4 精准扶贫背景下加强河南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支援的对策

4.1 加大对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支援的重视和政策支持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改变贫困农村学校体育落后面貌提供了经济条件和社会机遇。特别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于2013年底共同颁布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更是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6]。河南省应结合国家政策加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贫困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对人口居住分散的农村偏远地区、山区必须保留的学校和教学点,在核定体育教师编制时予以倾斜,确保贫困农村学校有足够的体育教师,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体育课程。要制定和出台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实际的学校体育支援政策,统筹考虑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经费、设施、师资等需求,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援力度。要充分利用社会、企业、个人等各类主体,多渠道筹措体育教育经费,吸引社会资金投资贫困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完善体育教师队伍培训制度,为促进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4.2 加强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支援的统筹规划与精准投入 为解决河南学校体育发展不均衡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应重视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支援规划的整体性、科学性和长效性。要积极动员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的力量,形成学校体育支援的多元机制。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对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支援的统筹规划,对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支援提出总体目标和阶段性计划。县乡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状况的掌握和了解,积极开展前期调研,分析不同地区体育师资、教学手段、场地器材、学习资源等差距,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供给侧措施,加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精准支援”[7]。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学校要与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开展结对帮扶;要选派城市优秀教育资源和教师对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支援,在贫困地区县乡设专人负责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和体育支援对接工作。市县教育部门在支援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应对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队等进行支援。还要积极利用社会资金开展援建学校体育场地、捐赠体育器材、义务服务、体育互动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体育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支持内容和资金方向,构建政府集中投入与社会资源分类投入相结合的农村学校体育支援新模式,使各类教育资源发挥最大帮扶效益。

4.3 采用多种措施进行贫困农村体育师资支援 当前制约河南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最为关键的是解决师资欠缺问题,没有优秀的师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和农村学生体质增强和健康成长的愿望就会落空[8]。首先,要制定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培养的针对性措施。完善《河南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河南省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等政策,为贫困农村地区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留得住的优秀体育教师。其次,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要全面落实《河南省集中连片特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规定》,加强对艰苦边远学校体育教师的补助,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要通过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切实改善乡村教师教学和工作环境条件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最后,要开展多样化的体育师资交流和支援。要积极贯彻落实《河南省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各市、县政府要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师资支援。对到乡村学校交流支教1年及以上的城镇教师,在支教期间享受当地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还要积极发动社会力量,采用支教、实践、补贴等形式鼓励城镇志愿者、退休教师和高校学生支援农村学校体育。这样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才能稳定,学生才愿意回流,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4.4 优化课程体系,开展特色体育项目 贫困农村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不能一味照搬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应根据国家课程政策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的体育课程实施方案。应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情况,考虑贫困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农村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民俗等资源,挖掘和发挥适合农村学生身心发展需的新内容。应不断拓展课程领域和范围,突出健身性、技能性、终身性。要通过拓展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简化规则或技战术、降低难度和要求、改造场地和器材等方式,构建新的农村学校体育课程体系[9]。可以将器材价钱实惠,对场地的要求不高,技术要求不高,当前城市中流行的新兴体育项目,如跆拳道、搏击操、轮滑、攀岩等时尚项目引入农村学校,增加体育课程的时尚性和吸引力。同时还要结合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散落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登封少林武术、温县太极拳等民族、民间特色项目进行开发或合理改造,在农村学校开展武术、太极拳、民间体育等项目,从而不断丰富体育课程,弥补贫困农村学校场地、器材资源的不足,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使优秀民间体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

4.5 加强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支援的监督和保障 加强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支援的监督与保障是发挥其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以体育场地、师资、课程为主的农村学校体育支援评价体系。河南省要加强领导机构建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和分步骤、分阶段实施评价规划。要以贫困农村基层学校体育支援工作为重点,健全和完善县乡教育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检查,保障学校体育各项支援法规、文件能够真正落实。要充分发挥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形成多角度现代监管和评价体系,使贫困地区学校体育支援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考核中占有重要地位,促进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5 结 语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使农村居民生活、健康观念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给体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河南省贫困农村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仍较低,体育资源整合和支援规划欠缺,体育师资欠缺,体育课程规范性严重不足等。因此在新形势下应结合精准扶贫思想,开展教育领域的精准扶贫,加大对贫困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不断完善贫困农村学校体育的多元供给机制,加强体育支援规划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完善师资支援机制,开设特色体育课程,加强监督和保障力度,促进新形势下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更好的发展,进一步实现区域学校体育均衡化。

猜你喜欢
师资体育教师体育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我们的“体育梦”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