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核心素养下篮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分析

2018-11-26 02:33:06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4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校本篮球

刘 超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江苏 常州 213000)

篮球运动是广大小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经常科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篮球运动的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机能发展,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标。近年来,学校将篮球运动作为特色项目进行传承、发展,在篮球的场地、器材和经费上有足够的保证,如何把学校这一特色项目进一步拓展、延伸与发展,来促进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是我们长期以来思索和未能解决好的问题。借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之风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之力,我们在反思中得出一个共识,就是学校篮球运动要得到长期稳定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将篮球这一运动项目编入学校的体育学校课程之中,并把它与学校体育课时整合在一起,进行系统化、全面化、科学化的体育教学,才能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这样一种小学体育教学思路与操作路径也是完全符合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的。我们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把篮球运动进行校本化开发与实施,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地融合到小学体育课程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1 篮球校本化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

1.1 设计课程框架结构

在校本篮球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理念、体育场地器材等体育课程资源,以及学生与体育教师实际情况,制定了校本化篮球课程框架、确定了实施课时、安排了各水平段教学内容、设计了教学与学习评价,设计实施路径和方法。

在开发与实施中,要根据校本化篮球课程的性质和价值设计校本化篮球课程设计理念,根据校本化篮球课程设计理念,设置校本化篮球课程的总目标,根据校本化篮球课程总目标分解校本化篮球课程各级目标及学时,根据校本化篮球课程的各级目标明确校本化篮球课程的设计思路,在校本化篮球课程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建构校本化篮球课程的结构,在校本化篮球课程结构形成的基础上拟定校本化篮球课程实施方案与管理,在实施校本化篮球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确定校本化篮球课程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将篮球知识与技能有效结合,让学生知其所学,学则能用,在确定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后拟定校本化篮球课程评价,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进行评价,为使教师适应校本化篮球课程教学,突出怎样实施各层次的教师培养和培训。

1.2 合理安排教学课时

为保证校本化篮球课程落到实处,可以在国家规定的小学体育课时中,每个年级每周拿出一课时上篮球校本课程,并以单元教学的形式再搭配1~2个辅助教材,确保篮球校本课时计划的落实。小学各年级校本化篮球课程教学时数分配以每学期18节分配,分成三个小单元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每个年级进行篮球教学的课时数就会达到36节,来有效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

1.3 明确学习目标

全体任课教师在上篮球校本课时,必须严格按照篮球校本课程方案中的要求,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评价标准进行体育课时的操作。按照小学各年级校本化篮球课程教学内容安排表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教学适当的调整,但决不能存在教学随意性。科学合理设置每节课篮球运动的教学目标,始终以目标为导向,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学习激情,来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进而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同时在集体的运动中培养体育品德。

1.4 突出教学重难点

强化每节课篮球教学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疑点、教学关注点、教学观察点的定位与操作研究,实现每节课篮球教学的有效性。一年级的篮球校本教学,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积极利用篮球游戏来突出教学的重点。如在原地向上自抛自接球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抛球击掌、抛球互接等游戏,让学生快速掌握篮球运动技能。在教学中学有目标、练有内容、会有评价,促进学生篮球技术的掌握,来实现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1.5 考虑学生年龄特点

突出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不同阶段篮球运动教学的方法研究,形成篮球教学两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先教后学练模式(适合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练);第二种是先练后学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可以交叉整合运用。如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定位为球性练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双手向不同方向的传接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小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为单手肩上传、接球,双手反弹传、接球,行进间三角传接球,行进间向移动目标的传球,原地单手变向运球,行进间不换手变向运球,行进间不换手变向运球急停投篮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1.6 注重技术与体能的搭配

使学生系统学习篮球运动的技术与技能,同时通过专门的身体素质“课课练”训练与游戏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如六年级在进行篮球各项技术动作的学习后,可以结合四角传球来发展学生的体能,利用双手胸前多点投篮进行计时,来发展学生体能,通过往返行进间投篮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大力发展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通过活动将体育的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1.7 注重课内外结合

把篮球的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与体育家庭作业配合;与校内篮球竞赛活动结合;与其他体育教学内容配合。使篮球运动的教学不断地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养成经常参与篮球运动的习惯,同时也为初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课内外结合,学生篮球兴趣高涨,技术也日趋完善,主要表现在小学1~2年级学生能正确做出原地各种运球、双手传接球及定点投篮打板动作;3~4年级学生能做出各种单手传接球动作和行进间运球突破、上篮动作;5~6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篮球比赛规则和团队进攻、防守技战术。

1.8 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

在学校开展各类、各种层次的篮球运动的竞赛活动,使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篮球运动技术水平。四年级以上各班成立了篮球队,各篮球队有队长、队员,还有啦啦队。学校挑选4~6年级优秀学生组建篮球社团,形成低、中、高三个梯队的学校篮球队,每学期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按照计划开展训练,保证学校业余训练对成绩的提高,抓好普及的同时不忘提高,在篮球的拼搏精神、战术与技术的结合、自我促进的态度、技术和能力等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

1.9 强化校园篮球文化建设

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篮球,以及学习篮球运动的作用、意义和好处,以促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全面理解,提升篮球校园文化内容。通过校本化篮球课程的教学和多种活动的配合,形成“人人会打篮球,班班有篮球队”的良好篮球运动氛围。如学校在篮球课程开发的研究中,把篮球精神概括为“团结、拼搏、合作、创新”,这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密切契合,并将篮球精神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学校以篮球精神凝心聚力,探求人本管理策略,形成合作、创新的氛围,提升管理艺术。神韵飞扬的校园篮球文化,有效地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形成奋发向上的群体精神面貌。

2 篮球校本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注意事项

(1)校本化篮球课程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研究积累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地修正与完善,要能符合小学生从事篮球运动的学习与发展规律,符合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的实际,促使校本化篮球课程得到可持续性发展。(2)学校要加大篮球运动文化氛围的创造,加大投入,进一步建设好篮球运动场地,增添篮球器材,加强对篮球运动的宣传。(3)体育教师是实施校本化篮球课程的主力军,重视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至关重要,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参加各种层次、各种级别、各种方式的进修与培训活动,以实质性的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能力。(4)加强管理、提高管理的力度,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与奖励措施。学校要有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管理制度,包括奖赏和惩罚制度,以进一步调动教师与学生实施校本化篮球课程的积极性。(5)在开发过程中,还需要强化研讨与交流,提升校本化篮球课程质量,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与校内外进行交流与探究,摸索小学篮球运动教学的规律,提升小学篮球教学的水平,找准实施篮球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操作的程序,使学校篮球运动的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3 结 语

在篮球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做到坚持推行校本化篮球课程,加大营造篮球运动的校园文化氛围,重视提高体育教师的篮球专业素养,不断修正校本化篮球课程,完善各项实施课程的管理制度等,才能更加有效地实施校本化篮球课程,也才能很大程度地改变学校的体育运动氛围,使学生爱篮球、学篮球、会篮球、懂篮球,在篮球运动的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进而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篮球将会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名片。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校本篮球
幼儿篮球运动
幼儿园(2021年11期)2021-11-06 05:25:04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50
篮球
幼儿100(2018年13期)2018-05-11 05:34:49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1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