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宁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北京 100875)
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幼儿阶段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关注对幼儿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当前新的幼儿学前教育新发展的形势下,整体幼儿阶段体育教育活动的重心已经逐步发生了转移,其在培养幼儿身心素质的同时,更加关注幼儿是否在参与相关体育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和户外游戏,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教师是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有效利用材料、玩具,与幼儿展开互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完成体育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合理地配置与应用体育器材是非常必要的。自制体育器材是幼儿园体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其相对于直接购买的体育活动器材来说,往往是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来进行制作,具有很多种不同的玩法,并且形式丰富多样,功能全面,可以对于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给予更好的支持。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对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材进行合理的应用,积极鼓励幼儿和教师进行参与,促进师生之间的合理互动。
(1)兴趣性的原则。在对自制体育器材进行应用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兴趣的激发,从幼儿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让他们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他们对于新奇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一些自己参与动手制作的物品,也会更多地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爱不释手。教师在对制作器材的材料进行准备的过程当中,应该尽可能地让幼儿进行充分的参与。通过与幼儿进行互相合作来进行材料的收集,这样可以让幼儿本身形成更强的参与意识的同时,能够更加主动地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思考。在实际制作和应用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结合孩子的具体玩法情况,对他们进行引导和鼓励,让他们的思维得到更好的拓展和迸发。
(2)安全性的原则。对幼儿来说,参与体育活动可以让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那么在我们实际自制体育器材应用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对安全性方面进行更好的考虑。在进行相关器材的材料的选择上,应确保所选择的材料是环保无毒无味的,并且不存在棱角。这样在实现对废旧物品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同时,能够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与此同时,在对于这些自制体育器材使用之后,应该进行妥善的处理,避免再次乱扔造成污染的同时,危害幼儿的安全。
(3)多用性的原则。自制体育器材的应用本身不是为了某一项单一的运动而进行运用的,也不是一次性的物品,其需要能够满足多种活动的具体使用需求。例如,家长与小朋友自制的“彩棒”,可以接力、跨越、搭建、骑马、障碍跑等;饮料瓶可以做成抛接桶、滚筒、哑铃、跨栏等;在指导幼儿自制器材的同时,可以鼓励幼儿去思考自制器材的多用方法。在自制体育器材时要做到灵活多变,通过颜色、形态等的不同,使器材有尽可能多的变化和玩法,从而在体育活动中实现其多种的教育价值。在多种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幼儿本身也能够从多种多样的活动当中形成更好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
(1)对于自制体育器材的材料进行充分的准备。在自制体育器材制作之前,教师应该对于材料进行全方位的收集。在收集材料的过程当中,可以设置一个废旧的器材存储区域,对于塑料类废旧器材、自然类废旧器材等进行收集。在实际区域的设置上,也应该对材料的区域进行更好地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本身的环保意识可以得到更好的激发,并且也能够更加进一步与其他幼儿进行合作。在完成材料收集之后,教师应该对材料进行筛选,对材料本身是否安全、是否能够满足自制体育器材应用的需求进行确定。在进行筛选的过程当中,对一些存在棱角的材料进行二次加工,让其变得更加光滑平整,同时也要对一些不具备使用价值的材料进行剔除。在具体准备的过程当中,应该对材料的卫生性进行保证,可以通过紫外杀菌等方法进行消毒,保证幼儿的应用安全。另外,应该对材料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在具体使用的过程当中,为了提升利用效率,应做好相应的进一步分类整理,结合不同的使用价值做好调整。例如,对于纽扣等材料可以将其作为科学区的活动用品进行应用,对于纸张以及布类等材料可以将其作为体育活动区域的废旧材料进行统一放置。通过合理的分类,确保后续的开发效果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并且也能够减少开发中所占用的时间和精力,提升效率。
(2)对于自制体育器材的材料进行合理地开发。在实际自制体育器材的开发上,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首先,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兴趣出发,做好相应的制作设计。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对幼儿的平时活动情况进行观察,从细节的层面出发,深入了解幼儿自己需要并喜欢些什么,有选择地制作出幼儿本身更加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器材。例如,有的幼儿对于小狗比较喜欢,那么在玩具的制作上,可以选择制作一些以卡通小狗为形状的娃娃。有的幼儿喜欢米老鼠,那么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些与米老鼠图案相似的球类,幼儿在实际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就会形成更好的兴趣。其次,在进行材料制作和开发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对于材料进行充分地利用。例如,对于易拉罐,在实际利用上我们就可以将其作为梅花桩、保龄球、高跷等不同的运动器材。又如,对于投掷物的器材的制作上,我们就会选择布袋和沙袋来进行制作。这里的选择是十分丰富并且自由的。在这一开发与制作的过程当中,应该让幼儿对这种自由度进行充分的展示,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参与热情和兴趣的激发。另外,在进行器材制作过程当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幼儿自身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在幼儿群体当中,不同的幼儿本身的身体素质情况不尽相同,同时他们的年龄也不同,在具体材料的选择和体育运动器材的设置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更好地提升整体设计和开体育玩具,如跨越纸盒制作的障碍等,并供幼儿自主摸索其多样的玩法。结合不同的运动类型和运动内容,对于这些自制的体育器材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在当前幼儿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通过对于自制体育器材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并且给他们良好的参与体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他的真世界。”在实际幼儿体育教育的过程当中,通过结合不同材料的特点,制作出更加丰富的活动器材,可以让幼儿本身产生更加浓厚的参与兴趣,同时也能够将这些物质基础逐渐转化为教育的内容,让幼儿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实现多方面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发针对性。例如,对于年龄相对较小的幼儿,他们的身体运动基础相对较差,为了保证整体运动安全和运动的简易性,在具体体育器材的选择和制作上可以选择一些利用海绵和布类制作的软性材料的器材。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在进行器材的制作上可以增加一些难度,进而实现对幼儿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锻炼。
(3)对于自制体育器材的材料进行有效地利用。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对体育运动器材进行合理地选择。在对自制体育器材的应用上,应该将物尽其用的原则进行充分地落实,并且不拘泥于常规的形式和玩法,力图对幼儿自身的参与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鼓励幼儿从自己的想法角度出发,创造出更加新颖的玩法。在幼儿的体育活动参与的过程当中,要想确保趣味性体育活动的成功开展,也应该做好对幼儿的有效指导。在实际指导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份,并且合理地利用语言,寻找适当角度对他们进行指导。例如,对于跳箱子的体育活动来说,幼儿往往会选择三两个朋友一起尽情玩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之前已经制作好的箱子的体育器材,这时候教师可以走过去展示给幼儿,可以一次跳过去两个箱子。“你们试一试,可以跳过去几个箱子?”听到教师这样说,幼儿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斗志,并且积极地进行尝试和参与。在他们踊跃参与的过程当中,现场教师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于游戏的享受,体会到他们迸发的乐趣。在实际体育活动参与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沟通和交流。再如,晨间体育活动中,小班小朋友喜欢玩报纸制作的大纸球,教师就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投放;中、大班的幼儿动作发展较好,教师在提供玩具时,就提供有挑战性、幼儿感兴趣、体现幼儿两两合作的
[1]杨丽. 学前教育自制玩教具开发与应用分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9).
[2]邵雪原. 幼师美术教育中手工教学与课程改革的与时俱进[J]. 美术教育研究, 2016(24).
[3]盛瑛.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安全卫生要求和管理建议[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7(14).
[4]于美洋. 自制玩教具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